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演郎平:叫好打響可不行!?(原創)

2019-10-10     用戶公孫奴

中國女排十冠王過程中,移動群山驚心動魄,拍攝影視已經失敗三例,沒能留下讓人懷念的佳作。為什麼呢?懂排球的不是演員,不懂排球的又很難演。叫座不叫響已經不錯了,叫好打響的幾乎沒有,更不要說創造經典了。

最早的是電影《沙鷗》,故事片的定性限制了空間,觀片認為故事不是真的,與現實中的中國女排脫節了。所以無法引起共鳴,產生不了中國女排一九八一年首冠的那種衝動和震動。影片通過一位女排一個叫沙鷗運動員的排壇拼搏人生,提出:「不想當元帥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以表現主題「不想拿冠軍的選手不是好選手」的主題思想。這名叫沙鷗,就起得有點不沾邊了,乾脆就叫郎平、陳招娣,當紀實故事片觀眾可能看了更入戲。片中沙鷗屢遭坎坷,傷痛累累,未婚夫犧牲、自己癱瘓,仍然不屈不撓等等,這離中國女排仿佛更遠了,儘管拍得不錯,可真的無法感動觀眾。

魯光的報告文學《中國姑娘》剛發表就一炮打響,洛陽紙貴。國內外震動,據說僅海外就翻譯了二十多種版本。因為中國女排首打冠軍,外界急了解背景,當時無網絡,只憑書本傳播。此作生逢其實,叫座打響。可是電視連續劇《中國姑娘》,卻如泥牛入海無消息,放了啞炮一枚。

為何題材熱門叫座卻無反響?為何沙葉新是名編、蔡曉晴是名導、倪萍是名人名角,卻三加一小於一?強強聯合一場空,三英戰呂為相送?據說導演自責得很,反覆怪自己「觸電」發麻深感內疚。其實這不是主要原因,重要的是影視本是視覺藝術,觀眾是憑看而認可產生共鳴的,雖然當年倪萍漂亮,可她和其他的演員怎麼看也不象排球運動員,這又如何讓大家認可呢?而且,作家魯光不懂排球,他揚長避短,書寫在奪冠前,發表在奪冠後,沒有比賽場面。作品描寫場景相當細膩,刻劃心理十分深入,人物形象描繪入木三分,隊員與教練的訓練衝突高潮動人心弦,運動員的訓練極限畫面簡直是催人淚下。而這一切,影視很難表現出來。

2007年,拍攝《亮劍》大獲成功的海潤影視公司原班人,投資製作了《排球女將》,趕在北京奧運前發行。按理,這一班製作人是相當水準的,《亮劍》的火爆程度可以說明他們的功力所在。而且他們創作精神是相當可貴,編創人員來到漳州三中觀看排球隊訓練,拍了大量毛片。女編劇婭子深入漳州住下,遍訪排球之鄉的點點滴滴,以金牌教練陳忠和為主體,上聯三個漳州籍國手張然,徐蓮蒲,林亞鳴,下聯中國女排所有的新兵老將。請了于娜、連奕名、王珞丹等人主演。真人真事化成故事《排球女將》,講述了一群中國少女從小離家練排球,最終實現夢想的風風雨雨。此片與《沙鷗》有同錯之處,觀眾當成另外的故事看。

拍攝點最後離開漳州,跑到另外城市去拍攝。因為陳忠和教練是漳州人,異地表現無法引起觀眾互動。當然,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北京奧運中國女排沒能衛冕,中國人心底一般都存有冠軍文學影子,季軍就無法引起他們興趣了。現在說到鞏俐演的中國女排了。以鞏俐的名氣和功底當然沒說的,以著名導演陳可辛目前的抄作已經譽滿全球了。

還有拍攝劇情片《中國女排》前前後後引發海量關注,鞏俐飾演郎平的照片鋪天蓋地在網絡中傳播,更大手筆是把巴西女排都請來了。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必須表現出郎平在十冠王中,她當選手當助教當主帥參與了八冠。這是空前絕後的一個排球人,一個名運動員名教練員的精神世界,陳可辛熟悉這一切前前後後嗎?陳導運氣是不錯,世界盃奪冠軍後東京奧運比賽尚未到,春節據說片子就上映了,也不會出現陳忠和的季軍問題。

但是,影片叫座不等於叫好叫響,觀眾衝著這氣勢會去看。但是,看過之後的反映叫不叫好才是真正重要。從目前流出的報道及視頻圖片看來,其實這電影更像是一部復讀複習式的紀錄片,記錄著些美女英雄,巾幗英雄和排球女皇榮耀。由鞏俐扮演郎平造型真心不錯,但從形到神更重要。鞏俐的演技應該沒問題,問題是劇本腳本如何?劇本腳本一劇之本,內容如何外人不知,現在封鎖得緊密。

想說的只有:

鞏俐演郎平,球迷會吸引,叫好打響可不行!?

陳導拍女排,觀眾看過來,叫好打響才厲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WJQtW0BMH2_cNUg7M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