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經典回顧】
口述 | 果蓮 昕蓉
採訪 | 王東莉
播音 | 安安
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訂閱「境界電台」,有全部音頻節目更新。
投稿及奉獻支持,請聯繫jingjietougao@gmail.com
看慣了父母打架的母親,結婚後和丈夫關係不好,覺得天下男人一樣壞。罵完丈夫還不允許他不高興,因為他應該有男人氣概,給她下火氣。女兒三四歲就開始聽媽媽聊她對婚姻的失望,承受成人的問題,以百依百順表明對母親的愛。當這對母女住在一起,衝突就爆發了。
母親篇:失望和悖逆讓我想在家裡掌權
我不想把自己說的當作見證,更想當作一個合適的認罪時機。我今年60歲,出生在內蒙古河套一個偏遠農村。母親務農,父親做過工人,後來也回家務農。母親特別勤勞靈巧,對我影響很大。在小孩存活率不高的年代,我們家活下來四個孩子,她特別珍愛我們,願意付出,殷勤教導。
父親留給我最珍貴的回憶是曾經給我買過一雙鞋,鞋面是藍色的,鞋底是四瓣花的圖樣。我很愛那雙鞋,每天上學的時候我就把它夾在胳肢窩下,走七八里地去上學,快到校的時候才穿上。他還給我買過兩隻花夾子,可見他對孩子也是愛的,可惜這種感受太少了。
對男生的痛恨
對父親的印象更多的是,他背著我們偷吃好吃的點心,打罵母親。對我傷害最深的是他打我母親,我都幫著母親。看到母親對父親的無奈和厭惡,我心裡不知不覺產生了對男性的痛恨。結婚後和丈夫的關係不好,我覺得天下男人都一樣壞。
我和丈夫是別人介紹認識的,他以前是民辦教師,別人說他也算聰明能幹,但我們兩人性格差別挺大,我沒信主時對他特別泄氣。我們的矛盾主要在小事上。比如穿衣服,我覺得出門穿好的,在家隨便點,他不聽;吃飯的時候要大家一起吃,他不管非要自己先吃。我不願低三下四向人求情,而他和我不同。這些都讓我很不高興,我不高興的時候火氣特別大,什麼狠罵什麼,罵完還不允許他不高興,因為覺得他應該有男人氣概,應該會給我下火氣。
兩人鬧矛盾的時候,他總是擰著勁兒什麼也不和你溝通,我一定要他說清楚,有回應。有一次在我們承包的湖上捕魚,因為他不肯聽我的話,又不肯說自己的想法,兩人就起爭端。他划著船要走,我就抓著船不准他走,結果被船帶著一直走到很深的水裡,最後棉褲全濕了也不肯放手,丈夫只好上岸。我以前就是這麼硬的脾氣,女兒說我是女強人。
後來我把全部精力放在兒女身上,孩子小的時候我很滿意,覺得起碼他們是我的安慰。但這些年和兒女一起生活,我愛他們,卻和他們相處不好。兒女不是滋味,我也不是滋味。當我們衝突的時候,我就怨丈夫,內心苦毒,覺得都是因為丈夫不好,孩子才不合我的心意。
認識主以後,我才明白婚姻是上帝設立的,父母做得不好對孩子影響很大。我是自己家裡最小的,其實沒啥大本事,覺得丈夫不如我,心裡的失望和悖逆讓我想要在家裡掌權。兒子的性格像我,非常強勢,現在媳婦到我這兒告狀,我也只能為他們禱告。
「上帝你要是在,就來抱抱我」
我女兒從小特別乖,特別聽話。在她信主前,我認為她是完美的女兒。到2009年冬天,我放棄了老家的一切,來北京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後,我們開始有衝突,我發現女兒對我不再百依百順了。
一個原因是錢。我到北京前把自己的產業都賣了,給了一些錢給兒子和女兒。我看女兒和女婿奉獻錢給教會,心裡非常不好受,因為在我們老家,幾百塊錢就夠人一兩個月美美的生活。
