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日劇終評|收視口碑平平,是免費網站的鍋嗎?

2022-09-07     影視前哨

原標題:夏季日劇終評|收視口碑平平,是免費網站的鍋嗎?

導讀:在保守中前行,電視業網絡化轉型中的日劇有小亮點,但無新鮮感。

文|王玉玊

2022年4月起,日本五大民放電視台均開始在免費網站Tver同步播出電視節目,其直接結果是各台黃金檔電視劇的收視率直線下降。2015年前後,五大民放黃金檔的熱門作品收視率往往能達到15%以上,甚至不少作品的收視率超過20%,而今年的春季檔和夏季檔,收率視能達到10%的電視劇就已經有能力競爭季度收視冠軍了。

或許是受到疫情與收視率斷崖式下跌的影響,這兩季的日劇作品普遍表現平平,豆瓣評分多在6分到8分之間徘徊,幾乎沒有8.5分以上的優秀作品。夏季日劇基本選擇了相對保守的選題策略,往往傾向於在既有的成熟類型中進行微創新,其結果是,本季常規檔日劇中超過半數都是帶有都市戀愛元素的現代職場劇,只在職業選擇與人設配置方面提供些許新意。職場劇固然是日劇中相當成熟的優勢類型,但也正因為整個類型套路過於成熟,反而失去了新鮮感,一旦扎堆出現,難免讓人感到故事節奏、情感色彩與情節結構上的雷同。

職場生涯:新職業與老套路

這一季的職場劇幾乎不約而同地將關注點放在了職業選擇上,《老將新生》中運動員經紀人、《魔法翻新》中的房屋翻新、《競爭的守護者》中的公平交易委員會都是此前日劇中比較鮮見的行業。這些較少為大眾所關注的職業能夠在劇中提供觀察、理解社會的新視角,豐富新鮮的行業細節和行業知識也能為觀眾帶來獲取新資訊的新鮮感。

由綾野剛主演、如無意外將拿到本季收視冠軍的《老將新生》聚焦於37歲退役後轉職成為運動員經紀人的前足球運動員,講述了運動員經紀人與足球、羽毛球、高爾夫球、滑板等多種運動項目中處於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選手們接觸,憑藉對運動員的關懷、敬意和自己的專業素養,支援他們職業生涯的感人故事。

一心希望有朝一日重回J1聯賽的男主人公新町亮太郎在37歲時突遇球隊解散,因沒有任何球隊願意收留這位早已過了巔峰期的37歲老將,新町被迫退役。從小到大一心撲在足球上、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新町陷入了巨大的迷茫,卻在此時陰差陽錯入職一家運動員經紀公司,成為了一名運動員經紀人。依舊無法放下對足球的熱愛的新町漸漸在新的工作中找到了樂趣與成就感,儘管還是個菜鳥新人,但曾經的足球選手生涯使得新町更容易理解運動員們真正的焦慮與需求,用自己的真誠與刻苦支撐運動員們前進。

綾野剛憑藉出色的演技將這個雖然缺乏經驗但卻始終全心全意,細膩溫柔又堅強樂觀的足球老將、職場新人表現得生動可愛,特別是他對於足球的深深眷戀,他在人生轉折期的痛苦與迷茫,他支援運動選手時的忘我與熱情,都有很強的感染力,為整部作品加分不少。作品除了呈現運動員經濟這一行業的工作狀態外,也涉及到不少運動項目的職業特性、職業選手可能會遇到的挑戰與困境,對職業設定的運用充分而高效,故事節奏穩健,完成度很高。但具體的單集故事,仍不免陷入對經典日式熱血治癒橋段的單調重複之中,讓男主人公新町挨個敲開運動員們戒備的心門,拿下經紀約,支持他們走向更光明廣闊的明天。

《競爭的守護者》選擇的職業或許比《老將新生》更生僻——一個名為公平交易委員會的政府部門,其主要職責是審查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用不法手段獲利的違規行為,如行業壟斷、招標舞弊等,保護交易公平。即使在政府部門中,公平交易委員會也是一個相當弱勢的機構,而他們要審查的對象卻常常是資本雄厚的大企業,這讓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工作推進變得障礙重重,調查取證的過程常常會用到跟蹤、暗訪等方式,為故事增加了一些緊張感。但正如一些觀眾所說,從作品呈現來看,公平交易委員會大概確實是沒有什麼故事可寫,案件往往給人一種故作玄虛、強生波折,實際上空洞乏味的感覺,既不能真的提供深刻的社會批判,也無法帶來那種正義必勝的爽快感,恰好卡在這兩條路線之間,顯得有點尷尬。

