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關係觸冰,看似遇到了「幫手型」婆婆,實則操控了你們的婚姻

2019-09-15   陽媽育兒大作戰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夫妻關係破裂,都離不開一個「神助攻」的婆婆。

敏敏和丈夫本來過著兩口之家的小日子,但是因為敏敏要生寶寶,婆婆便從老家趕來照顧。婆婆一來就給家裡來了個大變樣,家裡的用品、廚具婆婆都照著自己的喜好改造了一番。除此以外,婆婆每天還會幫敏敏洗衣服,幫忙做飯。起初敏敏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感覺婆婆可能只是比較喜歡按自己的方式來做事,所以也並沒有太在意。

直到有一天,敏敏的老公說了句,你平時也要多像媽學習,多學做飯、洗衣服。後來敏敏才知道是婆婆私下跟老公說自己每天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會。但是每次敏敏要去洗碗,婆婆都會搶著洗,私下又會跟人說敏敏很懶,什麼都不做。這都是些小事,最要命的是自從婆婆一來,敏敏的老公不僅什麼事都不做,還總是挑敏敏的毛病。

生了孩子坐月子,敏敏難產側切刀口疼,還要每天隔一會就喂奶,娃娃也哭鬧,整日休息不好。敏敏的老公不僅不幫忙,還跟敏敏說:「你以為當媽容易啊,這下知道我媽有多不容易了吧。」這句話徹底激怒了敏敏,敏敏第一次感覺到老公像個陌生人,兩人的夫妻關係也一度到了冰點。

其實敏敏老公的變化,完全是因為背後隱藏了一個「操控型」婆婆,雖然婆婆看似每天做飯、洗衣幫了很多忙,但是實際上卻總在兒子面前說兒媳的不是,總向兒子表達自己的辛苦。敏敏的孩子一出生,婆婆就總是在兒子面前講以前生他是多麼不容易,辛辛苦苦把他養大有多麼難,而敏敏的老公則被母親的言語深深地「控制」,覺得敏敏就該和自己一起孝敬母親。

其實生活中這種現象很常見,有些操控型父母的表現很明顯,要干涉兒女的自由,干涉兒女的婚姻。但也有一些操控型父母的表現很隱膩,就像敏敏的婆婆一樣,總是提示孩子要孝敬自己,藉助各種機會來控制孩子的思維,甚至會幹涉孩子的婚姻生活。

生活中有哪些類型的父母屬於操控型父母呢?

1、總是覺得孩子虧欠自己型

雖然會幫孩子做事,養孩子長大,卻總覺得孩子虧欠了自己,覺得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就應該事事順著自己,稍有一些不稱心如意的地方,就覺得孩子沒有良心,含辛茹苦把他養大卻不知道體恤父母。

就像《歡樂頌》里樊勝美的母親,總覺得女兒應該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家裡稍有不如意就拿女兒當做搖錢樹。即使是搬進女兒的出租屋,也絲毫不客氣,覺得是女兒的就是自己的,完全沒有考慮女兒和其他人的立場。

這種現象生活中也常有,前些天,朋友的父親只是崴了腳,就千里迢迢打電話把他召喚回去,請了假扣了全勤獎不說,還耽誤了一個項目的合作進程。而父親那邊其實還有母親和兩個姐姐照顧,並且父親並沒有受什麼嚴重的傷。其實這位父親的心態就是操控型心態,覺得我受傷了作為兒子你就應該回來看我,而作為孩子因為父親提了要求也就難免無法拒絕。

2、總是覺得孩子不能離開自己型

這種情況的父母總是會覺得自己對孩子很重要,覺得孩子不能離開自己,孩子所有的事都要一一操辦。即使孩子已經成家,也還是會覺得孩子沒長大,甚至連同養育孫子都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孩子承擔不了這個「重任」。

這種類型的父母的主要表現就是不喜歡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孩子和同學聚會不願意,孩子去蜜月旅行不高興,孩子有時間不回家就表現出很大的不滿,總是喜歡把孩子管控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時時刻刻都讓孩子圍著自己轉。

《不要用愛控制我》的作者帕萃絲·埃文斯認為,在控制者的心目中有一個假想的人,當他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塑造這個假人的時候,他就能體會到一種安全感;他們用這種方式來迴避自己真實的感覺,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

我們平常知道的分離焦慮是指年幼的孩子離開父母時的一種情緒體驗,但是其實反過來,父母對孩子的離開同樣有著分離焦慮。而控制型父母則會在有這種體驗時緊緊攥著孩子不放,覺得就是孩子離不開我,其實是:我要控制你,我不能離開你。

3、總是打著「我是為你好」旗號的父母

有很多父母從小就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一路為自己管控孩子找好了各種藉口。當孩子想要學習輪滑,父母卻說:「輪滑沒有前途,要學好英語,我這都是為你好。」,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喜歡的人,想要結婚,父母卻說:「他們家沒錢經濟能力又差,嫁過去除了受罪能收穫什麼?趕緊分手吧。我這也是為了你好。」

