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經常用錯的成語

2020-08-09     世界名著每日讀

原標題:100個經常用錯的成語

1. 曾幾何時:指過去沒有多久。不能理解為「不知什麼時候」。

2.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之意)。不能理解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顧」。

3. 不忍卒讀:形容文章悲慘動人,重在悲。不能理解為「文章的好或壞」。

4.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不能理解為「缺少整體性、系統性」。

5.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蒙受恩惠一樣。不能理解為「共鳴」。

6. 雅俗共賞: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為「作品的雅俗」。

7. 不足為訓:指不值得作為遵循或效仿的法則。不能理解為「不值得作為教訓」。

8. 求全責備:指對人對事苛求完美。不能理解為「對人的責備」。

9. 差強人意:指勉強能使人滿意。不能理解為「太差勁」。

10. 不刊之論:指不可更改的言論。不能理解為「不能刊登的文章」。

11. 文不加點: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不能理解為『寫文章不加標點』。

12. 耿耿於懷: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記。不能理解為「對人懷恨在心」。

13. 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不能理解為「冷得不能出聲」。

14. 具體而微:形體具備而規模較小。不能理解為「事物具體而細小」。

15. 對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審。不能理解為「告上法庭」。

16. 目光如炬:形容見識遠大。不能理解為「目光炯炯有神」。

17. 馬革裹屍:形容軍人戰死沙場的無畏氣概。不能理解為「因生活貧困,死後下葬很可憐」。

18. 久假不歸:指長期節育借用而不歸還。不能理解為「長期休假在外不回家」。

19. 空谷足音:比喻極難得的音訊或事物。不能理解為「傳播聲音(空谷傳聲)。

20. 登堂入室:比喻造詣高深的程度。不能理解為「步入屋室」。

21. 形影相弔:形容孤單,既沒有同伴,也沒有同情者。不能理解為「彼此關係好,常相伴(形影不離)」。

22. 望其項背:形容趕得上或比得上。不能理解為「趕不上或落在後面。」 前面常加否定詞,如「難以望其項背」。

23. 置若罔聞:放在一邊,好象沒有聽見。不能理解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24. 振聾發聵:比喻用文學語言喚醒糊塗的人。不能理解為「聲音很大(震耳欲聾)」

25.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鑑,為我所用」。

26. 坐地分贓:贓,贓物。不親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贓物。

27. 側目而視:意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

28. 良莠不齊:好人和壞人摻雜在一起。

29. 噤若寒蟬:噤,閉口。寒蟬,寒天裡不再鳴叫的蟬。比喻不敢說話。也指默不作聲或沒有聲息。

30. 不贊一詞:贊,參與。指對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 一點看法,意見。

31. 慘澹經營:本來是說作畫之前的苦心構思,後來形容苦費心思謀劃並從事某件事。

32. 計日程功:工作進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計算,形容進展快,有把握按時完成。

33. 莫衷一是:不能斷定哪個對,哪個不對。衷,決斷。

34. 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體,體驗,實行。

36. 五風十雨:(五日一風,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風,十天下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37.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見多識廣,學問深厚的人。

38. 三人成虎:三人謠傳有老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比喻流言惑眾,容易使人誤假為真。

39. 表里山河:表。外表,里,裡面。山河,指太行山與黃河。後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臨河。形容地勢險要。

40. 不名一文:名,占有。連一文錢也沒有。形容人貧窮到了極點。

41. 陽春白雪:不能理解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藝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對。

42. 下里巴人:下里即鄉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指戰國時楚地和蜀地交匯處的民間音樂,後來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與"陽春白雪"對舉。

43. 屢試不爽:屢,多次。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

44. 名山事業: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傳的事業。多指著書立說。

45. 明日黃花:明日,重陽節後。黃花,菊花。重陽節過後的菊花。重陽過後,賞菊就沒有多少興味。比喻遲暮不遇之意。後也比喻過時的或沒有意義的事物。

46.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也比喻樂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風光美好。

47. 求田問舍:舍,房屋。到處謀求買田置屋,形容胸無大志,只知營私。

48.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條文,營私作弊。後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筆桿子。含貶義。

49. 大快人心:快,指痛快。指決議、舉動、結果完全符合人心,使人們非常痛快。多用於坏人壞事受到懲罰、打擊的場合。作褒義用。

50. 久假不歸:假,借用。本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語本《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後也比喻長期染上了壞習慣,不能改正。

51. 萬人空巷:大家都從家裡出來聚向一處,使街巷都空了。多用來形容盛大集會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來的盛況。

52. 光怪陸離:光怪:光彩奇異。陸離:色彩繁雜的樣子。形容現象奇異,色彩斑斕。

53. 渙然冰釋:渙然:也作「煥然」消散的樣子。冰釋,像冰一樣消融。像冰融化一 樣流散消失。比喻嫌隙、疑團、誤會等完全消除。

54. 空穴來風:穴,洞孔,來,招來。空的洞穴容易招進風來。後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語乘虛而入。也代指流言蜚語。