《魔法翻新》《卓越航空》和《乘上獨角獸》都採取了職場不夠、戀愛來湊的創作策略。其中,《魔法翻新》算是把職場與戀愛平衡得最好的一部。這同樣是一部在劇本上沒有太多新意的作品,但勝在將日式溫情表達得細膩恬淡。住宅翻新不僅僅是一項以舊換新的工程,也是居住於同一屋檐下的家人再一次共同展望未來生活的機會。男女主人公所在的家族經營小作坊式企業丸福工務店,相比於其他現代大型企業,更帶著一種手工業時代的人情味,男女主人公能夠在與委託人的交流中,敏銳發現委託人因種種原因而無法說出口的真實需求,而這些隱形需求的存在往往會成為家人之間的隔閡與芥蒂。為委託人設計翻新方案的過程實際上也成為了他們加深委託人家庭之間的羈絆的過程。讓住宅承載往日回憶,同時成為在未來創造新回憶的空間,這就是住宅翻新的「魔法」。

男女主人公在過往的人生中各有各的失敗,一個遭遇職場霸凌而辭職,一個是離過兩次婚的單親爸爸,兩個人都多少帶著點「喪」,女主「喪」得強勢,男主「喪」得溫吞,兩個人湊在一起,是恰到好處和諧。他們作為搭檔共同從事住宅翻新的工作,既是在為委託人們創造更宜居、更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間,也是在療愈彼此的創傷,這就將職場故事與戀愛故事的主題勾連起來,讓作品變得圓融。但《魔法翻新》的好,也確實不過是「矮子裡拔將軍」的程度,豆瓣評分是不上不下的7.7,收視率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魔法翻新》所呈現的,是一部包含戀愛元素的職場題材日劇應該達到的基本線,保守、規範、完整,缺乏進取精神。

律政與刑偵:「鐵板劇」的新嘗試

律政、推理(刑偵)、醫療常被認為是日劇中的三大「鐵板」題材,受眾群體龐大且穩定,往往更容易獲得收視佳績。但在這一季日劇中,相比於職場劇的保守和同質化,律政劇和推理(刑偵)劇反而貢獻了一些比較大膽的新嘗試,這些嘗試很難簡單評價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但總強過故步自封、一成不變。

本季幾乎唯一一部收視率穩定上升的常規檔作品是有村架純搭檔中村倫也的《石子和羽男~這種事情也好告嗎?》,而收視的上升主要應當歸功於劇本。《石子和羽男》或許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律政劇,因為作品中的大多數案件,相比於對簿公堂,更傾向於通過調解來解決。《石子與羽男》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所關注的往往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有可能遭遇的法律事件,無論是因為用咖啡廳的插座給自己的手機充電而判了盜竊罪的顧客,還是因為製作「十分鐘電影解說」視頻而被告侵權卻認為自己不過是在為電影做義務宣傳的電影愛好者,或者因為未成年兒子用自己的信用卡偷偷給遊戲大量氪金而希望追回損失的母親,都像是我們身邊確實存在著的活生生的人。

《石子和羽男》對這些看起來細枝末節,但卻有可能在不經意間給普通人帶去困擾和麻煩的案例一一給出了法律解釋,比如說未成年人瞞著監護人氪金,如果能夠提供證據證明,則氪金金額一般是可以被追回的,因為未成年人享有「未成年者取消權」,其法理依據是未成年人的過失由全社會的公民共同承擔。中日的法律當然並不相同,但像未成年人氪金這樣在中國也常常成為熱點議題的案件經由電視劇作品呈現出來,仍舊能夠啟發觀眾的思考。

律師羽男與律師助理石子這對搭檔在一家名為「潮」的小型律所中工作,而「潮」的理念是「成為認真生活的人們的保護傘」,每一樁委託,無論大小,其背後都是委託人的寶貴人生,哪怕是既不重大也沒有什麼賺頭的小案子,都有可能對一個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

進而言之,「認真生活的人們的保護傘」也是整部作品對於法律的理解。故事中提到,日本人常常不願尋求法律的援助,不到萬不得已不肯對簿公堂,打官司被認為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但法律要成為認真生活的普通人的保護傘,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人們主動拿起法律的武器,尋求法律的保護,即使是在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上也是如此。法律是鐵面無私的,但司法實踐卻可以是有人情味兒的,石子和羽男能夠嫻熟高速地背誦精準的法條,也能為委託人們提供飽含人文關懷的法律服務,從而在一樁樁小案件中體現出貼近生活的法律理想。

如果說《石子和羽男》是不像律政劇的律政劇,那麼坂元裕二編劇的《初戀的惡魔》就是不像刑偵劇的刑偵劇,四個警察局中的邊緣人組成一個非官方的推理團,以接近於安樂椅推理的方式推察一個個案件的真相,拍攝手法虛實結合,有很強的風格化特徵。除了單元劇式的案件推理外,《初戀的惡魔》另一半重頭戲是坂元裕二最得心應手的成年男女間曖昧又溫情的複雜情愫。

