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位於浙江杭州的浙江藝佳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為口罩裝訂耳線。(中新社)
【綜合報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牌口紅、名牌包包算什麼,口罩才是當之無愧的「C位」。一季度「一罩難求」的背景下,中國的口罩相關企業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口罩生產企業利潤蹭蹭漲
綜合中新網客戶端、北京《新京報》報道,今年1月底,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口罩成了全民必備品。大量訂單的湧入,讓口罩生產廠家利潤大增。
跨界生產口罩企業天華超凈4月21日公布的一季報顯示,營業收入2.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4.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53萬元,同比增長293.32%。
得益於抗疫利好的,還有口罩生產企業陽普醫療和奧美醫療。
4月24日,陽普醫療發布年一季報顯示,營收1.47億元,同比增長32.81%;凈利潤1097.82萬元,同比增長143.35%。4月28日,奧美醫療發布一季報,實現營收5.98億元,同比增長16.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19.53萬元,同比增長64.62%。
除了口罩生產企業,熔噴布作為醫用口罩的「心臟」材料,也供不應求。熔噴布價格隨行就市上漲10倍以上,利好了相關公司的業績。
A股上市公司延江股份近日披露的一季報顯示,營收2.74億元,同比增長17.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89.36萬元,同比增長344.81%。其表示,當前市場上熔噴無紡布供應量有限,公司生產的熔噴無紡布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成為本季度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無紡布市場需求增加業績大增的還有欣龍控股。4月30日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收2.91億元,同比增長30.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35.37萬元,同比增長1545.49%。
口罩機企業亦賺得盆滿缽滿
疫情期間,中石化曾高呼「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作為口罩生產的關鍵一環,過去售價80萬元的口罩機因「一機難求」,被炒到400萬元,讓生產廠家賺得盆滿缽滿。4月22日,研發口罩機的拓斯達發布一季報,營收5.49億元,同比增長70.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4億元,同比增長298.53%。
承接了部分口罩機零配件生產任務的昊志機電4月29日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收1.71億元,同比增長11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04.54萬元,同比增長542.51%。
值得一提的是,口罩相關企業業績上漲,也推高了口罩概念股。如,2月3日至4月9日的47個交易日裡,A股上市公司道恩股份收穫21個漲停板,榮獲「最牛口罩概念股」。截至4月30日,除了道恩股份,股價翻番的還有延江股份,延江股份年初以來股價累漲132.93%。
另外,泰達股份、江南高纖等企業同樣受到投資者青睞,泰達股份年初以來累漲94.41%,江南高纖年初以來累漲70.81%。
短期維持景氣,長期或產能過剩
靠著一季度的大量訂單,不少口罩相關企業利潤翻番。但從長期看,口罩業務還能繼續推高業績嗎?
3月8日,道恩股份在公告中稱,截至目前聚丙烯熔噴專用料訂單的增加將會對其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但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預計該產品未來訂單會逐步減少。「近期有多家企業新投產聚丙烯熔噴專用料,該產品市場供給逐步增加,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除了熔噴料,口罩也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截至4月4日,中國經營範圍包含口罩且在業存續的企業共計 6.9萬家,其中,有1.9萬家企業是在1月25日疫情暴發後新增的。 中國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而在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年總產量才超過50億隻。
「對於少部分醫療器械出口企業,如低值耗材(口罩、手套等)、醫療設備等產品,現階段來自全球訂單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各企業產能較為飽和,未來預計出口景氣度將持續較長時間。」國盛證券分析師張啟堯指出。
「口罩板塊目前的現狀為國內供應緊張將逐步緩解,海外需求階段性增加,中期行業競爭壓力較大。」信達證券分析師楊松表示,未來隨著多家企業持續新增口罩產能,整體行業將面臨較大的產能過剩壓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