我常常干涉他們用錢,覺得女兒沒良心不聽話,寧願把錢給教會也不肯體恤我的苦心,對耶穌很有敵意。尤其是當我看見沒信耶穌的人也好吃好穿,想不出信耶穌哪裡優越。當他們說內心平安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是自欺欺人。
十多年前女兒帶我去參加過教會弟兄的婚禮,那時覺得信耶穌挺好的,起碼等我去世了,孩子們在世界上還有一些叫弟兄姊妹的朋友可以幫忙,所以當時我沒反對女兒信耶穌。
後來一次聽道,一句話觸動了我:「多種的也沒有有餘,少種的也不缺。」不知道怎麼的,一些話逐漸打動我,女兒和女婿也儘量想辦法讓我開心,後來我也開始奉獻,對錢的心疼就慢慢過去了。
現在想來,信主前,我是用世界的眼光衡量女兒,覺得她在信仰上浪費很多時間和金錢。而我們溝通又少,我覺得她在瞎搞。後來我真信了主,我才明白我們是靈里不合一,自己當時在意的只是兒女情長和自己的感受。
另一個吵架的原因,是我覺得女兒不理解我對她的愛。我來北京是為了照顧外孫,讓他們的生活輕鬆一點,沒想到有一次聽女兒對牧師講,想要照顧我的信仰才讓我來北京的。
這件事讓我的內心更加孤獨和憤怒。我的自尊心讓我自憐自愛,我平時和他們說話也會捎帶這件事。女兒的語言、表情我都看不慣,特別敏感,常常覺得孩子在蔑視我。對女兒也是想罵就罵,但罵完了也沒有辦法平復。
有一次又因為一點小事和女兒吵起來,我心裡很不平,我失聲向上帝控訴:「你在哪裡,要是你在的話你就來抱抱我啊!因為沒有人愛我!」我情緒失控的時候,女兒進到另外一個屋子為我禱告和唱讚美詩。我不知道她在做什麼,聽到她唱歌的聲音我更加憤怒,裡面夾了仇恨。我心想:「好啊,我難過你們倒高興了。」心裡甚至想要自殺。我和上帝說,要是你不出現我活著也沒意思了。誰知一會兒,女兒從屋裡出來從身後抱住了我,我裡面的暴怒頓時消失了。我想:「真的有上帝,上帝真的聽了我的要求。」
那天是我生命的轉折點,也是我和女兒關係轉化的關鍵一步。
定睛在人身上永遠是痛苦的
在孩子們的幫助下我對上帝有了更多認識,我也讀經,讀屬靈書籍。我認識到我對丈夫的一些態度和做法很惡劣,我不該總要求丈夫改變,而應該自己先改變。可是我做不到,我原來也不敢和主說,後來我知道要向主敞開,我就說:「主,你要幫助我。」就這樣,我慢慢學會向上帝禱告。
這次和丈夫一起回老家看我婆婆,我和丈夫還是話不投機。好幾次按以前我肯定會和他吵起來,但都沒有。主真的在幫我,讓我不再大喊大叫。我真的看到自己的改變。後來我發現,丈夫在禱告中說,自己沒有恩待少年時所娶的妻,因為我老是埋怨他。我聽了真的很感動,上帝也在改變他。我看他都覺得他變年輕了。
現在我也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但過後能主動找孩子和丈夫和好。以前覺得要是和女兒有衝突就是我的羞辱,是我不被尊重。現在我明白衝突是正常的,關鍵是怎麼處理。孩子也有孩子們的想法,他們也在改變。
以前我總期待女兒的愛,現在我渴望能和主單獨在一起,覺得特別滿足。以前我動不動發脾氣,很在意錢,覺得在女兒家寄人籬下傷自尊。因為我以前是為女兒做,覺得她不領情我就不滿足,要抱怨,但現在我是為主做,我覺得在家裡服侍三個外孫也是一種很好的事奉。
我現在和外孫們在一起時特別注意言行,努力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常常依靠耶穌幫助我照顧他們。這個環境是主給我的,如果定睛在人身上永遠是痛苦的。如果看著人,就覺得兒女靠不住,丈夫靠不住,現在知道唯有主靠得住。
我也常常為兒女的婚姻家庭禱告,現在和女兒共同語言多了,像知心朋友。我很願意給人傳福音,坐火車的時候也傳,特別看到子女和父母有一方沒信的,就勸說他們把親人帶進主里。
女兒篇:我走出了和媽媽非正常的情感聯繫