四位主人公各自懷抱秘密與創傷,鹿濱鈴之介沉迷於變態殺人案,因為自己是個與他人格格不入的異類而自卑,馬淵悠日則在過於優秀又過早因公殉職的哥哥的陰影下自我壓抑,因為自己過於平凡普通而自暴自棄,摘木星砂因雙重人格而不安,小鳥琉夏因為妄想癖而孤獨,在日益加深的友誼與懵懂交錯的初戀中,他們看到彼此平凡中的獨特,怪異中的尋常,像是四塊收納錯誤的拼圖,找到自己原本的歸屬。相比於推理部分每集一個案件的規整單元劇格式,四個主人公各自的人生故事與他們之間的交集反而引起更多的好奇和期待,坂元裕二擅長的金句頻出的細密台詞依舊不負眾望,帶來頗有趣味的觀看體驗。不過《初戀的惡魔》是一個比較挑觀眾的作品,得要對得上「腦電波」才能看得進去,所以註定小眾。

《被撿到的男人》

小人物的人生故事

除前述作品外,本季關注度較高的作品還有改編自高分韓劇《梨泰院CLASS》的《六本木CLASS》,雖然開局反響平平,但第三集之後漸入佳境,特別是平手友梨奈的出色表演受到關注。此外,Disney+與NHK共同製作的《被撿到的男人》獲得8.5分的豆瓣評分,成為這季日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被撿到的男人》改編自演員松尾諭的自傳式隨筆,儘管人名、團體名等多用假名,但情節大多來自松尾諭的真實經歷。松尾諭在太多的日劇中出演過配角,以至於常看日劇的觀眾大概都會對他臉熟。長相平平的松尾諭是如何成為了演員?一路出演配角的他度過了怎樣的人生?這些問題本身就很容易引起觀眾的興趣。在加上松尾諭因為偶然撿到一張機票,物歸原主時發現機票的主人是一家經濟公司的老闆,於是簽約進入經紀公司,開啟自己的演員生涯,這種看起來像小說一樣的情節竟然是松尾諭的真實經歷,不得不說,《被撿到的男人》實在是找到了一個極佳的創作選題。

松尾諭本人並未直接出演本作的主人公,但卻在每一集的片頭,以與編輯商討自傳寫作進度為引,帶出本集的主要故事內容。自傳故事中的松尾諭由近兩年頗受關注的演員仲野太賀飾演,整部作品名演員雲集,草彅剛、有村架純等足以在影視作品中擔當主演的演員都來客串。當原本的配角成為主角,主角成為配角,《被撿到的男人》的獨特況味便誕生了——它講述的不再是一個一心追逐演員夢想並走向成功的勵志人生故事,而是一個長相平平、並不耀眼,想當演員不過是被萬人矚目的光環所吸引、雖然靠著運氣成為了演員但也說不上成功的普通人的平凡人生。

主人公缺乏強烈的企圖心,缺乏背水一戰的決絕,缺乏起於微寒而終成大氣的傳奇與熱血,但它鬆弛、自由、隨性、柔軟,帶著點苦樂無常的荒誕。松尾諭像是戲中人,又像是旁觀者,遊走在人生與戲劇的雙重邊緣,把約會當做「試鏡」,也在表演中借角色宣洩失戀的痛苦。松尾諭的人生總是被一些命運般的小小巧合所推動,但他的人生又絕算不上獨特。整個故事就在這樣絕妙的「中間狀態」中展開,充滿戲劇性但又不脫離現實,平凡卻不無聊。相比於美劇式的情節跌宕,或者韓劇式的情感濃烈,《被撿到的男人》細膩、從容,於平淡中見況味的風格恰恰是日本影視劇最獨特的地方。

儘管是相對平淡的一季日劇,但也仍有值得借鑑的地方。日本職場劇或曰行業劇極高的工業化水平保證了此類作品大都能維持合格的水準,人設明確、邏輯清晰、情節流暢。不斷發掘新的行業生態,以新的職業擴充職場劇的題材範疇也是很討巧的創作思路。《石子與羽男》既有法律知識,也有人文關懷,案件編排往往能緊扣社會熱點及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規,體現出文藝作品與社會生活的連通性。《初戀的惡魔》和《被撿到的男人》都是打破類型框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但這種風格化又不以背對市場為代價,《初戀的惡魔》以個性鮮明的人物帶來情感對撞的強烈戲劇性,《被撿到的男人》則以平凡人生的輕喜劇演繹召喚觀眾的共鳴。

日劇的低迷大概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是被延宕至今的日本電視業網絡化轉型勢必帶來的後果。在《石子與羽男》中,一位花費十年時間精雕細琢地拍攝了電影作品的導演,卻在電影上映時發現自己的作品被剪輯為「十分鐘電影解說」在網絡上傳播。痛苦之餘,導演也在反思,長期以來,自己都喜歡拍攝風格緩慢、曖昧的電影作品,但當前時代的人們卻熱衷於電影解說的快節奏,是否自己也在被時代拋棄?《石子與羽男》固然站在電影藝術和版權保護的角度,批判了剪輯「十分鐘電影解說」的侵權行為,但它也同時透露出流媒體網絡時代影視創作的隱憂——在網劇勃興的時代,電視劇該如何贏回它的觀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a9b6b680a17a4867db4cdfad4dfb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