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駐華大使:韓企擴大在中國投資,三星在西安建半導體工廠,LG在廣州建OLED面板生產線

2019-12-17     一帶一路報道

「韓國企業積極開展的社會責任活動,為中國政府著重推進的脫貧項目貢獻了一份力量,我對此感到自豪。」

——韓國駐華大使張夏成

面板生產線,韓企在中國投資不斷擴大 

12月12日,韓國駐華大使館在北京舉行2019企業社會責任(CSR)大會,為韓國CSR模範企業進行表彰。韓國駐華大使張夏成在致辭中說,「韓國企業積極開展的社會責任活動,為中國政府著重推進的脫貧項目貢獻了一份力量,我對此感到自豪。」

韓國駐華大使張夏成致辭

張夏成表示,當今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不能只局限於慈善事業、捐款等公益活動,還應將企業的利潤回報給社會,謀求地區社會的健康。這是企業應當履行的職責,而從長遠看來,這也是營造企業和社會實現雙贏、可持續發展環境的一種要求。

張夏成說,「2020年是中國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一年。韓國駐華大使館希望韓國企業通過持續的社會貢獻活動,贏得中國人民的心,為中國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我相信,這將成為韓中關係發展的堅實基礎。」

中國社科院課題組編寫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9)》顯示,在外資在華企業中,韓國企業連續七年占據首位,三星、現代汽車、LG、浦項等韓國企業連續四年穩居前五名。

中國韓國商會會長鄭昌和發言

中國韓國商會會長鄭昌和在活動上表示,對韓國在華企業可以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領先日本、德國等國家的企業表示自豪。「現在,全球經濟正處於艱難的狀態,中國國內市場也競爭非常激烈,韓國企業在中國度過了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尤其是韓中還有一些干擾因素沒有完全解決。」

對華投資不減反增 聚焦技術領域 

今年10月,三星電子關閉了其擁有十年歷史的老工廠並將業務轉移到印度和越南,此舉引發了外界有關韓國企業是否將大舉撤離中國市場的疑慮。對此,張夏成在活動間隙向媒體回應道,韓國企業依然看好中國市場的商機,正在從新的角度增加對中國市場的布局。

三星(中國)在西安投資了半導體工廠

「雖然三星電子撤出了中國,但三星在西安投資了半導體工廠,這是它們在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工廠,而且已經進行到二期工程階段。三星依然在半導體、顯示器等領域對中國繼續投資。」

張夏成指出,現在,韓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過去看重的是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但現在看中的是較高的技術能力。「現在跟中國合作的部門跟以前不一樣的,技術方面的投資比較多。LG也在廣州投資建設了OLED面板生產線。」

生產OLED面板的LG Display廣州工廠

張夏成強調,「韓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反而是在擴大」,除了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之外,韓國是中國內地最主要的投資來源地,相信這一趨勢將保持下去。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18年,韓國在華實際投入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4.1%。截至2018年底,韓國對華實際投資累計770.4億美元,韓國是中國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

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全經聯)11月11日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近三年來,中韓兩國相互投資額從2016年的60.8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84億美元,增幅為38.2%。韓國對華投資增長40.3%,中國對韓投資增長33.7%。在韓國對外投資總額中,對華投資占比從8.67%提升到9.57%。

天富盈國際(TFY)與韓國唐津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韓國即食紅參「韓唐津」進軍中國食品市場

希望在明年上半年簽署RCEP 

對於當前的中韓經貿合作,張夏成對記者說,「韓中兩國都奉行自由開放的貿易體系,其努力的成果就體現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上。為了在明年上半年簽署這個協議,我們都在做出更大的努力。此外,兩國還在推進韓中自貿協定第二階段服務貿易與投資談判,兩國的經貿關係合作關係正越來越好。」

中國湖北-韓國經貿合作推介會上,部分項目舉行簽約儀式

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2018年中韓雙邊貿易總額3134.3億美元,增長11.8%。其中,中方出口1087.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進口2046.4億美元,增長15.3%。

除了雙邊合作,中韓還在攜手推進地區合作。1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四川成都主持召開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出席會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今年適逢中日韓合作20周年。此次會議將著眼未來十年,推動三國提升合作水平,促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第29屆華交會上的韓國化妝品展台

對於中日韓三方經貿合作,張夏成向記者表示,「韓中日自貿協定的前景是很難預測的。但為了積極推進三國的自貿協定,韓國會積極努力的。」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李卉嬪

審核:雷怡安

主編:鄧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6cuFG8BMH2_cNUgPi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