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產業托起致富夢

2020-04-20   紅河發布

片片茶園滿目翠綠,生機盎然


早春時節,走進位於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域的綠春縣牛鞏村,片片茶園滿目翠綠,生機盎然,茶園內隨處可見茶農忙碌的身影。

  

「目前茶樹已進入休眠期,家家忙著給茶園除草施肥,為來年采春茶做準備。」牛鞏村黨總支書記李鑫介紹,村裡實施「示範基地+合作社+貧困戶+茶葉企業」的扶貧模式,促進了村民增收致富。2019年末,該村合作社農戶通過合作社獲得直接收益44萬元(含車間工人工資8.5萬元),帶動牛鞏村212戶964人實現脫貧。

  

建檔立卡貧困戶何者法是產業扶貧的受益者,去年他家種的15畝茶穩妥妥地賣了2.5萬元,光榮地脫掉了貧困帽。他說:「政府扶持有機肥,技術有人教,賣茶有人收,增收有保障,我們脫貧致富更有信心。


貧困戶到茶場務工採茶 曹松林 攝


牛鞏村的產業扶貧模式,是綠春縣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亮點。近年來,綠春縣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要求,集中精力抓產業、促發展,做好產業扶貧大文章,加快全縣脫貧攻堅進程。


提質增效 讓老產業煥發新生機


「我家種了6畝八角樹,今年剛掛果,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場價估算,估計今年的八角收入會有1.5萬元。」在牛孔鎮摸東村委會茨甫村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牛斗邊管理八角樹邊高興地告訴記者。

  

離村委會不遠處,便是該村的八角樹提質增效示範基地,只見三四米高的八角樹已結滿了綠油油的小果,樹幹上吊著營養液,施過肥的樹根壟上了新土。


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八角產量比過去提高了一倍多 曹松林 攝


「過去,多數村民缺少管理八角樹經驗,產量低,收入少。」村黨總支書記楊龍南介紹,現在政府不僅免費發放化肥農藥,還派農科部門的技術人員來基地開展培訓,手把手教種植戶修枝整形,除草施肥,提高產量和品質。提質增效技術的實施,讓八角產量比過去提高了一倍多,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種植熱情高漲。

  

綠春是典型山區農業縣,茶葉、橡膠、香料等是該縣的主導產業,然而,這些產業大部分品種老化、栽植管理粗放、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不高,導致產業發展緩慢。為此,綠春縣著力實施產業提質增效計劃,加快產業扶貧步伐。

  

為群眾脫貧增收築牢了綠色產業支撐


「我們栽茶葉樹的種苗、肥料,都是政府免費發的,還組織我們培訓。有這麼好的政策扶持,何愁我們農民不致富。」大黑山鎮嘎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合斗說,2018年他家已光榮脫貧。他說,政府引進的「雪芽100號」生態茶比老品種好,芽頭肥壯、產量高、市場廣,平均每公斤賣15元,比老品種高出4元,他家僅35畝茶葉樹的年收入就達4萬多元。


大黑山鎮是橡膠主產區,該鎮通過實施「三保一培+龍頭」(三保:即保水、保肥、保土;一培:技能培訓;龍頭:引進橡膠加工龍頭企業)為重點的15萬畝橡膠提質增效工程,每畝產量由原來的200公斤提升到現在的240公斤,每畝產值由原來的2600元提升到現在的3120元,增產增值均達20%。


通過實施「三保一培+龍頭」,大黒山鎮橡膠產業增產增值均達20%


舞活龍頭 構建產業利益共同體


雲南彤瑞茶葉有限公司位於大水溝鄉,走進該公司的茶葉基地,工人們正忙著管理茶地,進茶園的道路、廠房也正在建設中。


位於大水溝鄉的雲南彤瑞茶葉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關心我們公司的發展,在政策上給予扶持,還修通了進茶園的道路。」雲南彤瑞茶葉有限公司經理尚曉介紹,公司主要加工以「綠春白茶」為重點的系列產品,已完成投資650萬元,對茶園進行提升改造,下一步將把茶園打造成立體循環式茶園。


大水溝鄉有機茶園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是帶動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綠春縣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引進龍頭企業,著力培育和壯大本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目前,全縣發展省、州級龍頭企業13家,探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益貧模式,106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20658戶98073人。


一望無際的茶園


綠春縣林益蘇丫茶廠建立專業化生產線,建設生態茶園示範基地500畝,涉及農戶76戶355人,逐步帶動三猛鄉臘姑村委會18個村民小組的5420畝茶葉資源,產品主要銷往福建、廣東、湖南、廣西、昆明等地。


橡膠是綠春縣培育了50多年的一項支柱產業,但一直停留在簡單的粗加工和銷售原料階段,產品附加值低,農民增收不明顯。綠春縣引進橡膠加工企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0萬畝橡膠產業帶


目前,投資近7000萬元的綠春同鑫橡膠有限公司已建成投產,公司總經理凌上連介紹,當地的橡膠原料品質很好,製作出的顆粒橡膠產品質量穩定,有著較好的市場口碑。今後,公司將在全鄉開展定點收購,更好的服務當地膠農,推動當地經濟更好發展。


綠春同鑫橡膠有限公司員工正在生產線製作顆粒橡膠 張洪科 攝


半坡鄉龍塘農場八隊的李金城種有70多畝橡膠,他說現在在家門口就可銷售,比之前方便多了,每噸橡膠可節約700多元的成本。「現在除了管護好自家的橡膠林外,還可到同鑫橡膠公司上班,日子更有盼頭了。」李金城高興地描述著公司給他帶來的變化。


創建品牌 推動產業綠色發展


綠色生態,是綠春縣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該縣充分發揮山區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綠系」品牌。

  

綠春縣著力培育引導縣內茶葉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食品、地理標誌認證、著名商標、馳名商標,並與重慶大學、雲南農業大學等高校開展技術合作,加強技術創新,改進加工技術,逐漸形成綠色品牌優勢。


騎馬壩壩區胡椒園一片翠綠


目前,培育省、州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3家(省級1家),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特色優質的產業形態和產業品牌,已申請有機農產品認證的經營主體20家10個產品,共獲批企業7家6個產品,成功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專家評審。


綠春綠色農特產品品牌 何學林 攝


光茶葉產業,就有「瑪玉」「春苑」「瑪玉古王」「黃連山」「彤瑞」「藍碧」等50多個系列產品,主要銷往廣西、浙江、山東、上海等地市場,並享有較好的知名度,深受消費者喜愛。

  

綠色產業帶動或輻射全縣85%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創建綠色生態品牌,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已成為綠春縣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主打品牌,綠水青山的「含金量」逐步彰顯。

  

綠春縣綠鑫生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制茶企業,公司自有有機生態茶園基地500畝,新建現代標準化廠房5500平方米,購置國內先進位茶設備100餘台,建成一條目前雲南省內領先的純電能零污染清潔化生產線。


當地農戶在龍頭企業綠鑫生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加工茶葉


該公司現已研製並推出瑪玉茶多品類優質系列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與青睞,公司品牌「瑪玉」茶已被評為雲南省著名商標。


【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產業托起致富夢

蜂蜜、香菌、綠茶、紅米......綠春各類名優「綠色生態」品牌食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記者:張洪科 曹松林 李聰華

圖片除署名外由綠春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馬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