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起陳松伶,現在的小朋友可能不太認識,但對於看著她電視劇一路長大、戀愛、結婚、生娃的70、80後一代,陳松伶是自帶童年濾鏡的。
在粉絲們心目中,陳松伶就像《笑看風雲》里的林貞烈一樣,看似冷漠倔強但又不諳世事,和人總有一種距離感,但是不善於表達內心的她,又極為善良,反而給人一種不染世俗,惹人憐愛的感覺。
邁入50歲的陳松伶,或許不像別的女明星保養得那麼好,但沒有過度醫美的臉,依然保持著以往率真的樣子,還是能收割一波情懷粉。這也是,2020年她上第一期《乘風破浪的姐姐》時,哪怕很早被淘汰,卻依然口碑不錯的原因。
但這次的《婆婆和媽媽2》,感覺就有點翻車。
2、
自從《婆婆和媽媽2》開播以來,陳松伶和她婆婆就沒少上熱搜,而且大部分熱搜都是在吐槽陳松伶遇到了奇葩婆婆,明明可以獨自美麗,卻偏偏活得那麼委屈。
我追了幾期節目後也由衷地感覺到,在這一季《婆婆和媽媽》的所有嘉賓中,陳松伶和婆婆的相處最為窒息,每一個相處的細節都肉眼可見的尷尬,婆婆幾乎把對她的不喜歡都寫在了臉上。
比如,婆婆一來,就拉著兒子張鐸不撒手,全程無視陳松伶就算了,大老遠來帶的東西還全是兒子張鐸愛吃的,留給陳松伶就只有大蒜。
陳松伶在香港出生長大,妥妥的南方人,婆婆卻要逼著她吃大蒜,吃完還嫌棄她嘴裡有味兒。
一家三口去逛街,終於有了可以討好婆婆的機會,但無論陳松伶買什麼婆婆都不要,哪怕單獨和婆婆出去,想要美美地拍張合照,婆婆也都是一概拒絕,每次都只能逼得張鐸下場,在線教育親媽。
除此之外,婆婆還嫌棄陳松伶不會包餃子,不能生孩子。對兒子張鐸誇獎的話是張口就來滔滔不絕,對媳婦陳松伶的表揚,哪怕老伴寫好交給她,她也夸不出口。
尤其是張萌和劉芸來陳松伶家做客,大家一起包餃子那段,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自己也經歷過那個瞬間。
我婆婆是北方人,跟陳松伶的婆婆一樣,包餃子是她的強項。據婆婆說,她們家那邊七八歲的女孩都得會包餃子,而且這個包是從和餡、擀皮、手工包、下鍋、裝盤的一條龍。我家這邊通常是和好菜餡,用買來餃子皮包。所以婆婆總覺得我不會包,一有機會就會拎我出來實習一下。哪怕我包了,婆婆也會覺得我捏餃子的方式和她不一樣,一定要改成她那樣的。
我當時的心理跟陳松伶一樣,在婆婆的眼裡兒子做什麼都對,我這個媳婦就是個外人,做什麼都不對。
3、
媳婦遇到這樣挑剔的婆婆,心裡不可能不委屈,不光自己委屈,觀眾中的媳婦們看著感同身受,也跟著委屈。
可是我覺得陳松伶跟婆婆相處最令人窒息的地方,不在於婆婆不喜歡她,而是她明知婆婆不喜歡她,還非要逼著婆婆喜歡,並且在自己逼迫無果的情況下,每次都拉老公站隊,逼婆婆就範。
首先,逼婆婆對兒子和媳婦一視同仁。
婆婆眼裡,兒子就是全世界最靚的仔,並且就張鐸個人的經歷而言,也的確稱得上優秀。
他高中畢業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這麼多年,雖然談不上大紅大紫,但從來不缺戲拍,而且還沒有任何負面新聞,老婆不能生育也一如繼往地相親相愛,是娛樂圈不多見的好男人之一。
一邊是自己精心培養長大的優秀兒子,一邊是生命中突如其來的陌生女人,更喜歡誰不是顯而易見的事嗎?所以婆婆更喜歡兒子而不是媳婦,是天生基因里決定的,根本強求不來。
其次,非要讓婆婆像對待女兒一樣地對待兒媳。
給婆婆「當女兒」的名場面,是陳松伶和婆婆單獨外出,想讓婆婆和她一起拍合照,理由是婆婆能跟兒子拍,也就能跟她這個「女兒」拍。
結果拍出來的照片,婆婆滿臉寫著拒絕,心裡也是100個不願意。
婆婆70歲,陳松伶50歲,雖然年齡有差,但前者是一直生活在東北的普通女性,後者是上世紀拿獎拿到手軟的影視歌三棲巨星,相比於陳松伶波瀾壯闊的前半生,婆婆刑玉珍才是小巫見大巫。如果不是因為張鐸,別說做母女,這兩個不同世界的女人這輩子連面都不會碰上,更不會有任何交集。
現在有緣成為了一家人,婆媳之間能互相能當好客人就很不容易,一定要當母女,實在強人所難。
女兒和媽媽的關係是從十月懷胎就開始建立的,憑空讓70歲的婆婆多了一個50歲,而且還什麼都跟自己對著乾的女兒,誰能受得了呢?
