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踢電影院螢幕被索賠,熊孩子闖禍之後,家長心裡多後悔?

2021-05-12     福林媽咪

原標題:男童踢電影院螢幕被索賠,熊孩子闖禍之後,家長心裡多後悔?

文丨福林媽咪

五一勞動假期間,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發了一段視頻,在廣州一家電影院,有個孩子在電影結束之後,跑到銀幕前拍打、腳踢電影銀幕,還用身體撞擊,連著好幾下,銀幕上出現了明顯的皺痕。

一開始,網傳這位男童被索賠18萬,這個新聞上了熱搜。

我身邊很多寶媽看到這個新聞,都說沒想到影院螢幕這麼貴,更沒想到有孩子會到那裡去淘氣,幸好自己家孩子去看電影沒想起來碰過螢幕。

後來當事影院闢謠,他們當天報了警,還沒有找到損壞人,所謂18萬的賠償也是沒有的事。

再後來,這個孩子被找到,雙方開始進行賠償協商。

該影院的熒幕屬於進口IMAX屏,造價非常昂貴。上面有用來投映電影的金屬粉,一旦被弄掉,是無法修復的,屬於不可逆的傷害,平時的清理工作都要格外小心,用手摸都不行,更別說用腳踢了。

孩子需要賠償的金額可能沒有網傳的那麼多,但是估計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面臨巨額賠款的 家長,現在應該 後悔死了吧,如果早點意識到影院螢幕禁止觸碰,當初在孩子跑到熒幕前的時候,早點制止孩子就好了!

每當有「 熊孩子」闖大禍之後,家長面臨賠償要求,總會出現這樣不悔不當初的心情,有時候還會對賠償金額產生爭議。

這些事件背後,其實有家長「認識不到位」的原因。

比如以前發生過的案例:

孩子摔壞漫展展廳模型,損失好幾萬,而家長認為只是一個玩具而已,為什麼這麼貴;

孩子在 泳池大便,游泳館排空一池水,損失會員費,索賠好幾萬,而家長認為小題大做;

孩子損壞畫展藝術品,價值更是高昂,家長難免覺得一個孩子的錯誤情有可原,賠償這麼多打擊太大;

……

為什麼屢屢有這樣的事故以及事故後的糾紛存在呢?

站在家長這一邊,其實可以理解,孩子精力旺盛,又不懂事,會有看不住的時候,而站在被損害利益的一方,人家也確實倒霉,而且人家沒有義務為一個孩子闖的禍買單。

想想這些賠償,再想想出事後不斷交涉的麻煩,相信家長們一定會想,要是早一點制止孩子,要是沒有這個事情就好了。

是啊,為什麼沒早一點制止孩子。

當他在公交車上大喊大叫、在 飯店里橫衝直撞的時候,當他隨意破壞別人東西、卻沒有任何道歉的時候?

央視主持人 白岩松說,熊孩子的背後,是不負責任的家長。

你沒有盡到教育孩子的義務,遲早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01

給孩子樹立 邊界,一定要儘早

「Ta還小,不懂事,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了。」

「孩子這麼小,你跟他 計較幹嘛呀?」

「這麼小的孩子,聽得懂什麼?」

是不是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淘氣一些是正常的,不用管;有的家長則是覺得孩子太小,什麼都聽不懂,管了也沒用。

但事實上,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聰明得多,有許多自己的心眼。

兒童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孩子在很小時,就會通過觀察身邊大人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被允許的。這是他們在心裡樹立邊界的開始。

有一次,我家寶爸帶著寶寶去 公園玩。

寶寶喜歡滑滑梯,一遍又一遍地爬上滑下,玩得 不亦樂乎。就在寶寶又一次邁著還不利索的腳步,笨拙地爬台階時,一個大些的男孩子從後邊將她一把推開, 不耐煩地說著:「你動作好慢!別擋著我!」

大孩子的 奶奶見狀,趕忙上前呵斥:「妹妹還小,你要讓著她!」男孩兒卻指著我家寶寶,頂起了嘴:「為啥就說我,不說她呀?」這個奶奶呢,也沒再說什麼,任由孫子玩兒去了。

細心的寶爸發現,在接下來的玩耍中,那個男孩子總是找機會欺負我家寶寶——不僅是為了報之前挨批評的「仇」,也是因為他心裡知道,奶奶是不會真的訓斥他的。因此,才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倘若在孩子破壞公物或者欺負小朋友時,家長沒有及時加以管教,沒有認真嚴肅地告訴他們不可以這樣做,那麼孩子就會學到「這樣的行為,我是可以做的」。

02

管孩子,要找對方法

有的家長倒是很明白管教孩子的必要性,但是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打罵孩子。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他的爸爸就十分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

只要他犯了錯誤,爸爸就會拿起手邊一切能利用的「武器」,毫不手軟地教訓他一通。記憶最深的一次,他的爸爸拿著一根大鐵棒,追著他跑了大半條街。

結果呢?這個同學被打得越來越皮實,不僅不再懼怕他爸爸的棍子,還成了我們學校里打架鬥毆的積極分子,經常和社會上的小混混一塊兒惹是生非。

有人可能要問了——打罵不行,可是說教了八百遍也沒有用,這怎麼辦呀?

其實,我們要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功力。

怎麼樣讓孩子聽你的,怎麼樣讓孩子逐漸明白一些 道理,怎麼樣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些都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功課。

第一步,提醒

我經常帶孩子去 圖書館看書,一開始我就提醒過他,到了圖書館我們一定要安靜,因為別人都在看書,看書的時候我們都不希望被別人 打擾對不對,所以在圖書館大家都會保持安靜。

進門之前,我問孩子,記住了嗎,他說記住了。

結果到了場館裡面,我帶著他去借書,在展架前,他看到自己看過的書,就很激動地想跟我分享,興奮地大聲說話。

可能有的家長就會生氣,「我不是告訴過你不能大聲說話了嗎,你這麼還是這麼大聲,不文明!」

但是我沒有,因為我知道,小孩子記性差,好多事情你必須不斷重複他才能記住,而且孩子很容易忽略環境,他只是忘了自己在圖書館而已。

所以我就只是提醒他:「我們在圖書館哦!」

我這麼一說,孩子就明白過來了,馬上捂住自己的小嘴巴,抱歉地看著我。

我提醒過幾次之後,孩子就徹底記住了,再也沒有犯過這個錯誤。

第二步:找準時機,不悱不啟,不悱不發

孔子他老人家真是偉大的教育家,我在總結自己的 育兒經驗的時候,腦子裡經常會蹦出《論語》中的話,重新體味到其中的真意。

比如關於教育時機。

你要怎麼樣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呢?打罵是沒有用的,說教也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你抓住了時機,三言兩語就能讓孩子真正明白一個道理。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像一張乾淨的白紙。

父母教他們學會了規矩、懂得了道理,也漸漸領悟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幸福快樂。可是,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 任性無禮、不懂規矩的「小霸王」,沒有人會喜歡Ta的,Ta又怎麼能快樂呢。

育兒的道路上,一起加油。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人見人愛的寶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4MlZXkBAxbFhpvDBS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