在我印象里,我們家對孩子還是挺民主的,有什麼事兒爸媽會問我們的意見。但就父母的相處來說,他們的交流模式讓我從小就覺得婚姻是一個很可怕的事。他們經常吵架,連碗筷放不好這種事情都會吵。打架就真的動手,一年一兩次。一般吵完了之後我爸就保持沉默,不怎麼說話,氣吼吼的,我媽盼望回應,但我爸始終消極抵抗。
我沒信主時,總站在母親一邊,要不然我媽怎麼說我以前是個完美女兒呢!從大約三四歲,媽媽就跟我聊她的感情、對我爸的感受、對婚姻的認識。我對她言聽計從。年齡太小就去承受成人的問題,這導致我和媽媽在情感上有非正常的聯繫,她覺得婚姻不幸,我也覺得不幸,她覺得不能在一塊兒過了,我也會覺得不能在一塊兒過了。我就像另一個她在活著,沒有健全的自我。
從完美女兒到悖逆女兒
我在大學信主之前,覺得以後如果和丈夫吵架的話我就要離婚。我還有一種受虐傾向,看電影和小說,喜歡看那種有虐待情節的。
記得我跟丈夫談戀愛時,有一次我出差,他沒有主動給我打電話。我打電話沒找到他,後來他嫌我嘮叨,煩了就不接我電話,我就使勁打,煩得他把電話線拔了,手機關了。我發現沒法控制他,就覺得自己很悲慘,活不下去了,那時我就感覺進入了我媽對我爸的那種痛苦和失望的感受當中。
我恨不得把手機砸了,發瘋了似的。忽然感覺上帝對我說了一句話,「有那麼嚴重嗎?」我裡面一下沒有怒氣了,確實好像沒有那麼嚴重。後來我發現,我對關係惡化的擔心,其實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這甚至影響到信仰,我在信仰里前幾年有很多不是真實的自我狀態。神藉著一位學過聖經輔導的牧師,幫助我處理了與媽媽情感上的非正常聯繫。那之後,我才找回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原來我不是跟我媽想的完全一樣,我有我的想法。
於是,母女就開始衝突。媽媽覺得我變了,對她不再言聽計從就是不愛她,我以前那些好都是裝的。她覺得我虛假,現在翅膀硬了敢違抗她。她常和別人說,我信主後就開始悖逆她。
媽媽認為她到北京來都是為了我們,沒有老友,沒有房子,把產業全賣了,但她覺得我並不領情。這是我們主要的衝突之一。我當初的確是為了她的信仰才願意讓她到北京的。她很長時間都過不了這個坎兒,覺得我根本不明白她的愛。
另外媽媽給了我和弟弟一些經濟上的幫助,她手裡沒有原來那麼多錢了,然後又發現我不聽話了,想後退也沒有辦法。所以她就很焦慮,擔心我以後會怎麼對待她,擔心我和丈夫不可靠。然後她看到我們花錢有時不按她的心意,就很難受。
其實我的要求更高
從2009年到2013年,對我是一個挺難的時期。我媽的罵人方式讓我很痛苦,她帶著咒詛的話,一開口就給你下定義,你是一個什麼什麼樣的人。一開始我忍、沉默、不說話,像我爸一樣消極抵抗。
信主後,我對那些帶著負面力量的話語很敏感。於是我對早已習慣了的媽媽的罵罵咧咧,產生了又怕又恨又惱的感覺。因為不能正面頂撞,不自覺地就想遠離那些負面的話。但是躲避不是辦法,我臉上的表情還是能被她捕捉到,正面衝突就產生了。
有一天上帝開啟我,我看到自己裡面有很多懼怕,確實我媽鬧得我都怕她了。有一位老阿姨提醒我,愛里沒有懼怕,那個懼怕應該不是從上帝來的。我意識到之後,裡面的懼怕就挪開了。後來媽媽罵我的時候,我就能平和地面對,儘管還是不喜歡聽。我可以為她禱告:「主啊,請原諒我的母親,她不是故意的,她真的找不到處理情緒的方式,她還不會靠你來解決問題。」
慢慢地我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一樣,對於改變自己是那樣的無能無力。不知不覺間,我對她為我們小家庭的付出,生出了真實的感激。原來我的眼目定睛在什麼時候她離開,或者什麼時候這樣的吵鬧不再發生,後來很感動看到媽媽那麼愛我的孩子們,這也是孩子們的恩典。
