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這個略顯無聊的春天裡,吃瓜仿佛成了每個人唯一的娛樂項目。
不過不知道同學們發現了沒有,不管發生了什麼大事,只要當天《青春有你2》更新,那麼熱搜都要留一些席位給它。
這是因為除了「淡黃的長裙」、「哇哦」等熱門話題以外,青你2還提出了很多不一樣的概念。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從你的pick列表里找到絕妙的作品集主題。
#1 主流,還是非主流?
在《青你2》里,除了女團的甜歌膩舞以外,還提出了一個非常「政治正確」又吸引人的概念,就是「X」。伴隨著這個概念而來的,則是一些被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比如:「離過婚的女孩可以做愛豆嗎?」「不漂亮的女生能加入女團嗎?」「像男孩子的女生可以作為女團成員出道嗎?」
這些問題伴隨著女團選秀節目,出現在了微博、知乎和豆瓣等各大平台。熱心的觀眾朋友也發表著自己或支持或鄙夷的意見。
有的網友覺得任何人都可以有展現自己魅力的權利,對節目組的宣傳方向持肯定態度,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偶像」這個名詞應該被放在一個固定的語境之中,某些「標籤」是不適合放在「偶像」這個詞彙之上的。
豆瓣小組內針對這一話題的網友討論
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倒回到一年之前,不難發現,在同樣性質的選秀節目中。男愛豆戴耳釘、染頭髮、甚至是化濃艷一點的妝容,都是被主流媒體所禁止的。
網友評價
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認知和選擇變得更多樣化了嗎?還是在現在主流仍然是男權社會的環境中,有一些「女性化」的特質仍然在主流視野中遭受到了排斥?
#2 自私一點,做自己的項目
這不禁讓我聯想起了獲得2019年金曲獎年度歌曲的《玫瑰少年》,這首歌的創作藍本是一個叫做葉永志的少年,當蔡依林領獎的時候她說到:「葉永志的故事提醒了她,在任何情況下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少數人。」
其實為少數群體發聲似乎是藝術家的天職之一,那麼各位同學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不是也可以嘗試為少數群體發聲呢?
漢藝18屆學員 W同學 獲皇藝 切爾西 愛丁堡等校 平面設計 MA offer
漢藝18屆學員 W同學 獲皇藝 切爾西 愛丁堡等校 平面設計 MA offer
上面的作品中W同學表達的就是「與眾不同」的自己,或許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無法選擇自己的性別。甚至我們不喜歡自己的過往,想要嘗試做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
大家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出自己真正的內心——這內心或許並不充滿光明,或許負能量爆棚,但是那是你真正想要活成的樣子,也是你想要過著的人生。
這類作品會因為每個人「喜歡的自己」不同,而顯得更加有個性,很大程度上也會幫助大家避免撞題的煩惱。
除此之外,因為是從自身出發,大家在創作的時候也會有感而發,讓整個項目更自然更有深度。同時也能激發起考官在評審時的好奇心,在面試過程中針對性的進行提問,因為都是自己的心路歷程回答時同學們也會更流暢。總之,加分不少。
#3 視線縮小一點,視野反而大一點
近些年小眾群體的話題,其實在越來越多的流入到大眾的認知當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相關話題的討論之中。雖然討論就一定會有支持或者反對,但是對於作為設計者的各位來說,這其實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因為它意味著,同學們在自己的作品集裡,可以展現出大家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觀察角度、不同的看法。比如在當下的社會裡,在更自由的性別認知里隱藏著大眾的性別態度與情感態度。
而大家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用更開放的態度來表達與接納各種不同的「聲音」和現象。這也需要大家有意識的去關注到,在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還有很多像「葉永志」一樣的人,等待著得到關注和救贖。
漢藝18屆學員 Z同學 獲LCC 視覺傳達 MA offer
漢藝18屆學員 Z同學 獲LCC 視覺傳達 MA offer
在上面的作品中,Z同學將視角放到了「童婚」這個事件上。
所謂童婚,就是將未成年甚至不滿14歲的小女孩,用一種買賣的方式「嫁」出去。不難發現,這個項目對現在時下熱議的針對未成年女孩的猥褻以及性侵害有著很強的映射作用。
印度童婚
在這個項目中,Z同學以自我體驗的方式去代入被侵害少女的角度,並以此拍攝了一組攝影作品。
漢藝18屆學員 Z同學 獲LCC 視覺傳達 MA offer
Z同學在作品中可貴的點在於,她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來評價整個事件,而是以一種體驗的方式去嘗試感受這些女孩的迷茫與無助。
當然,除了被侵害的女孩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同學們去關注。比如更容易被忽略的被侵害的男童們;比如被資本引導、利用甚至精神控制,被冠以「腦殘」的未成年追星族們...
我們的世界裡還充斥著太多的不公、道德綁架、冷暴力。如果同學們曾經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些訊息、曾經感受到過無助獲憤怒的時候,不妨將這種感受記錄下來,然後用自己的作品來「發聲」。
我也真誠的希望大家可以勇敢地創作與發聲,做「不一樣」的那個人。大家不用害怕自己被冠以「怪咖」之名,因為在藝術創作領域裡面,與眾不同是一件非常可貴的事情,反而平平無奇才是大家真正應該警惕的。
最後,想要分享一段陪伴我走過大學時代的「愛豆語錄」:你們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勇於接受自己的樣子,一定要讓自己成為喜歡的樣子。如果你想做的不是長輩規定你的樣子,不是社會控制你的樣子,請你一定要跟我們一起溫柔的推翻這個世界,把世界變成我們的。
請各位相信,你們每一個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是一股「溫柔的力量」,這股力量或許不足以去推翻這個世界,不足以去改變我們周遭的不公正與暴力,但是只要聲音被大家製造出來,就是好的。
因為,只有你發出聲音,才有機會被聽見,才有機會走到更大的舞台,去做更有力量的設計。
若有更多保研、藝術留學或作品集相關問題,歡迎私信康石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KtUz3EBfGB4SiUwYe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