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有單位的人員不同,自由職業者是需要自己每月按時交社保的,那麼到底是選擇最高檔、最貴的交15年划算呢,還是選擇最低檔、最便宜的交20年划算呢?
請注意,這個問題非常典型,搞懂它,就能摸清楚個人如何交社保,退休時領取養老金才更划算,也就可以做到有計劃交社保啦。
個人交社保,選擇最低檔繳納20年,和選擇最高檔繳費15年,退休當月養老金差多少?
根據自由職業者社保養老金計算公式來看:
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帳戶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常見的有50周歲為195個月,55周歲為170個月,60周歲為139個月)。
以退休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6000元,法定退休年齡為60周歲為例。
王大爺按照最低基數(也就是60%社平工資)繳費20年,個人帳戶儲存額為6萬;
趙大爺按照最高基數(社平工資的300%)繳費15年,個人帳戶儲存額為18萬。
兩者基礎養老金差額為:6000×(1+3)÷2×15%-6000×(1+0.6)÷2×20%=840元;
兩者個人帳戶養老金差額為:180000÷139-60000÷139=863.3元;
小結:個人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按照最高基數繳納15年比按照最低基數繳納20年,退休當月養老金差額為:840+863.3=1703.3元。
以北京市為例,按照低檔1000元/年繳費20年,個人帳戶儲存額為3萬元;
按照高檔9000元/年繳費15年,個人帳戶儲存額為15萬。
因為,城鄉居民社保法定退休年齡為統一的60周歲,所以,同一年同一地辦理退休,基礎養老金是相同的。以北京市為例,不管繳費檔次是最低還是最高,2020年退休的基礎養老金都為800元。
個人帳戶儲存額差額為:150000÷139-30000÷139=863.3元;
小結:個人繳納城鄉居民社保,按照最高基數繳納15年比按照最低基數繳納20年,退休當月養老金差額為863.3元。
1.個人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
以北京市為例,個人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0%,約為進入個人帳戶儲存額8%的2.5倍。
也就是說,按照最低基數繳納20年,養老保險總繳費約為15萬;按照退休當月養老金1392元,歷年養老金漲幅5%來計算,回本周期約為10年;
按照最高基數繳納15年,養老保險總繳費約為45萬元;按照退休當月養老金3095元,幾年養老金5%來計算,回本周期約為11年。
2.個人繳納城鄉居民社保;
按照最低檔1000元/年繳納城鄉居民社保,個人帳戶儲存額為3萬元,退休當月養老金為1016元,回本周期為2.5年。
按照最高檔9000元/年繳納城鄉居民社保,個人帳戶儲存額為15萬元,退休當月養老金為1880元,回本周期為6.6年。
小結:雖然說,高基數繳費15年比低基數繳費20年的回本周期多2倍。但是,不管選擇最低檔繳費基數,還是選擇最高檔基數,個人繳費都全部進入個人帳戶儲存額。
養老保險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所以,社保繳費多、年限長,退休時就多領養老金,社保繳費少、年限短,退休時就少領養老金是必然規律。不過,繳費基數差額高於繳費年限差額的,退休時也會多領養老金。
因此,個人最好根據經濟狀況和身體健康狀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社保類型繳納,才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