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風景區

2019-07-15     建築小哥80後

嶗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雲雖高,不如東海嶗。」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黃海之濱,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山,被譽為「海上第一仙山」,主峰巨峰(嶗頂)高1132.7米,為山東省第三高峰。1982年被國務院設為中國名勝景區之一。其上道教宮觀太清宮1983年獲稱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南

嶗山

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餘公里。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繞山區東南的海岸線長87.3公里,形成了13個有名稱的海灣,有大小島嶼16個。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余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余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餘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景點介紹

摺疊

嶗山十二景

巨峰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32.7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彩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讚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明霞洞

明霞洞

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便是明霞洞。這裡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讚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蔚竹庵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清代膠州文人王大來有詩讚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尋樵客蹤。履下泉聲三十里,杖邊山色一千重。深藏勝境疑無路,綠到仙宮遍是松。更喜道人閒似我,邀看萬朵碧芙蓉。」

白雲洞

白雲洞

白雲洞是嶗山著名道觀之一,因常有白雲升騰而得名。洞後一株古松,老乾盤曲,虯枝四出,似飛龍在天,故稱「雲洞蟠松」。

潮音瀑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讚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棋盤石

明道觀以南這座

棋盤石

奇特的孤峰頂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長15米,向西探出了大半部分,崖下 懸空,形狀很像跳水比賽用的跳台,遠遠望去又像一株靈芝高插雲端。這就是嶗山著名的象形石之一——棋盤石。

這塊凌空高懸的巨大岩石,高3米,寬8米,長15米,石面平坦 ,能坐幾十個人,並刻有雙線勾勒的「十」字,傳說這就是南極仙翁、北極仙翁當年對弈留 下的棋盤,因此取名「棋盤石」。那麼石面上的「十」字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據說是道家拜斗修行的方位圖。這處景觀就是「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棋盤仙弈」。

華樓峰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讚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

獅子峰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

獅子峰

,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臥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達那羅延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黃玉瑚有詩讚曰:「荒山留佛骨,卓錫何年至?那羅延窟存,東來識大意。」

八仙墩

海嶠仙墩是

八仙墩

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衝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湧,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讚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太清宮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灩,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讚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鐘聲。」

龍潭瀑

龍潭瀑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讚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旅遊指南

現在,嶗山風景區為遊客創造了更好的旅遊環境:先後改善了水

、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拓寬整修了三條旅遊公路幹線,新建了停車場和數公里登山步道。同時,還建設了嶗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國際旅遊度假村、流清河旅遊度假村、北九水旅遊度假村三部分組成。青島嶗山美麗的觀光旅遊和舒適的休閒度假吸引著各地中外遊客的競相到來,甚至詩人、作家也不少,陳運和也在此寫詩《嶗山》。

目前嶗山遊覽線路共有四條其中陸路三條(南線,東線,中線),水路一條。各景區及其他景點均可分幾次按不同旅遊線路作較全面的遊覽這座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世外桃源,留給人們韻味清新而悠長感覺。

嶗山景區主要包括巨峰(嶗山頂峰)、流清(乘車觀海佳地)、太清(嶗山最著名道觀所在地)、棋盤石(佛教特色)、仰口(海濱度假勝地)、北九水(山水結合的峽谷風貌)、華樓(花崗岩疊石風貌)、覓天洞等幾個遊覽區,其中,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在同一遊覽線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d6K_GsBmyVoG_1Z1-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