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A大軍」最愛的這項運動,華西醫生:會讓膝蓋磨損不可修復!

2023-04-05     四川名醫

原標題:「川A大軍」最愛的這項運動,華西醫生:會讓膝蓋磨損不可修復!

在四川,

有一個神秘又龐大的民間組織——

川A大軍!

每到假日就蜂擁而出,

遍布世界的每一個卡卡角角,

不管酷暑嚴寒,還是颳風下雨

這不,4月1日一條關於青城山的視頻

在微博和抖音熱傳

青城山的台階步道上全是人人人

熱鬧堪比去年的龍泉山

感覺整個四川都來了!

今天剛好也是清明假日

一天假也是假

不知道有多少老鐵忍不住想往山上跑

但是別忘了,爬山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好防護哦

比如保護好膝關節就很重要哦!

不然一不小心可能爬出 「老寒腿」

85後爬了半年樓

竟然爬出「老寒腿」

33歲的林女士因為想減肥選擇了爬樓,爬了一段時間後林女士開始出現 膝蓋腫痛,但是看著體重下降了兩斤,她還是決定堅持。

漸漸地,林女士膝蓋疼痛越來明顯,成了天氣預報, 天氣變化時,膝關節就會產生疼痛,實在忍受不了了,不得不停了鍛鍊,去醫院做檢查。

為林女士看診的是 四川大學華西骨科主治醫師曾偉南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林女士患了 膝關節骨關節炎(俗稱「老寒腿」),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林女士不科學的運動方式—— 爬樓。

上樓梯時,膝蓋承受的體重是人體的 4.8倍,下樓梯承受的是體重的 6~7倍,非常容易對髕骨關節造成壓力。爬山亦類似。 此外,這種對膝蓋的磨損是不可修復的!磨損如果過度嚴重,只能夠置換關節!

曾偉南醫生解釋說,林女士體重較大導致關節的負重過大,而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導致了膝關節的磨損,致使林女士患上了膝關節骨關節炎。

林女士的情況目前尚屬於輕度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曾偉南醫生建議她不要再通過爬樓來減肥,經過藥物治療,林女士的膝關節疼痛情況有了很大好轉。

老寒腿是「動」出來的!

早期症狀是啥樣?如何預防?

「膝關節骨關節炎本質上是 膝蓋磨損、老化、退變,所以『 老寒腿』是『動』出來的,而不是大家通常認為的『凍』出來的。」 曾偉南醫生說,很多人認為冬天不穿秋褲會得老寒腿,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那麼哪些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早期症狀呢?

膝關節間歇性鈍痛、不適,活動時有「咔咔」的聲音;

關節腫脹、按壓可能有疼痛感;

晨僵,早晨起床或久坐後比較明顯,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活動後多可緩解。

當然,「老寒腿」可以通過膝關節訓練預防,曾偉南醫生教大家3個在家就能做的小動作,快練起來~

膝關節小訓練

  • 坐位伸膝鍛鍊: 取坐位,抬起並伸直患肢穩定維持 20 秒,每小時重複20 次,每日6-8組 。

  • 空中踩自行車: 平躺在床上,雙手交叉放於腦後,兩腿一蜷一伸,雙腿模仿踩自行車踏板的動作進行前後移動,同時一側腿伸直時,上肢整體向另一側轉動。每次50下,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次數 。
  • 直腿抬高: 平躺在床上,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繃直,與床成45度夾角做直腿抬高,堅持10~15秒左右,然後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每次做15~20個。

如何科學登山?

對於運動小白們,臨陣磨槍已然來不及了,不過是想享受點假日的feel,能不能給點速成秘籍呢?

1

登山前

儘量減少隨身攜帶物品

沉重的背包會增加登山時膝關節的負重,因此應儘量減少隨身攜帶物品,並選擇舒適的鞋、護膝,並使用登山杖。

2

登山時

不傷膝爬山動作要點:

選擇坡度平緩路線,走S形曲線上山,而非直接上下

上山時兩膝自然彎曲,身體注意前傾

用全腳掌或腳掌外側著地, 重心略微向前。

下山重心略微後傾,注意膝蓋處略彎曲

身體直立或稍後仰, 不可速度太快或奔跑

手扶欄杆幫忙使勁或藉助登山杖

提示:老年人、體重超重的人和有膝關節損傷的人最好少爬。

如果爬山過程中膝蓋不適,則不要堅持。登山時徒步,下山時可選擇坐纜車以減少膝關節所受壓力。

最後提醒大家

登山雖好卻並非適合所有人

如老年人、慢性疾病人群

或患有嚴重膝關節疾病的人群

要儘量減少或避免登山

編輯 | 魚魚

來源 | CCTV生活圈、診途、央視一套官微、成都商報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紅星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a484c895a815d959208b2e073db87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