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看過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的觀眾,除了智勇超群的英雄楊子榮,劇中的匪首座山雕,也是一個難以忘記的經典形象。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可謂家喻戶曉。
當時,不僅是舞台上,就連被拍成電影的京劇人物,也都臉譜化。壞人一般都被暗處理或被綠光覆蓋,以顯示其猙獰的面孔。
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似乎化妝師又按要求刻意進行了醜化:光頭,鷹鉤鼻,看人的眼神露出凶光,感覺特別陰險狡詐。
劇中剿匪小分隊的偵察排長楊子榮,「穿林海跨雪原,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在匪首座山雕的反襯下,愈發感覺真是「氣沖霄漢」。
被拍成電影的上海京劇團《智取威虎山》中的匪首座山雕,是由國家一級演員賀永華扮演的。
賀永華版的座山雕,演技曾經得到過毛主席的肯定。
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演京劇「樣板戲」,光是台上的座山雕的扮演者應該不下數百人。而能超過賀永華的,幾乎沒有誰。
賀永華演座山雕,使他在人們印象中成了丑角,其實他的京劇行當是花臉。
1922年出生於河北省文安縣鄉村的賀永華,9歲時被父親送到當時天津最大的科班「稽古社」,拜尚派花臉掌門人尚和玉為師,專攻武凈。
經過多年苦修和舞台摔打,他在同行中脫穎而出,與北京的袁世海被梨園界稱為「南賀北袁」。
現今許多人或許會覺得,京劇《智取威虎山》是「文革」的產物,其實並不是。
因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上海京劇團就根據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把其中的片段《智取威虎山》搬上了舞台。實際它是中國戲曲現代化進程中的成果之一。
從久演不衰的舞台效果看,《智取威虎山》確實是一部好聽好看的京劇作品,其所塑造人物的基本方式都是京劇的,並且達到了那個時代的最完美水平。
劇中,賀永華被安排演一號反角座山雕。這部戲幾經修改,不斷完善,其中許多角色都換了人,而賀永華的座山雕卻一直非他莫屬,一演十幾年無人能替代。
座山雕這個角色,實際也經歷了不斷提高的幾個階段:最初在台上,座山雕是蹶腿踱步,後把年齡由老變輕,改六十大壽為五十大壽,變跛足為健步。
在舞台上,賀永華將這個土匪頭子殘暴、兇狠、陰險之本性,通過唱、念、做、打諸藝術手段,刻畫的入木三分。
賀永華屬於肯動腦子表演的演員,他在這部現代劇中,既是座山雕的扮演者,又是舞台動作的設計者。
他大膽借鑑傳統京劇中優秀表演手法,用來刻劃座山雕的內心變化。
劇中比較精彩的《獻圖》一場,座山雕要用黑話盤問打入匪巢的楊子榮。
在一問一答時,賀永華巧妙借鑑了老戲《通天犀》中的椅子功,在椅子上做蹦跳身段,以表現座山雕的桀驁狂妄氣焰。
當楊子榮唱到,「座山雕也要聽侯專員調遣」時,賀永華則用凈角特有的尾音緊隨了一句:「我聽他的調遣?」同時,他將蹲在椅子上右腿快速跨過椅背,又猛地轉身坐下。表現座山雕的自尊心被刺痛了後的惱怒。
當楊子榮繼續唱出「說話間掏出圖一卷···」,座山雕一聽到「圖」字,突然像打了雞血般站起來,緊接著也念了一聲「圖」。
隨著楊子榮唱「一卷」兩字時,座山雕「騰地」離開虎皮椅,亦步亦趨、垂涎三尺地跟在楊子榮身後走圓場。
這裡,賀永華用穿高統大皮靴走「矮子步」」的舞台高難技巧,形象表達出了聯絡圖被座山雕所朝思暮想的心情。
為了演好《智取威虎山》這齣戲,賀永華從不吃老本,始終堅持苦練動作,不惜多流汗水。
在演練結尾「奪刀」這場戲時,他帶著身上的舊傷,每天都練得筋疲力盡。
