張勇
在普蘭店區唐房革命烈士陵園有一位管理員,從2006年4月一直到現在,他一直在唐房革命烈士陵園堅持義務宣講,同時做好烈士陵園的清潔維護工作。14年間,他幫助8名安葬在此處的烈士尋找到親屬。
他就是退役軍人張勇。
今年55歲的他,始終堅守理想信念,弘揚紅色傳承。2018年12月,他光榮地入選大連好人榜,2019年7月被授予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稱號。
繪製304名革命烈士位置圖
2006年,普蘭店區政府重新修建唐房革命烈士陵園,張勇以義務工作者身份負責烈士陵園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經過不懈努力,他繪製出完整的烈士陵園304名革命烈士位置圖。自此,張勇開始自願擔任陵園的義務講解員。
普蘭店區唐房革命烈士陵園1986年就被授予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重大紀念日、重大節日,黨政群團體、企事業單位、駐軍部隊、大中小學校等都到烈士陵園進行緬懷先烈豐功偉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這就需要有人進行詳細的講解,張勇暗下決心要做好此項工作,他首先從學習黨史、軍史資料上入手,利用已經掌握的陵園現有資料,利用網絡的便利條件豐富陵園資料。
2007年6月、2009年6月,原遼南軍區後方醫院唐房一所的老戰士(醫護人員)80餘人在瀋陽和普蘭店兩次召開座談會,通過和老同志的座談和交流,詳細地了解了唐房革命烈士陵園烈士的英勇事跡。老前輩們的詳細回憶,還原了60多年前的一段真實歷史,老同志們書寫了回憶文章,獻出了珍藏多年的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和證書等珍貴資料,張勇根據老同志的回憶,整理出遼南軍區後方第一醫院唐房一所簡介,為陵園基礎資料的收集,更好的做好講解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份工作讓他有成就感
為了真實的再現烈士的英雄事跡,張勇利用網絡平台,查找關於和陵園相關的資料,在網上和知名博主伊豆蓮花大姐取得聯繫,大姐的父親就是原遼南獨立師老戰士,在遼南戰場戰鬥過,也曾經在唐房後方醫院治過傷(唐房一所的前身是遼南獨立師後方醫院)。張勇懷著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仰之情,找到了位於普蘭店區豐榮辦事處北台村的將軍墳,原遼南獨立師一團政委金峰烈士墓。
革命烈士孫長田長眠在烈士陵園近70年,一直沒有找到家人。烈士墓碑上只有烈士的名字,再沒有任何記載。張勇在普蘭店烈士花名冊上見到有孫長田烈士的字樣,就電話聯繫普蘭店各個鄉鎮民政部門幫助查找,他還多次到一些鄉鎮核實,最後在普蘭店皮口崔家窯村石屯找到烈士的家人。烈士的弟弟孫長德和侄子孫仁久說,「我們去過很多的地方查找烈士,後來以為烈士犧牲在朝鮮了,就放棄了,沒有想到是你主動找上門來,幫助我們找到了親人的遺骨,太感謝了。」
唐房革命烈士陵園裡的304名先烈只有6位找到了親屬,其他烈士70多年和家人失去聯繫,由於戰爭年代資料保存不全,這給後人紀念前輩,還原紅色歷史帶來很大困難。張勇沒有被困難嚇倒,經過努力現已查找到6名烈士家屬,用時一年多協助辦理了彭壽祝烈士證書。
擔任唐房革命烈士陵園義務講解員工作14年以來,張勇深刻感受到做好烈士宣傳工作,既嚴肅又神聖。當給普蘭店黨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學員們講解,看到學員們認真聽講,飽含熱淚祭拜烈士們的時候,張勇就有一種成就感,更堅定了他義務做好烈士宣講工作的決心。多年以來,張勇在做好宣講紅色歷史經典的同時,還認真做好維護陵園工作。他自費購置清掃工具等,積極組織部隊官兵、地方義工來陵園進行衛生清潔工作,保證紅色教育基地莊嚴神聖、整潔肅穆。
文圖:普宣、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石家家、馬征
編輯:小雨
美編:張強
校對:王濤
責編:李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