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何以成為無數觀眾的「第二課堂」?

2023-12-09     影視前哨

原標題:《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何以成為無數觀眾的「第二課堂」?

導讀:匯聚文化傳播的洪流,颳起文化傳承的風尚。

文|三木

很難想像,這屆觀眾,已經不僅開始跟著電視節目學習,還認真做起了筆記。重要事件串聯人物生平,成長軌跡一目了然,韓愈的傳世之作與後世影響更是詳略得當,要點清晰。而筆記的對象,正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最近播出的一檔全新文化綜藝節目《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

12月8日,第四期《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繼韓愈、柳宗元的故事後,節目將鏡頭繼續聚焦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歐陽修,把兼容並包的浩蕩胸襟和文以載道的使命擔當講出了沁人心脾的熱血與感動。而一口氣追平四期依舊欲罷不能之後,不禁想問總台文化節目為什麼總能一次次颳起「文化新風」?

拓展文化版圖新勢力,

講的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作為語文課本里的常駐嘉賓,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他們和他們的詩作、文章我們再熟悉不過。就拿「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來說,《馬說》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等許多名句至今仍是不少人印在血脈里的「肌肉記憶」,更別說還有《師說》《祭十二郎文》等千古名篇,其影響力直達其他幾位宗師。

但這些經典名句從何有感而發,這些傳世之作又是如何而來?如今幾期《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看下來,一一有了解答。

韓愈三登宰相府未得志,歷經磨礪不改「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的初心;柳宗元理想受挫被貶蠻荒,仍心繫百姓針砭時弊寫下「苛政猛於虎」;歐陽修仕途受挫,卻能以山中四時之景和遊人之樂排解心中煩悶「與民同樂」……《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從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詞句入手,既溯源每部曠世名篇的誕生時期,又以此為突破點,深入探尋大儒先賢的生平遭際、千古文章和深仁厚澤,讓觀眾認識並了解課本之外的「唐宋八大家」。

文能寫詩、武能退敵的韓愈其實也是個「美食家」,曾自創「萬能海鮮蘸汁」;一個內斂多思、一個樂觀曠達,性格迥異的柳宗元、劉禹錫卻成為彼此一生的知己……不得不承認,《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不僅視角獨特,細節也尤為豐滿而鮮活,讓本以為會枯燥的傳記式講述一下子擁有了奪人眼球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在溯源的過程中,觀眾也逐漸明白,這不僅是對宗師們一生的回望,更是對一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的「神還原」,細緻描繪出文人大家筆下的唐風宋韻,讓節目的文化內核更深厚多元。例如最新一期節目中,看到北宋時期的人們將冰塊存在木質箱子改良而成的冰鑒中,製作特色消夏飲品「香引子」,就有不少觀眾感慨「漲知識了」「古代人的智慧就是牛」。

正如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所說,「唐宋八大家」雖然是散文八大家,但是他們的貢獻並不止於散文。因此,《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作為全新切口、創新講述的又一靈感迸發的文化產物,不僅僅走進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更不斷拓展文化版圖的「內容可供性」,從而為人們提供文化接觸的多種可能。

可以說,讓越來越多人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的總台文化綜藝,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一鳴驚人,不斷擴充主流話語文化內容生態池逐漸成為央視文化節目創新的標配,為文化節目內容創新樹立最新樣板。

樹立創新表達新標杆,

打造多重交融的「媒介奇觀」

某種程度上,對於文化節目來說,內容創造力往往決定其文化空間,內容表現力則凸顯了節目的文學質感。無論是置身店肆林立、人流如織的「大唐東西市」,還是暢行於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北宋街市,亦或是在XR技術營造的擬真畫面中品味「萬千孤獨」,《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的表達與呈現極盡創新。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由衷讚嘆節目賞心悅目,不僅「以新穎巧妙的方式,帶領觀眾了解宗師的一生及其文學成就,娛樂中有普及」,更直言「不愧是央視,節目質感拍的比一些古裝正劇還好。」

