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似乎是現在比較普遍的症狀,不管是正在上學的學生,還是已經上班的上班族,只要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久坐不起的習慣,多多少少都會便秘。
那麼有時候,我們三四天都沒有排便,體內的便便到底是囤積在肚子裡,還是被我們的身體吸收了?
說起來還是挺恐怖的,按常理來說,大便本來就是應該按時排出體外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按時、定期排出的話,那麼我們的身體肯定就出現問題了。
一般來說,我們所說的便秘是慢性功能性便秘,指的是大便乾燥、排便比較困難,每周排便次數小於三次,病程超過半年。
便秘患者,不會像一般人一樣按時排便,有些人三四天都不排便,嚴重的甚至一個星期以上都不排便,那這些大便去哪兒了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大便是怎麼樣產生的。
我們在進食之後,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被消化吸收,還是有很多東西不被我們身體接納,不會被消化和吸收的。例如: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我們身體無法吸收的物質,這些東西最後就變成了大便的主要成分之一。除此之外,大便的主要成分還有水分、細菌,腸道脫落的粘膜細胞。
食物的消化吸收,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集中在小腸,經過小腸之後,剩下不能吸收的成分,還有一些水分和部分電解質,這些最後會進入大腸。食物殘渣進入到大腸的時候,還是液體狀態,水分含量很多。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電解質,水分被吸收之後,食物殘渣逐漸變成大便。所以說食物經過大腸之後,才會變成大便。大腸是不斷蠕動的,我們身體里產生的大便,也會跟隨著大腸不斷運動,從而催使排便。大便到達一定量之後,就會觸發排便反射。催使我們去廁所,將大便排出體外。
那我們為什麼會便秘呢?
導致便秘的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大腸運動緩慢
我們之所以能夠按時的排便,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大腸在時刻不停的蠕動。但是便秘的人,大腸的蠕動運動非常緩慢,因此可能需要經過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到達直腸,兩天,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是有可能的。
這種情況叫做慢傳輸型便秘,這種便秘的患者可能長時間都沒有大便的感覺。
第二種是 排便的反射存在異常
大便儲存在直腸的時候,會觸發直腸里的感受器,感受器就會發射排便的額感覺到大腦。於是我們的大腦會就發出指令,通過肛門括約肌,盆底的肌肉,直腸的肌肉協同合作,將大便擠出直腸,這就是我們一般情況下的正常排便。但是,如果排便的反射異常,這些器官合作紊亂,就會導致排便困難。這種情況叫做出口梗阻型便秘。
堆積在肚子裡的大便去哪裡了呢?
好幾天都沒有排便的患者,感到很擔心,擔心大便會被自己的身體吸收,但其實,它們哪都沒去,一直都在大腸裡面。
長時間待在大腸里的糞便,水分被一遍又一遍的的吸收,變得越來越乾燥,再到後來,變成像石頭一樣,一塊塊硬結的大便。甚至有些人的大便像羊糞球一樣,一粒一粒的。
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是排不出去,大便就越干,越干也就越排不出去,形成可怕的便秘。
總而言之,好幾天沒有大便的人,不要擔心自己的大便被吸收了,大便一直都在腸道裡面,只不過水分被吸收了,變得越來越乾燥,但依舊還是待在你的大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