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消貧困 金山銀山富苗鄉】聚力精準挖窮根 全面小康盡可期

2020-04-18   紅河發布



過去的屏邊,儘管深得大自然眷顧,氣候溫良,青山綠樹,擁有「中國最南端的春城」美譽,然而,境內高山橫亘,溝谷連綿,加上歷史因素造成的基礎設施滯後、產業結構單一,勞動者素質偏低,2014年貧困發生率高達55.68%,經多次動態調後,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仍達75918人,是全國592個、雲南省88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


屏邊滴水苗城特色小鎮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征途上,屏邊縣委、縣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策略,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在緊扣生態文明建設,作好「綠色文章」的同時,匯聚磅礴的扶貧力量,精準施策,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任務。


滬滇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


上海市徐匯區、中信集團逐年加大對口幫扶力度,共投入幫扶資金1.56億元,實施項目138個。「滬滇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等就業專項服務活動,為屏邊縣貧困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牽引著大山兒女走進城市、奔向小康。省級4家定點扶貧單位和州級31家定點扶貧單位對掛包幫扶的49個貧困村,用心用情用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問題,有力助推了全縣脫貧攻堅進程。在「愛心超市」建設中,僅州政協、州財政局就支持新華鄉90萬元資金。44家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通過在屏邊縣種植獼猴桃、茶葉、藥材等多種形式進行幫扶,共幫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813戶3602人。全縣形成了「群眾干、幹部幫、社會扶」的合力攻堅新局面。


屏邊縣灣塘鄉阿碑村愛心超市


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屏邊縣在不斷深入調研和實踐中,對症下藥,精準滴灌,按照「五個一批」的要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解決好「怎麼扶」問題。


疾病,是導致部分農村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灣塘鄉大沖村委會半坡村民小組60多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永泉長年患有肺結核,早年間醫藥費支出、勞動力缺失,使這個貧困家庭難以翻身。為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屏邊縣制定印發了《屏邊縣健康扶貧行動計劃(2016—2020)》,全面實施健康扶貧30條措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治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90%,對32種大病實施100%專項救治。


實施家庭醫生電子簽約


「我是花了小錢醫了大病,身體好了,能幫助家裡年輕人干點活,還能帶帶小孫子,日子越過越好。」作為健康扶貧政策的受益者,李永泉深有感觸。


「原來我家住的是土基房,公路都不通,黨的政策好,幫我們蓋好房子修通公路,還用心用情幫助我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現在我們很幸福!」搬遷村民李立成激動地說道。和平鎮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建檔立卡貧困戶占搬遷總人數的80%。挪出「窮窩」的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林果種植、勞務輸出等途徑,實現了增收致富。


和平鎮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扶志扶智相結合,屏邊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堅持以群眾為主體,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釋放貧困群眾努力奮鬥的潛在能量,促使他們努力向前奔跑。《屏邊縣教育扶貧實施方案》《屏邊縣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實施辦法》等政策,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營養改善計劃和中、高職業教育「雨露計劃」政策。通過減輕就學帶來的經濟壓力,促使貧困家庭的孩子勤奮讀書,收穫與父輩們不一樣的人生。


愛心助學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19年末,屏邊縣和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金平縣4個深度貧困縣一起,達到脫貧摘帽條件,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1.31%,屏邊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整容」式的變化:


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滴水苗城 賀平昌 攝


原有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626戶75918人,已脫貧18046戶74155人,未脫貧580戶1763人,按2014年末農業戶籍人口135010人計算,貧困發生率為1.31%。


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灣塘鄉全貌 陶保樹 攝


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7元,年均遞增12.7%;實現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無因貧輟學失學學生;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住院治療實際報銷比例達90%,對32種大病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100%專項救治;全縣所有住房均達到「遮風避雨,保障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功能」;全縣76個行政村通村道路全部硬化,20戶以上自然村通公路率達100%;實現農村人口飲水全覆蓋,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全面達標;實現村村通電和動力電入村,全縣76個村委會和所有學校、村衛生室光纖網絡和4G網絡覆蓋率達100%。


農村脫貧能力顯著提升。


新現千畝百果園基地 陶保樹 攝


「十百千」工程和「百萬畝綠色產業」成為貧困群眾的「綠色銀行」,果民年戶均增收3014.05元,並與「短、平、快」的增收項目優勢互補。全縣有勞動力、有產業發展意願的貧困戶都有1項以上產業增收項目;農村貧困戶勞動力累計轉移就業24280人。


幹部作風明顯轉變。


屏邊縣脫貧攻堅村民小組「組長助理」進村開展工作


縣、鄉、村3級脫貧攻堅指揮系統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動力,實現全縣指揮「一盤棋」,實行「一線工作法」,298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606名脫貧攻堅組長助理成為扶貧戰線「永遠不走的工作隊」,4215名掛包責任人成為貧困群眾的「貼心人」。整頓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161個,培養「明白人、帶頭人」906名,通過黨建脫貧「雙推進」帶動8239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脫貧攻堅為全州減貧事業做出應有貢獻。


據統計,屏邊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全州占比8.7%。2019年實現19369貧困人口達到脫貧退出條件,為全州實現2019年年內確保至少2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到脫貧退出條件的目標,做出了應有貢獻。


鳥瞰屏邊


行走在屏邊縣的千山萬水,傾聽貧困戶的脫貧故事,觸摸到的是屏邊縣委、縣政府對貧困群眾的拳拳赤子之心,感受到的是全縣黨員幹部對脫貧攻堅的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道大光。


記者:李靜 胡彥輝 王陶 黃傳龍

圖片由屏邊縣委宣傳部及紅河日報素材庫

責編:普薇 實習編輯:金賢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