極富知識點的內容,讓《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一開播就獲得廣泛的關注與熱議,而「沉浸式實景演繹+電影化拍攝+XR創新呈現」,使得「思想+藝術+技術」再度展現出更強烈的藝術表現張力同時,也強調一種了文化節目的大眾化路徑,將觀眾從「旁觀者」變成「見證者」、甚至是「參與者」。

通過交流式、探訪式的設計,《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帶領觀眾走進八位宗師重要人生節點,並在此過程中建構起一個個文化場域,一個個讓歷史得到充分理解、讓思想精神不斷彰顯的場域。由此,觀眾與節目產生了多個層面的「相交相融」。

一方面,在主持人撒貝寧與多位專家學者組成探訪團,完成古裝實景穿越的過程中,節目打破時空桎梏,實現了歷史與現代的文化融通。當探訪團逐步走進歐陽修的生活圈,節目對汴京的呈現大氣恢宏,身臨其境感受當時的社會氛圍和文化風貌的撒貝寧也感嘆「仿佛置身一幅夜市版《清明上河圖》」。另一方面,當螢幕前的觀眾也跟著探訪團進行一趟穿越之旅,看到千古名篇的背後的動人故事,一代宗師的信念與理想便從個人追求成為共同的文化記憶,古今情感就此實現互通交融。

如最新一期節目中探訪團與歐陽修一起投壺、對詩、共飲,見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誕生瞬間後,觀眾很難不被「與民同樂」的酣暢淋漓所感染。這個富有想像力的畫面背後,也暗藏了節目組的用心:《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致力於拉近節目內容與觀眾間的距離,打造一個多重交融的「媒介奇觀」。而「沉浸」作為節目的核心表達,它瞄準的正是傳統文化傳播與傳承從「入眼」到「入心」的難點,這也是總台文化節目一次又一次征服觀眾的關鍵所在,以「浸潤式傳播」讓觀眾對知識產生興趣,對故事產生共鳴。

颳起文化傳承新風尚,

以源頭活水激活「一池春水」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當韓愈跟隨撒貝寧「穿越」千年之後,來到現代潮州,見證當世之河清海晏、國泰民安,除了盡顯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更展現了韓愈的家國情懷和精神血脈對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滋養。正如網友說的,「教育終於在這個時候完成了閉環!」

在觀眾對文化節目的「審判」日益苛刻的今天,《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依然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截至日前,《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四期節目首重播累計觸達觀眾22億人次。首播觀眾規模在全天各頻道綜藝節目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節目在新媒體端的傳播持續發酵,四期節目均持續24小時霸榜微博綜藝影響力熱播榜文化類綜藝周榜、日榜、小時榜三榜TOP1,全網累計斬獲熱搜熱榜182個,全網相關視頻總播放量累計破10億,#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主話題及相關話題總閱讀量破6億。

眾多網友點贊節目內容用心,製作精良,「真希望我高中的時候能看到它,強推這個一家人可以一起看的節目,每一個流傳千古的文章背後誕生的背景,作者當時的心境,都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螢幕前的人也跟著來了趟實實在在的穿越之旅,更能感受作品力透紙背的生命力。」憑藉著精良的品質,《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經受住了來自於觀眾的多維考驗。

在北大電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呂帆看來,「《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以古人之思解今人之惑,用創新與發展的理念搭建連接與共鳴的橋樑,讓千年前的故事與當下社會心理激盪共鳴。」而這其實也是《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兼具力度與溫度的關鍵所在——讓那些年少囫圇吞棗、匆匆背過的詩篇,直擊靈魂深處,匯聚文化傳播的洪流,颳起文化傳承的風尚。

作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新支點,《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賦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視角、新表達和新內涵,讓文化認知的過程變得更加生動,進而勾起觀眾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自信,為全社會共同繼承、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的注入新的動力。

毋庸置疑的是,此次「總台+文化」這一經典搭配,再次站在了文化節目創新的最前沿。而節目也透過一個個有溫度的大儒故事向業界傳遞出呼喚,傳統文化的主體性是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才能攪動文化富礦的「一池春水」,推動中華文脈延綿繁盛——這是節目的高級質感,也是中華文明的現代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1ab973b96aa2f1ee4ee93c6315b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