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部位最佳訓練頻率,讓健身更加高效。搞清自己一周練幾次才好

2019-08-12     健身好不好

關於最佳的訓練頻率一直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

有人提倡就有人反對,雙方的辯論都有理有據,

但究竟兩者有何差別,本文將提供高頻率訓練和低頻率訓練的利弊,

並給你一些可能對你訓練有用的建議。

首先讓我們對高低頻率做個定義:

(1)高頻率:對特定的運動(動作)或部位進行每周3次以上訓練

(2)低頻率:對特定的運動(動作)或部位進行一周一次,甚至更少的訓練。


老閆也將從這兩個大方面,分別講述高低頻率的 優點與缺點

高頻率訓練



優 點:

  • 更快速度獲得更好的結果。
  • 構建神經肌肉協調。更頻繁的訓練某些運動將會增加了力量和運動能力,本質上也會提高神經系統。
  • 高頻率訓練能夠顯著提升相關運動能力,運動能力提升有其特殊性原則——你可以非常擅長一件事,而無法面面俱到。
  • 能夠進行更大的重量,進行更多的練習。你有更多時間來預熱練習,和對計劃的設計安排,更加專注於你的目標,為能夠舉起更大重量和更好的運動表現力提供基礎。
  • 在某些動作中,身體會逐漸適應舉起更大的重量。前幾周往往有些難熬,但當大多數人突破,堅持下來後,身體逐漸適應了大重量的訓練,會更加渴望更大重量。
  • 高頻率訓練似乎讓女性訓練者或使用更小,更輕的重量的人訓練的更好。我懷疑這是因為收到的刺激小,損傷也小,即使相對強度相同,骨架較小,恢復的也更快。



缺 點:

  • 受傷幾率增高。當你定期進行較大重量且困難的訓練,受傷的幾率也隨之增加,在之前的例子(增加100磅救親人)中的結果是,你要麼會適應這樣的強度,並獲得增加100磅的結果,否則你的身體會徹底崩潰,即使有一點傷害,隨著頻繁的鍛鍊,只會越練越傷。
  • 高頻率訓練方案很難規劃,獲得進展。我覺得這在普通人,新手中尤其如此,一些經驗豐富的訓練者似乎會獲得不凡的成就,但其他人則很難持續進步,與低頻率訓練方案的進展情況非常一致。
  • 高頻訓練很難達到最大值,或者有可能讓你逐漸變弱。當你身體習慣了大重量時,即使休息幾天,也會讓你感覺一塌糊塗,另一方面,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舉起大重量,當需要你完成最大重量的那一天,你可能會出現疲勞,導致一定重量的下降。
  • 身體適應較高頻率後,一旦停下,你會有一種強烈的失落感。你不能永遠進行一個高強度的高頻率的訓練,因為傷病或者身體需要恢復,但之後縮減訓練量的一段時間內,你會感覺沒有訓練一樣,或者休息之後感覺整體的力量都會有顯著的下降。
  • 高頻率訓練很難集中在肌肉平衡和薄弱部位進行
  • 高頻率訓練倦怠率更大,更容易疲勞


這些動作和部位似乎更加適合高頻率訓練

  • 奧舉動作
  • 臥推
  • 肩推
  • 高位深蹲
  • 徒手訓練
  • 專項訓練動作
  • 腹肌、核心訓練
  • 前臂
  • 小腿




低頻率訓練

低頻率訓練往往比高頻率訓練更易於長期訓練安排。

我能夠以低頻率訓練計劃奠定基礎,

並且能夠安排一年較為始終的訓練強度,甚至時間更長,

舉重和健身應該是一生相伴的生活方式,

而不只是追求高性能的曇花一現。


優點


  • 容易建立肌肉平衡。頻率較低的訓練讓你有更多時間用在身體的較小的局部。所以像肱三頭肌、三角肌後束等,會得到適當的緯度大小和力量的提升。
  • 低頻率訓練減少受傷風險。當然並不意味著你不會受傷,只是因為身體更加平衡和不頻繁的訓練減少受傷幾率和風險,
  • 低頻率訓練計劃更容易達到最大值,或跨越式進步。1-2個星期,可以保證你將會提升100%,而且不會感覺到任何訓練過度或疲勞。
  • 更容易預測適應速度。大多數人進行低頻率訓練會取得一定進步,雖然相對高頻率有些慢,但基本上速度相當。特別是為基礎訓練者制定計劃時,很有幫助。
  • 力量提升與低頻率訓練較一致。之前我建立過一個曲線圖,繪製每周臥推的力量曲線,我很驚訝於力量提升非常穩定,通常以5磅或者更小的重量得以逐步增加,這對於想要穩定進步的訓練者非常不錯。
  • 低頻率訓練促進恢復,這對於年紀大的,和有傷病需要解決的,或者追求更大、更強的舉重者更為重要。我還真不知道有很多超重量級的力量舉運動員進行高頻率訓練。


缺 點

  • 練習時間有限。如果你進行一周一次或者更少的練習,有時間限制的訓練或需要較高技術的訓練會形成阻礙。如果你的技術已經比較穩固,那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你的技術或動作並不是很穩固,你可能無法得到足夠的刺激。
  • 如前所述,有限的時間可能無法有效的構建神經肌肉協調。你會在學習一個技術時和你的教練討價還價麼:「我今天做完一周的練習,這一周不練習如何?」力量訓練、舉重是一種技能,需要不斷重複。
  • 低頻訓練無法在短期提供最大化的結果。訓練者希望在最短的時間見到最大的效果,這可能是低頻率訓練所無法達到的。

低頻訓練可能不會有足夠的時間來徹底的增強較薄弱環節,無論是肌肉還是作為特定運動的一部分(你可能會覺得和有點第一條矛盾,但仔細想想,低頻率訓練各個部位的訓練強度相當,較滯後的肌肉或者運動能力也只是平衡性發展,所以必然無法得到足夠的鍛鍊)。



這些動作似乎在低頻訓練中也毫不遜色

  • 低槓位深蹲
  • 硬拉
  • 早上好
  • 二頭肌訓練
  • 大部分背闊肌訓練


總 結

其實兩種頻率的訓練都會讓你取得進步,

理想的安排是,讓這兩種頻率類型在你整個訓練周期里妥當安排形成一個組合,

唯一你需要考慮的是,你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

是要重點發展深蹲、硬拉、臥推能力?還是要強化增強薄弱環節?亦或是穩定增長,全面發展?這需要根據你的目標進行不同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K-NNm0BJleJMoPM_k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