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湛技能和深厚素養多出好書

2019-12-25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本報訊 (見習記者李美霖)中國編輯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暨第二十屆年會日前在京召開,本屆年會以「分享七十年出版業榮光 共創新時代編輯界輝煌」為主題,聚焦新時代融合發展條件下編輯工作的新特點、新規律,嚴格編輯工作的職業規範,以規範和規程促進高質量發展。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王志成表示,70年來中國出版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出版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面臨著導向、經營、轉型升級、人才、技術等壓力。他提出,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好導向,二要堅守出版陣地把好方向,三要助推出版由高原向高峰邁進,四要加強隊伍建設留住人才。

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介紹,協會始終遵循「為編輯出版工作服務,為編輯出版人服務」的宗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優勢、創出特色、求真務實、鍥而不捨」的方針,做了大量務實的工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黃強說,編輯是一門既有思想性又有藝術性的工作,要求編輯人員既是專家又是雜家,既是編輯家又是學問家。中國編輯學會以其獨特的專業優勢和學術力量為中國編輯出版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是提高了編輯人員的學術素養和科研水平,增強了廣大編輯的理論自信;二是增強了編輯人員的職業自信和工作能力;三是促進了出版機構的交流互鑒和提質增效;四是為宣傳思想文化事業保有正確方向和實現繁榮興盛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國編輯學會原會長桂曉風對編輯工作者提出具體期盼。他認為,新時代編輯工作者應該表現出新的風貌,有更高的文化素養、更高的職業道德、更精湛的職業技能。

高峰論壇環節,與會人士圍繞編輯的基本功修煉、文學修養、學術素養3個維度暢談觀點。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說,編輯是一切出版活動的基礎。編輯應具備喜歡書、喜歡好書、想要多出好書的出版情懷,還要善於挖掘選題、跟作者打交道。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認為,編輯的文學修養不是一般意義上對文學的感性認知,而更多地體現為充滿家國情懷,站位高遠,善於捕捉社會脈搏。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中心主任楊宗元認為,學術素養不是奢侈品,是編輯的必備素養。學術素養在助力精品出版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編輯要用獨到的學術眼光慧眼識精品,用精益求精的學術精神紮實做編輯,以深厚的學術底蘊助力精品出版物的傳播。」

此外,會上還宣布了中國編輯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評選結果並頒獎。截至9月30日,活動共收到全國參評作品466篇。經初評、複評、終評,共評出獲獎論文60篇。其中,《新中國成立70年來出版技術的變遷考察》等10篇獲一等獎,《構建全媒體出版發展格局的戰略研究》等20篇獲二等獎,《新時代民族出版社主題出版的使命與擔當》等30篇獲三等獎。

本屆年會由中國編輯學會主辦,人民教育出版社承辦,人民衛生出版社、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fAYO28BMH2_cNUggO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