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昆蟲名字的由來,你知道嗎?

2020-06-28     世界名著每日讀

原標題:十二種昆蟲名字的由來,你知道嗎?

一、「蜜蜂」因採食花粉釀蜜而得名。你知道「蜂」得名的原因嗎?

二、馬蜂學名胡蜂,腹部深黃色,中間有黑褐色橫紋,又稱黃蜂。你知道「馬」和「胡」分別是什麼意思嗎?

三、會叫的蟬其實都是雄性,雌蟬則是「啞巴蟬」。雄蟬高聲歌唱是為了引誘雌蟬來交配。你知道「蟬」得名的原因嗎?

四、蝴蝶的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一些品種翅膀闊大,顏色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蝴蝶也稱胡蝶、蛺蝶,你知道這些名稱是怎麼來的嗎?

五、「螢火蟲,提燈籠。飛到西,飛到東。」夜間螢火蟲發出黃綠色的光,其實不是為了去照亮別人,而是為了引誘異性。你知道「螢火蟲」的「螢」是什麼意思嗎?

六、蜻蜓善飛。它們能飛很快,有的即時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公里。它們還能在空中短暫停住不動。你知道「蜻蜓」因何得名嗎?

七、公蚊子不咬人,以植物液汁為食。母蚊子則不然,一旦交配,必得吸人血,否則,其卵巢發育不全,無法傳宗接代。你知道蚊子為何叫「蚊」嗎?

八、螳螂全身綠色或土黃色,頭三角形、觸角呈絲狀,胸部細長,前腳似鐮刀,又稱「刀郎」。據說,「螳螂」之名與一個典故有關,你知道嗎?

九、蜘蛛的看家本領是結網——「小小諸葛亮,獨坐中軍帳,擺下八卦陣,專捉飛來將。」有一種說法認為,蜘蛛的得名就因為它善於織網,你同意嗎?

十、蝗蟲常成群飛翔,主要危害麥、稻、玉米等禾本科植物,是農業的主要害蟲之一。它為何稱「蝗」,你知道原因嗎?

十一、蚱蜢屬蝗科,別名「螞蚱」,後足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吃稻葉等,

南方各省分布較多。你知道它為什麼叫「蚱蜢」嗎?

十二、常見的蠅有兩類:一類體呈暗灰、暗褐色,另一類多呈藍綠、紫等金屬光澤。傳統上稱前者為「蒼蠅」,後者為「青蠅」。如今「蒼蠅」則為統稱,「青蠅」現在常稱「綠頭蒼蠅」。你知道「蠅」因何得名嗎?

參考答案

一、蜂因尾部有一根尖銳的刺而得名。李時珍《本草綱目·蟲·蜜蜂》說:「蜂尾垂鋒,故謂之蜂。」

二、「馬蜂」的「馬」指「大」,因為其體型在蜂類中是屬於中等到大型的。「胡蜂」的「胡」指黑色。李時珍《本草綱目·蟲·大黃蜂》說:「黑色者名胡蜂」,「凡物黑色者謂之胡」。

三、蟬的幼蟲一般要經過5次蛻皮,歷時多年(最長為17年)才能羽化成熟。羽化時,幼蟲自頭頂至後胸背中央的蛻皮線開裂,蟬從中蛻化而出,其成蟲與幼蟲形態完全不同。漢朝王充《論衡·論死》:「蟬之未蛻也,為復育;已蛻也,去復育之體,更為蟬之形。」「復育」亦作「腹蜟」,即蟬之幼蟲。李時珍《本草綱目·蟲·蚱蟬》載:「腹蜟拆(裂開)背出而為蟬。則是腹蜟者,育於腹也。蟬者,變化相禪(sh.n,更替)也。」可見,蟬是因其從幼蟲到成蟲形體更替而得名的。

四、蝴蝶和胡蝶的得名,是因為蝶的觸角像鬍鬚,而蛾的觸角像眉毛。李時珍《本草綱目·蟲·蛺蝶》:「蝶美於須,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謂須為胡也。」至於「蛺蝶」的來歷,則和蝴蝶的翅膀有關。蝴蝶靜止時四翅豎立,飛翔時夾翅而動,因而得名「蛺蝶」。

五、螢火蟲的腹部末端下方有發光器,夜間能發光,「螢」字表示的是這種昆蟲發光的特性。《埤雅·釋蟲·螢》載:「夜飛,腹下有火,故字從熒省。熒,小火也。」熒的繁體字為「熒」,這是個會意字,從焱(y.n)從冂(ji.ng)。焱,火花。冂,遠方的邊界。兩者合起來表示遠處的火花,微弱的光。

六、蜻蜓也寫作「蜻蝏」。「蝏」與「蜓」都與蜻蜓尾巴的形態有關。《埤雅·釋蟲·蜻蝏》稱蜻蝏「遇雨即多好集水上款飛,尾端亭午(正午)則亭(停),名之曰蝏,以此字或作蜓,廷亦直也。」《本草綱目·蟲·蜻蛉》則說:「或雲其尾如丁也,或雲其尾好亭而挺,故曰蝏曰蜓。」蜻,由「青」而來,指的是顏色。《埤雅》釋「蜻蝏」:「一名蜻蛉(l.ng)……蜻蛉一曰青亭,色青而大者是也。」《爾雅翼·釋蟲·青蛉》則說:「青蛉好飛集水上,有青赤黃三種。色青而大者曰青蛉,小而黃者曰胡黎,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絳騶(z.u)。」

七、蚊子的得名是因為它的長腳上有花紋。據《爾雅翼·釋蟲·蚊》記載:「足有文彩,吳興號豹腳蚊子。(蚊)所以從文,以有文也。」

八、螳螂又名「螳螂」,在「螳臂當車」的傳說故事中,它是一種不自量力而招致失敗的昆蟲。《莊子·人間世》說:「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韓詩外傳》卷八也有記載:「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御曰:『此是螳螂也。其為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螳螂的得名就是從「螳臂當車」來的。據《本草綱目·蟲·螳螂》載:「螳螂兩臂如斧,當轍不避,故得當郎(即「當郎」)之名。」「螳螂」是「當郎」的轉寫。

九、宋朝的王安石在其著作《字說》中說:「沒一面之網,物觸而後誅之。知乎誅義者,故曰蜘蛛。」他認為先設網,待獵物觸網之後再誅殺的行為,說明蜘蛛是知道「誅」的含義的。「蜘蛛」即「知誅」的轉寫。

十、蝗蟲的得名是因為它身上的紋路像是「王」字的形狀。據《埤雅·釋蟲·螟》記載:「蝗字從皇,今其首腹皆有王字。」《本草綱目·蟲·蛗(f」)螽(zh.ng)》釋「蝗」:「大而方首,首有王字。」

十一、蚱蜢這一名稱原本起源於南方。據《本草綱目·蟲·蛗螽》記載:「江東呼為蚱蜢,謂其瘦長善跳,窄而猛也。」原來「蚱」同「窄」,「蜢」同「猛」,蚱蜢,就是說這種昆蟲體形狹長,跳躍勁猛。

十二、「蠅」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蠅」是會意字,從黽從蟲,指的是「蟲之大腹者」(《說文解字》)。因其腹部鼓大,所以名之為「蠅」。二、蠅飛行時有營營之聲,「蠅」是因聲得名。《本草綱目·蟲·蠅》云:「蠅飛營營,其聲自呼,故名。」

(選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6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GTx-nIBd4Bm1__YE_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