「為你好」的理由很好聽,但它的背後,是一個人的控制慾望。

控制者把被控制者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他們總是自以為非常了解對方,以為自己給的才是對對方而言最好的,一旦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就會擺出「我都是為你好」這個大招,干涉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操控型父母都是在操控干涉孩子的正常生活,卻絲毫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有什麼異常,甚至有很多子女在父母的操控行為面前也會無形中示弱。甚至有些還會覺得父母的行為是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容易被父母所動搖了。

為什麼操控型父母很容易動搖子女的行為,影響到子女的婚姻關係呢?

1、子女和父母天然的血緣聯結

子女和父母之間有著天然的血緣聯結,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有很多子女其實能夠意識到父母的控制性表現,但是卻因為血緣而不得不將就父母的決定,或者在父母的操控面前表現出無力。

一般來說,有「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會表現出三種類型:

1. 遷就忍讓型

這種類型的主要表現就是不管父母做了什麼,都會覺得愧對父母,覺得父母養育自己不容易。不管父母做了什麼決定,即使自己很不樂意,很不滿意,卻因為這種血緣聯繫而不得不遷就忍讓父母的決定。

這種類型的子女一般在婚後也無法擺脫父母的操控,會因為父母的各種控制性行為影響到自己婚後的夫妻生活。

2. 反抗型

面對控制型父母還有一種子女會對父母的操控表現出反抗,就像《都挺好》中的蘇明玉,一直反抗父母的操控,想要從中擺脫出來了但是最後卻也會因為血緣的連結而選擇對父親的原諒。

3. 左右搖擺型

還有一種類型的子女,既不想讓父母操控自己的行為,又無力擺脫父母的控制,這種類型在婚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在妻子和父母之間搖擺不定的情況,不能很好的處理婚姻和父母之間的關係,總是被父母的行為所「綁架」。

2、被「道德」所綁架

父母總喜歡在生活中用「道德」去束縛孩子的行為,孩子很多違背自己意願的決定或者想法都會被父母扣上不孝順的罪名。

甚至有些父母在婚後孩子過得好,和妻子在一起表現的很開心時,都會招來不滿。總是想著法給小夫妻找點問題。

就像有些小夫妻在一起喜歡過紀念日,但是婆婆知道了就不開心,覺得兒子有時間也不來看他,有了媳婦忘了娘。

有時候夫妻倆想要稱假期去旅遊,婆婆卻突然打電話裝病,說她身體不舒服,其實只是婆婆為了搗亂兒子和兒媳的旅遊計劃找個藉口罷了。還有些婆婆會打電話說好不容易放個假你都不回來看看我,這種還算是比較直接的。還有一種是屬於「幫手型」婆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隱藏的很好,不願意很明顯的表現出自己的自私慾望,卻在兒子兒媳決定去做一件事找其他的方式來阻撓他們。

比如像文中提到的夫妻倆打算假期去旅遊,可能就會遭遇七大姑八大姨的電話轟炸,一個說:「你媽一個人在家多孤單啊」,一個說:「好不容易放個假你們都不回家」,還有一個說:「你媽因為想你們今天飯都沒有吃」,總之,想著法讓孩子產生愧疚感,干涉孩子的自由。

生活中「幫手型」婆婆並不少見,她們不同於那些直接表現出控制慾望的婆婆,但是卻也是控制欲很強的一種類型,只要孩子的行為或者處事和自己的想法不一,他們就會用各種方式來暗示或者控制這種行為的產生,直到事情朝著她想要的方向出發。

我身邊也有這種類型的婆婆,閨蜜的婆婆曾在他們的孩子出生前就四處宣揚以後要去城裡幫她們帶娃的消息,逢人見到閨蜜都對她說:「你命真好,趕緊把你媽接去幫你們帶娃吧。」,而最初閨蜜也想要自己的媽媽幫忙帶娃,卻因為婆婆各種「道德」的綁架,屈於然後婆婆幫忙帶娃,但是當閨女和婆婆在育兒理念上發生矛盾時,她的老公卻是第一時間站出來說他媽媽幫忙帶娃有多麼的不容易,卻不曾考慮過妻子的感受。

婆婆愛「控制」,喜歡操控孩子們的生活很可怕,但是遇到不作為的老公更可怕,他們習慣了「聽媽媽的話」,在出現婆媳矛盾後根本不會考慮妻子的立場,也無法正向處理這種矛盾,最終會導致夫妻關係更加惡化。

「幫手型」父母的行為很隱蔽看似來幫忙,卻無形中給夫妻倆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矛盾,你們身邊有這樣的婆婆嗎?遇到這種情況你們都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