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靠這3招,我終於不用陪娃寫!作!業!惹!

2020-08-14   李點點

原標題:哈哈哈, 靠這3招,我終於不用陪娃寫!作!業!惹!

我家女兒快讀4年級了,寫作業完全不用陪,學習也不錯。

就在前幾天,閨蜜特意來問我,說她兒子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級了,她很焦慮,身邊的朋友都幫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糾結要不要報?

她問了很多親朋好友,大家各抒己見,閨蜜左右為難。

同事A說:

孩子才一年級就這麼緊張,那以後高考怎麼辦?所謂的幼小銜接班,不就是提前教孩子拼音和加減法嗎?把一年級的內容提前學會了,你覺得孩子上一年級時,還會認真聽課嗎?

我小侄子就報了班,剛上一年級時各種厲害,結果把自己能的哦,上課也不認真聽了,這不,一年級結束,期末語文才考了80分。

正當閨蜜覺得同事言之有理時,她的朋友B給她講了自己的故事:

你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上一年級後,老師會重新教,就沒必要提前學,你看看我家兒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時我覺得沒必要逼孩子這麼緊,再怎麼說,這也才一年級。

誰知,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或是幼小銜接班,把一年級的內容提前學完了。老師確實會重新教,但只是走一個流程,教拼音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嗖的一下就過去了。

你想像不出,那種孩子趕不上的無助和家長的焦慮。我勸你長點心吧,同樣是栽樹,你不澆水和施肥,差距自然擺在那裡。

這不,閨蜜開始發愁了,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孩子好。這幼小銜接班,報還是不報呢?報的話,又該如何選擇?

說實話,我也帶了幾個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加上自己的親身經歷,我覺得:

如果就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知識,那我個人覺得沒必要;但是,如果是銜接小孩的能力,加上家長沒時間教的話,倒是很有必要銜接。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培養習慣。

閨蜜之所以如此為難,無非就是擔心孩子上學後落後於其他孩子,以至於她焦慮大於理性。其實,在我看來,真正的幼小銜接或者說孩子的學習,應該做到以下3點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村上春樹說,跑步為什麼?為了專注力,就是把自己擁有的有限才能,專注到必要的一點的能力,如果沒有這個,什麼重要的事情都無法達成。

小朋友在幼兒園的遊戲氛圍,轉到小學正式課堂的學習,會有諸多不適應,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孩子會坐不住。

記得我家女兒上一年級時,老師會要求小朋友把當日要背的知識,拍視頻發微信群。

有的孩子早早就拍完背誦視頻,有的等到晚上10點鐘,還吞吞吐吐背不出來。

這時,家長就會在群里問,大家有什麼好方法嗎?我家孩子寫作業不到5分鐘又要上廁所,背書不到10分鐘又要喝水了。

有個孩子媽媽的回覆,我至今記憶猶新,她說了兩個提高孩子專注力的小遊戲:

一:連線遊戲,比如:把1-25這些阿拉伯數字,在一張空白紙上打亂順序寫出來,然後讓孩子一個一個連起來,如果連好之後是孩子喜歡的動物或是食物最好。
二:反口令遊戲,和孩子商量好,家長髮指令說站起來,孩子就坐下去;家長說伸出你的左手,孩子立馬把右手伸出來。

這個家長說,她用了很多遊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從簡單到困難,從5分鐘到10分鐘、到最後的兩個小時。當孩子的專注力達到了兩個小時,她就真正放心了。

是的,人生當中再長的課堂,也不會超過兩個小時。孩子專注力達到兩個小時了,那麼今後,孩子的學習就沒有問題了。

立規矩,增強孩子的自制力

對孩子來說,做事講規則到底有多重要?

看過一個視頻,媽媽對正在玩手機的女兒說,10點鐘到了,你要交手機了。

女兒頭也不抬地說,知道了,我先查些資料。

媽媽接著對女兒說,這是我們制定好的規則,10點鐘要交手機。

規則規則,我討厭規則。你能不能別管我這麼多,我玩下手機怎麼了?

你只要自由,卻不想守規則。好吧,媽媽給你自由。

第二天,女兒起床後對媽媽,你怎麼不叫我起床呢?我不小心睡過頭了。

你不是想要自由嗎?

那我們早上吃什麼?

我沒有做你的喲!

好吧,那我坐車出去買,你給我錢就好。

坐車給錢是規則,你可以和司機說,我是自由的,我想到哪裡去,你必須載我去。

怎麼可能,司機又不是傻子?