第三,非要讓婆婆喜歡自己。
陳松伶有很多優點,這些張鐸的爸爸都看在眼裡,我認為這些優點婆婆也是認同的,但意識里的認同,跟落實到行動還是有很大差距。
說實話,年紀大、無法生育、做丁克夫妻,這些年輕人可以接受,但要讓老年人也一樣欣然接受,還是有點困難。
在婆婆眼裡,媳婦年紀大,意味著將來是自己的兒子要多照顧兒媳,多為家庭付出。而不能生育這一點,更是踩到了老年人的死穴,雖然生了孩子他們也不一定會帶,但自己兒子優秀的DNA得不到延續,會讓當媽媽的人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無法生孩子這一點,應該是陳松伶和婆婆之間最大的矛盾,但拉著老公站隊的陳松伶,偏要得寸進尺地提起這個話題,挑戰婆婆的底線,問喜不喜歡別人家的寶寶,婆婆回答的特別機智,反問是問她還是問張鐸。
意思是,張鐸決定了,她當媽媽的只能接受,但如果要問自己的意見,當然是也想享受別人家的那種天倫之樂。
說實話,只要能夠和睦相處,誰又願意跟婆婆針鋒相對。比如,我婆婆不喜歡我,是我結婚之前就知道的,理由跟陳松伶差不多,因為我年紀比王先生大好幾歲,長得矮胖,又不是本地人。剛結婚的幾年,我也是覺得婆婆對我沒笑臉,看老公的表妹都比我親,所以變著方兒想討婆婆歡心,但都是無功而返。
明明沒做錯什麼,卻要受到這樣的對待,我的心裡非常不平衡,委屈得不得了。但現在就釋然了,知道了,只要我對婆婆別無所求,那麼無論她喜不喜歡,都不會影響我的生活。
4、
看過節目的人,都說婆婆奇葩,但我倒覺得,這樣把喜歡和不喜歡都擺在臉上的婆婆,反而更容易相處,至少不用去猜。
知道婆婆不喜歡自己就少說話,少接觸,不要住在一起。如果覺得婆婆喜歡自己,那就多親近,多來往,一家人住在一起還能夠互相幫襯。
再看陳松伶和婆婆,也是這個道理,她們平時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哈爾濱,如果不是為了掙兩份錢,生活中兩個人可能也不會有太多的交集,也不會非得按頭互相喜歡對方。
所以,如果一定要給婆媳關係一個建議的話,那我只會想到8個字,「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婆媳之間的強弱都是階段性的,無非是看這個階段誰有求於誰。
比如,婆婆不肯出鏡,陳松伶自然上不了這個綜藝,所以這件事上,是陳松伶有求於婆婆,而婆婆也願意當著鏡頭把自己的態度表達出來。
婆婆之所以覺得跟張萌和劉芸沒有距離,一方面是因為人家嘴甜又有眼力見,另一方面是兩位知道不是自己婆婆,再奇葩也不用長期相處,所以一個勁兒往死夸准沒錯。而需要朝夕相對的陳松伶,她不被婆婆喜歡是真的,但人直嘴不甜也是真的。
不過,這種節目本來就是要有槽點才好看,有的婆婆要唱紅臉,那就要有唱白臉的婆婆。
只是真人秀演得再逼真也是一檔娛樂節目,大家茶餘飯後看看吐吐槽就算了,千萬不要當真。
要是陳松伶和婆婆之間真的有什麼解不開的矛盾,還怎麼可能合體上綜藝撈金呢?
作者介紹:陳妍,愛好各類電影,熱衷育兒探索,研究親子關係,不間斷提供與婚姻、家庭、育兒相關的優質內容。新書《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網同步上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