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邊上演極致浪漫,總台秋晚成就N個神級現場

2023-09-30     影視前哨

原標題:長江邊上演極致浪漫,總台秋晚成就N個神級現場

導讀:總台秋晚以其創新和溫暖的底色,通過小家溫情和大國深情,成功彰顯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

文|黎河

「這血脈難以割捨,鄉親熟悉的同種語言問候著。我們同唱一首歌,落葉歸根回到這……」當袁婭維、吳克群(中國台灣)、王祖藍(中國香港)、麥嘉欣(中國澳門)共同唱起這首《我們同唱一首歌》,連接的血脈、熟悉的鄉音都不斷激活全球華人的內在記憶,傳達出大家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無論身在何地,對團圓和回歸的渴望。

昨日(9月29日)20點,由藍月亮獨家冠名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年中秋晚會》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綜藝頻道(CCTV-3)、中文國際頻道(CCTV-4)、音樂頻道(CCTV-15)、4K/8K超高清頻道,音樂之聲、文藝之聲、大灣區之聲、台海之聲、華語環球廣播、南海之聲等廣播頻率,央視新聞、央視頻、雲聽客戶端、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CGTN新媒體等平台,以及全國「百城千屏」公共大屏同步播出。這台晚會著力突出「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不僅陪伴全球華人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團圓節,還以唯美浪漫,溫暖底色和時代傳承等特質得到了觀眾的一致點贊。

秋夜璀璨,

科技之光帶來唯美的東方浪漫

每年的總台秋晚,都是一次創新試驗。

今年的主舞台恰好位於長江、金沙江和岷江三江交匯處旁,晚會選擇這一地理位置不僅僅是為了賞月,更是為了融入長江文化的內涵,將中國的大江大河之情與中秋團圓的溫馨相融合。

主舞台採用通透結構,利用可動螢幕和環繞式布光,突出江水的靈動,將觀眾沉浸在更加自然和風雅的團圓氛圍中。而燈架的鏤空結構,則更加凸顯長江的婀娜舞姿——這一別具匠心的場景設計,不僅是對自然之美的致敬,更體現了中國人骨子裡對山川江月的熱愛。

‍然而,這場晚會的獨特之處不僅僅體現在舞台設計上,更在於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美學巧妙地交融,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耳目一新的視聽享受。在《過山》中,3D虛擬山景、電子剪影和焰火的運用,將國風元素與科技感相結合,勾勒出一幅壯美的山水畫;而《漫步人生路》則通過熒幕背景、動感的舞檯燈光以及CG動畫製作的燈,為表演增添了炫酷的視覺效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所帶來的文化創新。在《江水謠》舞台上,觀眾仿佛穿越時光,回到了古代畫卷中,石板路、幕布和圓台的設計,都傳遞出濃厚的古典氛圍,讓人們仿佛置身於千年之前的江水之畔;而《不染》再現了王羲之於《蘭亭集序》中營造的「曲水流觴」意境,同時,自得琴社身上的衣著採用了宋代文人的制式服飾,與宋徽宗文繪圖中的人物相呼應,這種對古代文人風采的創意再現,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能夠看到,今年的總台秋晚不僅是一次視聽傳播上的大膽嘗試,更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科技之光與傳統之美,將照亮我們前行的路途,在滔滔流動的江水旁,在一輪明月勾勒的璀璨夜空下,共同譜寫出更加美麗的東方浪漫。

溫暖中秋,

小家敘述引發陪伴式的情感共鳴

最細微處的情感,往往閃著最耀眼的光芒。

晚會中,小家庭的溫情敘事成為一道獨特的亮點。《天之大》中,張小斐的表演不僅觸及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母愛的感慨,還傳遞出了溫馨的家庭情感。「媽媽,月光之下,靜靜地,我想你了……」輕聲又深情的呼喚讓我們的心靈為之感動。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孩子們或許會想起在家鄉的母親,母親也會想起在異地打拚的孩子,一絲溫暖瞬間湧上心頭。