當時,妻子有病長期臥床,他不能按時回家照顧。在北京拍電影時,妻子心臟病做手術,在獲得特批的情況下,他才飛回上海探視了四天。
當時,《智取威虎山》有許多大型劇團都在排練。北京京劇院的《智擒匪首座山雕》,是馬長禮、趙燕俠等名角演的;北京人藝也排了一台話劇《智取威虎山》。
不過,由於上海京劇院的京劇整體效果突出,劇中的楊子榮光彩奪目,反角座山雕的舞台設計和表演也很過硬,最後在1964年的全國現代劇匯演中脫穎而出。
但在當時特定的大環境中,賀永華演這個反面人物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煩惱。
賀永華晚年回憶說,「當時正面一號人物是楊子榮,反面一號人物是座山雕。儘管我在團里也是名演員,但不能出頭露面,走下舞台,在社會上也常常要縮人一頭。」
同演樣版戲,同樣是主角,賀永華受到的政治待遇卻不一樣。
最早演出時,在《會師百雞宴》這場戲結束,楊子榮、座山雕,都能站到台上向觀眾謝幕。
不久,隨著政治氣候變化,有人提出:「惡貫滿盈的座山雕怎能與偵察英雄楊子榮平起平坐?」這樣,演座山雕的賀永華謝幕時就得靠邊站了。
再後來,又有人說:「戲裡反動派都被打倒了,演完了也就不適合在台上亮相了。」
從此,每當《智取威虎山》演出落幕,賀永華只能遠遠看著那些演「正面人物」的演員接受觀眾的鮮花和掌聲。而他與手下的八大金剛、乃至小爐匠等只能悄然退至幕後。
賀永華雖然心裡不是滋味,但也不敢流露不滿。
舞台生涯里,有一次演出,令賀永華終身難忘。
那是1967年6月16日夜晚,為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二十五周年,上海京劇團《智取威虎山》劇組赴北京彙報演出,地點在人民大會堂二樓小劇場。
當晚。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再次來觀看這出現代京劇。
演出結束後,毛主席等領導人高興地走上舞台,與主要演員一一握手。
劇中的楊子榮、少劍波、李勇奇、小常寶。都幸運地與毛主席握了手,而站在後排的座山雕(賀永華),對此幸福一刻卻可望而不可及。
他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自己當時嘴裡忍不住地小聲叨念:「我不是座山雕,我是演員賀永華。」
可是,他站的是後排,屬於「陪襯」,內心只有一陣陣酸楚,差點委屈的流出淚來。
毛主席與演員們合影后,起身離去。
望著毛主席高大的背影,賀永華在心裡急得直喊:「毛主席呀,我啥時能握握您老人家的手呀!」
就在這時,想不到的情景發生了。
已經快走到門口的毛主席突然停下腳步,轉回身朝著站在被接見演員隊伍後排的賀永華和飾演欒平的孫正陽走來。
毛主席走到賀永華面前,向他伸出手,親切地說:「你辛苦了!」賀永華萬分激動,眼淚奪眶而出。他趕緊握住毛主席的手,連聲問好···。
此後,賀永華每當提起被毛主席回身接見並與他握手的往事,都激動不已。經常感慨地說:「知我者,毛主席也!」
賀永華塑造的京劇版座山雕,已經成為中國舞台藝術史上的一個經典形象,也使他自己與反面角色有了不解之緣。
上海京劇團後來排演京劇《磐石灣》,他在戲中扮演一個特務。可他一出現,細心的觀眾就認了出來,呼叫「座山雕又來了」。以至賀永華有很長時間沒有接戲。
1996年,75歲的賀永華演出扭傷了腳,不久又中風患病,無奈地告別了心愛的舞台。為了傳承他的藝術絕活,團里安排他收徒培訓新人,雖然退休在家,他仍然堅持為徒弟說戲。
從拍完戲劇電影定型以後,上海京劇院的《智取威虎山》演了五十多年,但一直沒有改動過,今天的演出版本,幾乎和當年一模一樣。
雖然時過境遷,歲月流淌,但廣大觀眾依然還記得賀永華扮演的座山雕。
2006年,賀永華84年的人生之路畫上了句號。這年9月,他病逝於上海華山醫院。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qE9bHEBrZ4kL1ViBG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