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女人最特殊的一段時間,剛剛元氣大傷的你,這段時間是身體恢復的最佳時間。老人經常說,坐月子的時候要多躺著,多喝湯,要多吃點,不能洗澡也不能受涼,也不能吹風,也不能過量運動,也不能......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月子要坐,但不能按照舊俗的方式做。
坐月子禁忌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清潔方面,如不能洗頭、洗澡、刷牙;另一類是防寒方面,如不能吹風、要捂汗。
女性生產過後,全身的毛孔都會張開,而且身體虛弱、免疫力低,更容易感受冷水而感冒,受到髒水中的病菌侵襲而感染。但現在的生活水平,熱水暖氣隨時有,水質也是經過凈化的,會過冷或過髒嗎?相反,有很多寶媽因為一個月沒有洗頭,頭皮癢得都抓出了血。因為沒有洗澡,產婦患了乳腺炎,喂奶都不能喂。由於雌激素的改變,寶媽牙齦炎的發生率會增加,而且更容易牙齦出血。不刷牙的結果是:口氣熏天,牙菌斑、牙齦紅腫、發炎、出血.......
醫學上,在產褥期有個「產褥感染」的說法,產褥感染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菌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應化。發病率為1%~7.2%,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也就是說,坐月子更要愛乾淨,不然很容易感染。其實在醫院裡,醫生護士都會建議你洗澡的。但不要盆浴,要淋浴,以免感染。而且不要洗太久,怕沒力氣暈倒。
很同意這樣的觀點和看法,產婦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防寒是一方面,防暑也同樣重要。不管是在醫院的婦產科,還是月子中心,夏天也都會開放適當的空調,維持一個舒適健康的環境。長時間吹空調,或者直接對著風吹確實不好,但哪個產婦又會對著風口吹空調?明知道家裡有產婦,還會把空調調得很低,還不注意通風呢?
很多人還說月子一定要發汗,滿月發汗是治療和預防月子病的最好方法。滿月發汗,指的是產婦在滿月後通過發汗,達到驅寒排毒的作用。寶媽產後原本就很容易會出汗,喝湯出汗、活動出汗、躺著也會出汗。中醫說「汗血同源」,發汗無異於是「消耗氣血」,讓產婦更加虛弱。
如果受到風寒,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排寒,比如說用解表的方法,打開毛孔,讓寒氣排出去。
假如必須要發汗,也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而不是沒有辨證,就用被子捂汗、或者吃些出汗的湯水這麼簡單。坐月子的目的是恢復身體,月子期間,最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換著花樣來讓身體再受折騰。洗澡、洗頭、刷牙、洗腳都可以,但不要用冷水。保暖是必要的,但沒必要故意捂汗,如果不小心受涼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排寒調理。
產婦在分娩時要拚命地用氣用力,腠理、筋骨大開,流血量也大,以致氣血大傷。剖宮產雖然不用出力,但要麻醉、有創傷、損傷經絡,比順產傷得更厲害。所以,生完孩子之後,很多女性都會覺得自己動不動就出汗或頭暈、走幾步就氣喘,這些都是血虛氣虛造成的。
血要靠氣的推動來運行,氣虛的人,血運無力,容易致瘀。產後惡露不凈,也易致瘀。所以產後女性的特點是:亡血傷津、瘀血內阻、多虛多瘀。很多新媽媽產後體弱、氣血虛,風寒濕邪很容易侵入血脈,出現局部或全身皮膚、肌肉、關節等部位怕風、怕冷、酸痛等;還伴有乏力、多汗、睡眠不佳、大便稀爛、情緒煩躁、產後抑鬱等問題。如果不注意防範、調養,落下的月子病甚至會伴你終身!
產後恢復前1-3個月是婦女心理最脆弱、生理最虛弱的時期,這段時間的恢復好壞關係到終生健康。調研發現,中國女性的很多疾病是因產後恢復不全留下的隱患,而中國傳統的家庭式「坐月子」主張「大吃靜養」,對產婦的身體恢復存在諸多不利。
調查表明,生產後缺乏調養的產婦,其體重將不易恢復,乳房疼痛、脫髮、便秘的發生率高達22%;頭暈、頭痛的比例增加30.5%,胃不適增加16.5%,心悸者增加22.7%。所以產後恢復非常有必要!
1.黃金期
產後42天至3個月內,屬於產後恢復的黃金期。此時產後的身體最為脆弱,各項身體指標均處於嚴重失衡狀態,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氣血得不到恢復,殘留毒素就無法有效清除,很容易拖延惡化成為各種疾病。
2.理想期
產後3個月至一年半以內,屬於產後女性的理想恢復期。經過黃金期的恢復,毒素已經基本清除,本身的氣、血恢復也已基本完成,處於恢復肌體損傷的最佳時機。
3.有效期
產後一年半至三年內,屬於女性產後恢復末期。在這個階段,應進行綜合調理,使身體機能達成最佳平衡,平穩過度到正常生活階段。產後調理,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體質調節黃金時期,真心希望媽媽們此刻放慢腳步、愛護自己,自己健康才能給寶寶更長久的愛,不是麼?
溫馨提示:不要因為工作、家庭和照顧嬰兒這些繁重任務就不顧及自身了!為了長遠的幸福和未來,媽媽們更要保養好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