節目《父親》也引發了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撒貝寧和鍾鎮濤深情敘述父愛的細節,歌唱部分也情感充沛,充滿了故事感和敘述感。當舞台上以彈幕形式呈現人們寫給父親的話語,螢幕上鋪滿網友與家人的合照,節目瞬間引發了觀眾的共鳴。這段表演深刻地探討了親情,讓人們重新審視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情感紐帶。無論觀眾們是作為父母還是子女,都能在這個節目中找到共鳴,感受到家庭情感的珍貴。

然而,總台秋晚不僅僅通過小家庭敘事觸動觀眾的情感,它還通過音樂等多元元素傳遞深刻的精神內涵。例如,歌曲《光亮》就融入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經典名篇《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既表達出了詩人直面風雨、豁達樂觀的胸襟,也展示出中華民族身處逆境時的不屈精神,向觀眾傳遞了積極的人生態度,鼓舞大家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歌曲《來甦·秋思》《故鄉》以《天凈沙·秋思》的詩詞為歌詞,通過胡德夫的鋼琴、和聲、乾冰和細細雨絲等元素,傳遞出濃濃的思鄉情感,勾勒出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的畫面。「我知道我一定會回去,帶著你給的往昔。我想把一切告訴你,像片落葉,飄向大地」,由表演喚起的小家之間的想念,更升華成了大眾對家國之間團圓的期盼。

中秋節代表著家庭的團聚、情感的歸屬,而今年的總台秋晚以其溫暖的底色,不僅展現了對親情、愛情和友情的珍視,還傳遞了中國人骨子裡最珍貴的精神內涵。它不僅藉助細膩的情感表達,將中秋文化的傳統價值代代相傳,也通過節目內容的選擇、情感共鳴的觸發、家國文化的傳承和舞台設計的呈現等多種方式,讓溫暖底色鋪滿整個夜晚。

時代新聲,

中國文明的多元呈現連接全球華人

中秋之夜,我們選擇舉杯對明月,敬過往,敬明天,敬故鄉,敬遠方。

總台秋晚一直在中華文化傳承和全球華人情感凝聚中扮演重要角色。每年的晚會都備受關注,不僅因為其精彩紛呈的節目表演,更因為它承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這樣說道:「總台秋晚不僅飽含傳統文化意蘊,更兼具現實意義。晚會節目將傳統文化、家國之思、鄉土之戀一一呈現,以極富情感和美感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弘揚民族文化,為觀眾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

《江河戀》所傳達的歌詞「不要問我為何漂泊異鄉,遙遠的鄉愁留在濤聲波光。不要問我走過多少地方,每一朵浪花都是夢想飛揚」,深刻寄託了萬千華僑華人的思鄉情感。這些歌詞勾畫出了他們在異國他鄉的生活畫面,讓觀眾們心生感慨,仿佛能夠感受到大海的波濤拍岸,體驗到漂泊者內心的堅韌和堅守。總台秋晚上出現的這首歌,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心靈的寄託,是對遠方家國的思念,對過去鄉愁的懷念,以及對未來夢想的追求。

《萬里夢同心》的拍攝地點位於天泉洞,這是興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一個溶洞。洞內鐘乳石、石筍、石幔、石柱形態萬千,展現出大自然的神奇和壯麗。這一節目不僅僅是對地理的讚美,更是對中國古老文明和現代多元文化的有力展示。洞中的鐘乳石宛如歷史的見證,沉澱了千年的文明底蘊,而來自中國、哈薩克、喀麥隆、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的表演者們在這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背景下進行演繹,更是傳達出對「一帶一路」精神的理解和對世界各地人民的友好祝願。

能夠看到,總台秋晚的成功之處在於它不僅有溫暖的個體敘事,還有以此展開的家國情懷。在地理選擇上,它傳達了中華文明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續性,讓觀眾們感受到了自己與中國歷史文化的緊密聯繫。在宜賓這座「萬里長江第一城」,以三江匯合之地為起點,總台秋晚的節目中匯聚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表演嘉賓,他們在舞台上和諧融合,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和包容性。這種文化的融合與交流不僅展示了中國的文化自信,也為全球華人樹立了一個共同的文化標誌,讓共鳴和歸屬感自然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37692470dd90f7342dbb1266f56de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