最後,女兒敗陣下來,終於知道,不守規則,沒有任何自由而言。

也許,孩子一開始在行為受到約束時有些不適應,但是經過一段適應時間後,他們就能很好的根據大人的要求完成任務。

例如,孩子在玩完玩具後,屋子一片狼藉。你要他自己收拾好,他會當耳旁風。那麼,等到下次孩子要玩時,我們必須和孩子制定好規矩、且孩子答應後,才會給他玩。

我的女兒現在就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每天自己定鬧鐘起床、學習。

讓孩子從小擁有「規矩意識」,才能更好的遵守規矩,尊重他人,唯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順。

陪出好的學習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閨蜜糾結幼小銜接到底該不該報,會不會跟不上?我之所以認為銜接一年級知識就沒必要,是因為我家女兒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她沒有報過幼小銜接,甚至上小學後,也沒報過任何補習班,學習仍然名列前茅(哈哈,容我自吹自擂一下)。

我是真的發現了培養學習習慣的好處,而我用到的一個關鍵技能就是用「思維導圖」撬開孩子的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家女兒喜歡聽故事,從她4歲開始,我就給她講睡前故事,加上她喜歡在紙上塗塗畫畫,所以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她畫思維導圖,幫她在書本和塗畫興趣之間建立起一個愉快的關聯

儀式感很重要,我特意買了馬克筆和思維導圖專用紙,每講一個故事後,都帶女兒做一個思維導圖出來。當然,她不認識字,也不會寫字,我會教她用畫畫代替。偶爾,碰上很難畫的,我代替她寫字。總之,我們自己看得懂就好。

這樣,一來加深她對故事的記憶,理清故事的來龍去脈;二來讓她覺得,看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並不是一板一眼僅是念字而已:三來鍛鍊她的語言能力,每做完一個導圖,我就讓女兒總結一下這個故事。

她自己提前學習三年級下冊語文時畫的圖

後來,女兒上學學了拼音,我經常對她說,拼音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它能帶我們認識所有的漢字寶寶,學好拼音特別重要。

每天接送女兒上下學的路上,我會帶著她熟讀當日學習的拼音字母,做到當日知識當日過關。看到廣告牌或是其他地方有漢字時,也會裝作不認識地問女兒,寶寶,這個字怎麼讀呢?媽媽突然間忘記了。

當然,我們還會玩詞語、成語接龍,又或是造句比賽

總之,每次回來路上,我和女兒都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這大大提升了她的語文素養,以至於她馬上4年級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我很感謝自己當時的陪伴,當別的家長還在陪作業時,我家女兒早已獨立了

從二年級起,她的作業就是自己完成,我只負責簽字,即使知道她錯了,我也只是告訴她裡面錯了幾道題,讓她自己去檢查,這樣強化她檢查的習慣。 由此可見,銜不銜接不重要,習慣對於人的一生才是重要因素

現在教育改革一年一變,拼學區房也許掏空了自己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拼孩子的習慣、自制力、專注力這些軟實力,無論怎麼變,孩子都有跑贏的資本。

而且,拼這些是跨階層、零門檻的,無論你的收入是多少、工作是什麼,都能拼。

不過,我還是想說一句,千變萬變,孩子的教育都離不開你的用心陪伴和引導。想不按時澆水,只詐屍式花錢施肥,同樣養不好孩子。

別神話各種課外班,也別低估了你自己的力量。

土豆幼升小是在德國完成的。

沒錯,德國也有幼升小,只不過,這德國的幼升小做的事情可跟國內完全不一樣:參觀農場、參觀未來的小學、在幼兒園集體過夜、做入學彩袋、展示上小學用的新書包……

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訓練:練習一下連續二三十分鐘坐在座位上不亂跑。

這對於幫助孩子上小學後「坐下來」聽課,非常有幫助。在孩子的起步階段,培養習慣真的比灌輸知識重要得多!

養成了好的習慣,就像比別人多了一點加速度,每次都比別人快一點,差距一下子就追平了。

而且,我們父母也輕鬆得多。

關於培養孩子的習慣,你們有什么小妙招?歡迎在留言區秀一秀「遛娃大計」

你好,我是李點點,旅居德國的育兒漫畫師!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這裡有德式育兒乾貨、掏心窩子的育兒感悟,以及幽默的婚姻婆媳吐槽。
我想通過文字和漫畫,讓大家在家長里短里得到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我們一起經營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