《改變帶來醫治》里有一個例子,讓我印象很深:一個女孩跟別人去見輔導員,她跟輔導員抱怨家人都在要求她,她很痛苦。輔導員說,你對他們沒有要求嗎?她回答沒有。
我覺得這就像是我的狀態,我覺得我對媽媽沒有要求,是她對我有太多要求。比如說話,她都想好了我應該怎麼回答,我覺得這是一種轄制。但這個例子好像點破了我,使我反省:媽媽一直是這樣說話的,其實是我在要求她不再用原來的方式對待我,是我在要求媽媽改變。可她已經習慣了,怎麼改?其實我的要求更高。承認這點對我來說是一個釋放,我媽就這樣什麼都不改也行,我不用再緊張她的話,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這對我處理和媽媽的關係帶來很大的轉變。以前發生衝突後,我害怕,就去哄她;後來就不再哄她,也不理她,她反倒自己去面對上帝。兒女都不可靠,是不是真的有個上帝?她開始跟上帝哭訴,反而建立了真正的屬靈生命。
媽媽成了我們的屬靈遮蓋
媽媽提到的「擁抱事件」對她來說很重要,是一個標誌,意味著上帝真的存在。那之後媽媽開始有一些信仰上的追求,2013年她用兩個月讀完一遍《聖經》,她挺想知道知道上帝是怎麼說的,這讓我很感動。
她覺得《聖經》真好,以前讀不懂也讀不進去,那時一下子就讀進去了。以前她總嫌我看屬靈書籍,後來她也偷偷看,再後來跟我搶著看。《改變帶來醫治》《完全饒恕》《給盼望一個理由》《孝順父母》,這幾本書是我買來自己看的,想不到媽媽在收拾屋子的時候都看了。她說對她有很大幫助。
我們曾有一段時間經濟緊張,但除了買房子借錢外,其他方面並沒想從媽媽手裡拿錢,是她混亂了界限。有一天上帝開啟她,她意識到這樣掌控我的生活,干涉我買什麼或是做什麼,是因為她給了我錢。她對自己說:「那我把自己的錢把握好就行了,我不要再給他們花錢。他們花他們的,那是他們的自由。我也不用干涉,我花我的。」這樣她就釋懷了。
從那之後媽媽不再給我們花錢,說要拿好自己的錢袋。當我們經濟好起來時,也會給她錢。她慢慢有了安全感。現在她不僅願意自己十一奉獻,還把錢奉獻給別的傳道人和弟兄姊妹。有一次我去配眼鏡,她就說我給你奉獻五百塊錢。我說你這不是給兒女嗎?她說不是呀,你們做神的工作,我奉獻給你們,就是把你們當成主里的弟兄姊妹。
對媽媽來我們家的原因,我現在能理解她的想法,所以我跟別人介紹的時候會說,我媽是為了幫助我們來北京的。
媽媽變化的確很大。我和丈夫要上班,還要服侍教會,孩子還小,媽媽幫我照顧孩子很辛苦。原來她希望我們領情,現在她認為都是服侍上帝,不是為兒女,所以她現在很喜樂。她還很有智慧,孩子鬧,她就禱告,請耶穌幫她哄小孩。
每天凌晨四五點鐘她就起來一個人禱告,也為我們禱告。我一個人在家哄小孩時都顧不上讀經,但媽媽會忙裡偷閒,趁孩子睡著讀經。孩子鬧的時候,她就邊彈琴邊唱讚美詩安撫他們。媽媽現在可以做我們屬靈的遮蓋了,她經常尋求耶穌的幫助,好多地方都值得我學。
回想前些年的掙扎與成長,真的感謝上帝對我們的恩惠和憐憫。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征 召 奉 獻 家 人
為支持原創采編、音頻、繪畫設計團隊的成長,《境界》繼續徵召每月固定支持境界的奉獻家人(金額不限),請將你的電子郵件,發至jingjietougao@gmail.com,註明「奉獻家人」,在這個世代,參與拓展神的國度。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jing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