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婧璇 王坤寧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春交會轉戰線上舉辦,以「雲端推介」推動電視劇平穩提質。
視頻截圖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關注中國電視劇網劇創作新趨勢,探討「從To B(面向企業提供服務)到To C(面向終端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模式的轉變,思考如何拍好獻禮劇、思考推動優秀影視作品創作……雖然受疫情影響,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2020·春季)(以下簡稱2020春交會)轉戰線上舉辦,但作為行業發展風向標,4月30日落幕的2020春交會仍聚焦行業發展前沿話題,把脈行業發展關鍵問題,直指行業發展核心對策,以「雲端推介」推動電視劇平穩提質。
獻禮劇要與時俱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謳歌新中國建設和新時代成就,成為電視劇重要創作主線。圍繞獻禮劇如何才能拍好看,相關創作者以及專家學者在2020春交會上進行了交流。
在導演劉江看來,黨史題材過去已經有很多影視作品呈現,「我們要從這些故事中發現新角度、新講法。同時,我們要發揮現有的技術優勢,在場景、美術和特技等方面下功夫,這是一個創作上的方向。」
「第一,要使用底層敘事加強敘事親和力;第二,找准人們的精神訴求,引發觀眾共鳴;第三,運用象徵元素和隱喻元素,讓大故事落到『小紅塵』。」編劇梁振華以《澳門人家》為例,分享了自己關於該類題材在敘事結構、主題表達等方面的經驗。
編劇馬繼紅以《外交風雲》為例談道:「這部劇的一大特點就是風雲,既然是風雲,整體劇集的創作就應該有矛盾、衝突、博弈、鬥爭。」
在編劇趙琪看來,革命題材的電視劇創作要求編劇必須具備良好的歷史修養和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否則,創作出來的作品必定是幼稚淺薄的。
「獻禮劇應該是一個國家發展史的形象化闡釋,如何在創作中更有效地展現時代特點,更好地觸達年輕觀眾群體,是創作者應該思考的方向。」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理論研究處處長趙彤通過梳理獻禮片創作,指出當下獻禮劇需要關注年輕受眾群體的視角和感受。
對此,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陳芳也表示認同:「獻禮劇在文本內容和時間上的拓展,應有利於當下年輕觀眾對我國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深入了解,並用當代人的眼光重新思考。在類型和內容表現上也應該進一步豐富和多元化。」
疫情下的危機思考
受疫情影響,影視行業一度按下暫停鍵,至今仍有影視項目還未開機和復工,如何看待影視行業的困境、如何突破困局,也成為2020春交會上行業人士探討的焦點。
據阿里文娛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介紹,在春節期間,優酷處於籌備期和拍攝中的劇組差不多有10個停下腳步,資金上面臨很大的壓力。據其估算,受疫情影響,優酷明年劇集更新的數量和頻率會有降低。
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表示,對於停擺的劇組,愛奇藝會根據情況先趕製後期,儘量減少損失。
疫情期間,視頻網站點播量和電視台的收視率上升都非常顯著。愛奇藝還搭建了戰「疫」專區,將平台上的144部劇集進行了「轉免」,並將《破冰行動》《飛行少年》等作品捐贈給了湖北衛視。
但廣告投放等方面,視頻網站還有很多實際困難。在愛奇藝副總裁馮微微看來,要打破以前固有的思維模式、創作模式、審美模式,不斷提升製作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抗風險能力,「不論處於何種時期,最終還是『內容為王』。」
疫情不僅考驗著播出平台,也在考驗製作者和創作者們。靈河文化創始人白一驄比較幸運,疫情開始前,手頭的項目基本都已經殺青了,目前他正在家埋頭打磨劇本。白一驄認為,一些影視企業倒閉是影視行業紅利期之後的「退場」和「洗禮」,「要保持謹慎的樂觀與謹慎的悲觀」。他提出應該研究一套疫情拍戲的模式:「早點進入安全的拍攝模式,是我們自救的途徑。」
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認為,影視行業不可能永遠處在「夏天」,「冬天」有助於正常的生態發展。「度過『冬天』活下來的都是生命力頑強且經過檢驗的,疫情正好給予了影視行業一個冷靜下來的調整周期。」
仨仁傳媒創始合伙人、製片人梁超則認為,藉此機會「大浪淘沙」並不是壞事,疫情反而為踏踏實實做項目、內容的從業者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個更快觸摸到「春天」的捷徑。
「這次疫情是按下了強制性的『休止符』,讓我們更多向內審視自己,老老實實在家裡想自己真正想寫的是什麼,適合自己寫的是什麼。」編劇、製片人李瀟總結道。
不斷滿足用戶需求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助推影視行業「從To B到To C」。並且,最近一段時間,優酷和愛奇藝先後推出了《我是餘歡水》《嘆息橋》兩部集數不長的短劇,圍繞「從To B」轉向「To C」、短劇創作等,業內人士也講述了自己的思考和觀察。
在謝穎看來,傳統電視劇的採買模式是「To B」,集數越來越長,主要是出於分攤成本的考慮。「在整個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未來平台的商業模式都在往會員方面調整,尤其是深耕會員服務的含金量,大家也能看到平台付費的多樣化和多種探索,『To C』才是整個劇集商業變現的終局。」謝穎同時指出,政策上對劇集的集數限制,也會形成對劇集精品化的正向引導,高品質的短劇會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受疫情影響,一些電影試圖探索網絡首映、單片付費的模式,對此創新舉措,謝穎表示:「如果他們能成功的話,精品短劇肯定也可以,我們更想嘗試的是未來精品短劇的付費。」
既能吸引平台既有用戶,也能吸引站外群體,當用戶要求越來越高時,「To B」和「To C」之間的距離就越來越近,與此同時,對於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長信傳媒集團董事長、創始人郭靖宇表示,在此趨勢下,網際網路和影視行業相結合的專業人才最為難得,「新型製作人既要有懂導演講故事的思維,也要懂運營和一些網際網路的相關因素」。
董冠傑認為,滿足「To C」趨勢下的新型人才,要把握用戶的審美趨勢,不斷跳出舒適區,不斷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式,考慮新環境下的新情況。「網際網路產品的打造有一個方法論,小步快跑,頻繁試錯。在用戶至上的大前提下,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不斷試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jfV6HEBiuFnsJQVOc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