55. 空谷足音:人跡罕至的山谷傳出的腳步聲。比喻難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論。

56. 善刀而藏:善:擦拭乾凈。把刀擦乾淨,收藏起來。比喻行事適可而止,善於收斂自己。

57. 暴虎馮河:不用舟楫趟水過河。空手打老虎,徒步過大河。比喻勇猛果敢。也比喻冒險蠻幹,有勇無謀。

58. 酒囊飯袋:盛裝酒飯用的袋子。比喻只會吃喝,不會做事的無能之人。

59. 有口皆碑:碑:紀功的石碑。引申為頌讚。所有的人都一致稱頌。

60. 不足為訓:不值得做為效法的準則。不以人廢言:以:因為。不因為人犯有錯誤,就將他的正確言論加以否定。

61. 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面容與桃花輝映。後用以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

62. 城下之盟:盟:舊指宣誓締約或簽訂和約。在敵人大軍壓境或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辱性和約。也泛指一般性的協議或協定。

63. 穿雲裂石:穿透雲霄,震裂山石。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64. 身無長物:長物:多餘的東西。身上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人清貧或生活簡樸。

65. 細大不捐:捐:拋棄。小的大的都不捨棄。表示兼收並蓄,毫不遺漏。

66. 間不容髮:間:中間,間隙。發:頭髮。中間的距離很小,連一根頭髮也容納不下。比喻情勢極為緊迫、危急。也比喻詩文嚴謹,語言精粹。

67. 罪不容誅:誅:殺死,判處死刑。處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償其罪行。形容罪大惡極,死有餘辜。

68.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貶義,同「三長兩短」。

69. 前無古人:指以前的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也指空前的。含褒義。

70. 千夫所指: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

71.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含貶義。

72. 師出無名: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也引申為做某事沒有正當理由。

73. 言不及義: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胡言亂語」、「鬼話連篇」、「信口開河」含有貶義。「一語破的」、「一針見血」、「言之有理」含有褒義。

74. 哀兵必勝: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後指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75. 七月流火: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曆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此時暑熱開始減退。

76. 美輪美奐:只能形容房屋的高大華麗和眾多,用來讚美新屋。

77.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女孩子。

78. 炙手可熱:原義是手一接近就感受很熱,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一些人權勢氣焰囂張。

79. 付之一笑:不當一回事;不值得理會的事,只以一笑來對待它。

80. 不學無術:不是「不學習沒有技術」,而是沒有學問、沒有能力。

81. 不絕如縷:不是「一個接一個,連續不斷的樣子」,而是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斷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微弱或後繼者稀少。

82. 不孚眾望:不使大家信服。

83. 不負眾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84. 彈冠相慶:指因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

85. 匠遇作家:「作家」不是「搞文學創作之人」,而是能手、行家。該成語比喻雙方本領不相上下,能人碰上能人。

86. 兔走烏飛:「兔」「烏」指月亮、太陽,比喻時間迅速流逝。

87. 功高不賞:不是「有大功勞不用獎賞」,而是功勞大得無法加以賞賜。

88. 首當其衝: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不能僅將它理解為「首先、第一個」。

89. 無所不為:什麼壞事都做。貶義詞。

90. 屠龍之技:不是「高超、令人生羨之技」,而是無實用價值、徒有虛名的技術,貶義。

91. 木人石心:比喻某人為人正派,威不能屈,利不能誘。不是「蠢笨、遲鈍」。

92. 火中取栗:比喻為別人冒風險,徒然吃苦頭而得不對好處。

93. 獨步天下:指獨一無二,無與倫比。並非「一個人走天下」。

94. 篳路藍縷:形容創業艱難。出自「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指坐著柴車,空著破衣服去開闢山林。不是「生活困頓、拮据」

95. 再作馮婦:「馮婦」不是女子,而是春秋戰國時晉國的一個名叫馮婦,善打老虎的男子。該成語有重操舊業之意。

96. 始作俑者:貶義詞,是指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開惡例的人。不能僅僅將它理解為「第一個」。

97. 高屋建瓴:「建」不是「建造」而是「傾倒」,即把盛水的瓶子從屋頂上向下傾倒。比哈居高臨下,勢不可擋。

98. 逢人說項:指到處為某人或某事說好話。項指唐代詩人項斯,得名士楊敬之極力介薦,因而聲名大振。不是「到處說人壞話」。

99. 尺布斗粟:用來諷喻兄弟間因利害衝突而不能相容。

100. 想入非非:本義為主觀意念進入離奇玄妙的境界。中性詞。基本義是借喻脫離實際,幻想不能實現。貶義詞。常只用其基本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rs1nMBeElxlkkaC3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