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帶到睡不著
睜著眼睛到天亮
金女士(化名)今年60歲,已被失眠問題困擾了六年。晚上9點半上床睡覺,到凌晨3點就清醒了,接下來就睜著眼睛到天亮,她苦惱地說:「這幾年來,每天晚上最多只能睡4、5個小時,這期間還要睡睡醒醒好幾回。」
因為睡眠時間不夠,且睡眠質量又不好,金女士總感到精神不濟、昏昏沉沉的。雖然十分睏乏,但是她從不敢睡午覺,因為害怕晚上更睡不著。
說起為何會這樣,金女士無奈地表示是帶娃帶出來的。六年前,大孫女出生,她從老家來杭州,幫著兒子兒媳帶小孩。喂奶、換尿布、哄睡、蓋被子……為了照顧孫女,金女士說自己基本不怎麼敢熟睡,孩子稍有點動靜,她立馬就能醒。
長此以往,金女士發現,當不再需要熬夜帶孫女時,自己躺在床上,竟然也翻來覆去睡不著了。「睜著眼到天亮的滋味太難受了,我好幾次都想回老家休息調整一陣子。兒子告訴我這樣也不是辦法,就帶我來市七醫院的睡眠門診看看。」她說,希望自己的睡眠問題能儘快得到緩解,整個人更有精神點。
出現以下三種情況就是失眠症
中國睡眠研究會2016年公布的睡眠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高於已開發國家。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並且這個數據仍在逐年攀升中。
來自杭州市睡眠障礙診療中心(杭州市七醫院)2019年的數據顯示:杭州市民有睡眠問題的超40%,女性更多見。白領、IT精英、高管、醫生、教師是高發職業人群。近年來,青少年失眠越來越多,多與學業壓力、情感問題有關。
「這些數據針對的是失眠症,偶爾有失眠問題和患失眠症是有區別的。因工作壓力暫時過大,或情緒過度興奮等問題造成的失眠,不屬於失眠症的範疇。」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杭州市睡眠障礙診療中心主任毛洪京表示,滿足以下三點就是失眠症患者。
01
從有睡意開始到睡著超過30分鐘,入睡30分鐘後就會醒來,個人總的睡眠時間少於6.5個小時,上述情況持續時間達一個星期。
02
個人心態上發生變化,從白天開始就憂心忡忡,害怕晚上又睡不著覺。
03
生活中已出現痛苦體驗,正常的工作、學習等個人社會功能已經受到影響。
熬夜主力軍
90後也成睡眠特困戶
日常的門診中,不乏一些「90後」的年輕身影。從事媒體行業工作的小王說,自己一般晚上11點上床,看看電視、刷刷手機,總要到凌晨一點才睡覺。白天睡不醒,晚上早睡又無睡意,這樣的惡性循環,讓他非常糟心。
小王的睡眠情況,其實也是「90後」的普遍情況。毛洪京說,這種屬於生活作息不好,不算失眠症,不用進行醫學干預。只要睡前少用手機,調整休息時間,睡眠狀況馬上會得到改善。
這麼看來,失眠並非大家所認為的睡不著或早醒。其實單純的睡眠障礙患者極少,多是由焦慮、抑鬱、呼吸暫停綜合徵等原因所致。因此,治療失眠首先需要找到造成失眠的確切原因。
「前來就診的人,我們會對其做睡眠監測,通過量化數據,呈現與評估睡眠的狀況。從而發現導致失眠的根源,再對症下藥。」毛洪京也提醒,失眠是種慢性病,一旦得病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躺在床上時間長有助睡眠?
專家說,並不是
很多人覺得晚睡容易失眠,那麼早點上床躺著,就可以幫助睡眠。毛洪京表示,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在床上躺的時間越長,往往睡眠情況越差。因為這樣會逐漸失去睡眠與床之間的聯繫,淡化床存在的功能。長久下來,反而會造成躺在床上卻毫無睡意的感覺。」
毛洪京建議,要嚴格控制床上的時間,比如晚上11點上床,6點之前必須離開床,把待在床上的時間控制在7小時之內 。睡眠限制,是行為治療中的一種方式,有助於讓患者增強睡眠與床之間的聯繫,重新建立起上床就該睡覺的條件反射。
網際網路+睡眠障礙
實現「不吃藥, 睡好覺」
杭州市睡眠障礙診療中心於2011年成立,是省內最早的睡眠中心,在毛洪京團隊的帶領下,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睡眠中心之一,在業內有較大影響力。
中心年門診量達7萬人次,年出院3000餘人次。收治的病種包括:失眠障礙、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發作性睡病、嗜睡障礙、不安腿綜合徵、焦慮抑鬱共病失眠等疾病。團隊近幾年在《SLEEP BREATH》、《中華精神科雜誌》等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文章10餘篇。
毛洪京秉持「不吃藥,睡好覺」的治療理念及追求目標,先後成立評估中心、藥物(西藥、中西醫結合)治療中心、物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中心,為診療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任何一名患者來院後,通過系列科學規範的評估,如心理評估、睡眠質量評估、情緒評估、睡眠監測評估等,在此基礎上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多元化治療手段,保障患者得以準確、有效的治療。
同時為進一步提高療效,毛洪京創立了「網際網路+睡眠障礙」全病程管理模式,建設 「網際網路+睡眠障礙服務平台」, 讓患者利用網際網路參與疾病的管理,在家中就可以實現規範用藥、嚴格訓練、認真評估,真正讓患者少跑路,切實改善了人民群眾就醫感受,同時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最終實現「不吃藥,睡好覺」的目標。
專
家
介
紹
毛洪京,中共黨員,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擅長治療:焦慮症、失眠症、抑鬱症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學術任職:中國睡眠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行為醫學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康復醫學會睡眠專業委員會委員、杭州市睡眠障礙診療中心執行主任、杭州市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症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國內首創利用「網際網路+睡眠」模式對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慢病管理。
供稿 / 杭州市七醫院
轉載請註明「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