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毀假期」,自駕游充電焦慮被放大

2023-05-16     品橙旅遊

【品橙旅遊】五一」高速堵車現象再次將新能源車主在自駕游中面臨的充電困境暴露在聚光燈下。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新能源汽車、電動車作為旅遊出行工具,充電樁需求量越來越大,「充電焦慮」日漸凸顯。

業內人士認為,過去新能源汽車充電是普遍緊張,現在則是結構性緊張,僅有部分熱點地區排隊較長。如何在避免資源浪費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政策引導和合理布局,成為了解決旅遊出行「充電焦慮症」的關鍵。

攝圖網

密集出行下的「充電焦慮」

今年「五一」假期,自駕游成為主流出遊方式。

高德數據顯示,4月29日至5月2日,平台用戶駕車導航至景區的總次數同比增長192%,日均駕車導航人數同比增長78%,跨省駕車出行日均人數同比增長302%。

租車方面,攜程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國內租車訂單量同比增長574%,比2019年同期增長超300%。

神州租車數據也顯示,新能源汽車預訂非常火熱,日均取車量達去年同期3倍以上,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在密集的出遊客流面前,電動汽車「充電焦慮」進一步被放大。

「五一」假期里,多位新能源車發文吐槽,旅遊出行中深受找樁難、排隊時間長、充電時間長、下載多個APP等問題困擾。

百度地圖數據顯示,4月29日零點剛過10分鐘,部分高速服務區已經現充電排隊的情況。其中,雅安市雅西高速石棉服務區充電站與台州市臨海服務區充電站並列第一,最長排隊等待時間2.7小時。

有自媒體博主發文稱第一次看見充電樁排隊,還叫號。另一位網友則分享了一則從北京駕駛一輛新能源車輛開往山西臨汾找換電站的困境——換了四次電,跑了12個小時,讓整個旅程體驗大打折扣。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快速增長,旅遊出行規模不斷擴大,對沿線級旅遊景區等充電服務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隨著新能源車進一步普及,或許還將放大這種「充電焦慮」現象。

據品橙旅遊了解,對於高速充電站出現「充電焦慮」現象,最直接原因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其次是高速服務區充電樁數量跟不上,快充技術滯後;此外,還與充電樁接口不一致等因素有關 。

此外,由於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應用場景還是市內交通,平常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的充電量不高,布樁過多會造成浪費。也正是因為高速服務區充電站日常充電量較低,運營商面臨盈利難,投資建設積極性並不高。

為了化解上述「頑症」,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曾多次發聲支持充電樁建設。

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和國際能源局聯合發布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從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兩個方面,促進全國範圍內的充電樁建設。

2022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意見,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明確到「十四五」末,我國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2023年2月3日,八部委就聯合出台相關政策,要建成適度超前的充電基礎設施,新增公用樁與公共領域新能車比例力爭到1:1,高速服務區充電車位占比不低於小型停車位10%。4月19日,國家發改委也發布通知,將加快推進充電樁和城市停車設施建設。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看來,公路沿線充電設施建設可以有效緩解里程焦慮,彌補新能源汽車在長途高速使用時的短板,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向二三線城市下沉的情況下,預計充電樁建設運營將在下沉市場迎來爆髮式增長。

旅遊場景加速覆蓋

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自駕新能源車出遊,一到節假日旅遊高峰期,除了高速服務區,景區停車場等熱門出行場景的充電樁同樣出現供不應求、排隊等待充電等現象。

為解決旅遊場景中充電難問題,各地政府、景區、酒店集團也開始加速推進新能源充電樁建設。

攝圖網

如安順供電局通過拓展增值服務,主動挖掘意向服務商在景區建成充電設備。貴州黔冠公司負責人劉晶介紹,貴州黔冠公司主動承接並投資800萬元,根據景區實際需求與度假酒店、民宿、商業綜合體等客戶緊密合作,在景區周邊覆蓋建設12個充電樁,可同時滿足24台新能源汽車充電,每天最大服務量為576台車次。

三峽旅遊方面透露,公司已建成並運營汽車充電樁120個,主要為公司新能源客車自用,同時也有部分充電樁對外提供充電服務。截至目前,對外提供充電業務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很小。

在國家級旅遊度假區、5A級景區創建條件中也均有提及「電動車公共充電設施」相關內容。特別是國家級度假區的其中一項必要條件是,配備一定比例的電動車公共充電設施。

值得警惕的是,2018年,北京蟹島度假村東門附近的停車場,曾出現一處大規模的「殭屍樁」,約40根新能源車充電樁全部閒置,其中大部分已經損壞。

根據當年北京青年報的報道,這批充電樁是發展初期為搶占市場而大量建設的,由於重擴張、少規劃,致使充電樁大量閒置——當時蟹島度假村大多以旅行團為主,旅遊大巴車成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新能源私家車的數量相對較少;同時,蟹島周邊居民區並不集中,居民也不會專程跑到這裡來充電,因此安裝在旅遊景區里的充電樁平均使用率普遍都不高。

此外,根據當時的測算,每個充電樁每天至少充滿8小時,才能基本實現盈虧平衡。換言之,如果每個充電樁平均使用率都能達到30%至40%,企業3至4年左右才能收回投入成本。

一方面是景區充電樁利用率低導致商業主體盈利困難,進而喪失建樁積極性;另一方面,公共充電設施缺口不斷擴大,又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

那麼,旅遊場景應該如何解決充電樁的「潮汐現象」?

一位不願具名的交通領域專家對品橙旅遊透露,基礎設施的投資,需要考慮的是綜合使用效率,並不能僅以巔峰時期來配備。特別是在旅遊場景中,充電樁的利用率差異很大,考慮到投入建設成本,為了短期的峰值需求,大範圍的建樁並不現實,這也導致了高峰期供應不足的現象難以避免。

該專家建議,一方面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節假日期間新能源汽車充電預案。可以參考淄博案例,以綜合當地政府公共資源為主,比如政府內部、公交公司等充電站,在旅遊高峰期進行調度,為大眾提供服務。

另一方面通過智慧旅遊手段來確保充電信息實時透明度,讓車主隨時可以了解到各地充電點的實時情況,及時根據自身情況作為最為合理的選擇。

還有一個可學習的案例是,「五一」期間,浙商集團、交投中碳和始途科技聯合將移動充電機器人引入高速服務區,這是國內第一次將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移動充電」設備,在節假日高峰期部署到高速服務區。

整體而言,通過充電機器人進行自動補能的解決方案,仍為時尚早。相比起這種需要結合新技術的解決方案,充電站依然是充電服務商主戰場。

此外,換電技術等技術方向也值得關注。這種技術可以提供更便捷的充電解決方案,車主可以通過將電池更換為已充好電的電池來省去等待充電的時間。這種方式類似於傳統燃油車的加油方式,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充電,並且可以提供更靈活的使用體驗。

然而,換電技術的普及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充電設施的建設和標準化等問題。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新能源車才能在自駕游中發揮出更大的潛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e506244d4c773d1c907a6323ee96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