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比你想的更重要

2019-07-22     阿湯聊規劃

1

寫在前面

愛是一種雙向補給。

愛他人就要先愛自己。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使自己所愛的人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自愛是愛人的起點。

2

愛自己,就要對生命負責

羅曼·羅蘭曾告訴我們:

只有生命是神聖的,對生命的愛是第一美德。

不要以為你還年輕,你擁有著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就可以忽視對生命的熱愛。

如果你不熱愛自己的身體,很可能就會生病或者飛來橫禍,讓生命戛然而止。

有這樣一篇報道:

一個風華正茂的高中生以為參加同學的生日會晚歸時,為了貪圖一時之快,在翻越馬路中間的鐵柵欄時,被一輛疾馳而來的汽車給撞到。

他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永遠地成了植物人。

他的父母為了他,傾家蕩產四處奔波卻也無力回天。

整日以淚洗面、唉聲嘆氣。

馬雲曾說:你可以讓人替你開車、替你賺錢,但沒人會替你生病!

什麼東西丟了都可以找回來,但有一件東西丟了就永遠也找不回來。

那就是生命!

小張在建築工地擔任安全經理,每到工地巡查的時候,所到之處就總會聽到一些壓低著嗓子的叫喊聲:"來了,來了,快把安全帽戴好,否則又要被罰款了。"

這是一些眼尖的民工向那些不戴安全帽或高空作業不系安全繩的同伴們發出的警告聲,以便讓他們能夠逃脫因違章作業而受到的處罰。

於是,小張也常常看到那些慌亂之中帶上安全帽或繫上安全繩的人,心有餘悸地看著他手中的記錄表和違章處罰通知書。

甚至當小張轉過身的時候,仍然能夠感覺到他們臉上那如劫後餘生的幸喜。

小張無限感慨,

他不知道每一次的安全教育學習在工友們的心裡究竟產生了怎樣一種意義,更不理解他們竟會將一份處罰通知書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我也非常不理解。

生命屬於每一個人自己的,且只有一次。

當我們為人子、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

生命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

我們更有一份責任在身,

對自己、對親人、對家庭、對社會的一種責任。

忽視生命的行為,

就是一種對自己、對親人、對家庭、對社會不負責任的行為,

就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

當你輕視生命的時候,

你有沒有想到,因你的漠視生命而遭遇不幸時,

身邊所有愛你的和關心你的人都將陷入一場無邊的噩夢中?!

3

愛自己,就要欣賞自己

小劉大學畢業後就從事銷售工作,已經3年了。

剛進入公司的時候,他就給自己定下了遠大的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

這三年里,他廢寢忘食,熟悉產品、熟悉市場,

他經歷了很多挫折及坎坷,但他堅持了下來。

這三年里,他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了銷售能力、磨鍊了心態。

他多次獲得了公司的表彰、得到了不少的獎金。

但現在,他開始對銷售工作感到厭倦、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了懷疑、對自己的目標越來越不清晰。

他覺得自己的工作一點趣味都沒有,每天都是在重複同樣的事情。

這種情緒越來越強烈,他也越來越力不從心,疲憊到極點。

他打算辭職,但又放不下,畢竟堅持了這麼久,捨不得放棄。

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

雖然他還是堅持天天上班,

但工作狀態已經大不如前,有時,甚至會因為消極情緒而失去本該得到的訂單。

資源守恆理論告訴我們:

每個人擁有的資源是恆定的,比如你擁有技術資源、情感資源、人際社會資源等,它是有一個恆定數目的。

工作要求我們必須付出相應的資源,當你的資源減少卻又沒有得到及時補充時,你就會對所從事的職業產生厭倦情緒。

這種厭倦情緒其實是在保護我們。

它提醒我們,目前的工作已經用完了我們的資源,我們必須要做出改變。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換一份新工作呢?

也不絕對。

事實上,如果你能學會肯定自己的成績,學會欣賞自己,也能克服這種厭倦情緒。

卡耐基說過:

"發現你自己,你就是你。

記住,地球上沒有和你一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你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唱歌,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繪畫。

你是你的經驗、你的環境、你的遺傳造就的你。

不論好與壞,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園地;

不論好與壞,你只能在生命的樂章中奏出自己的發音符。"

確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個獨特的"我",既有優點,也有不足。

一個人只有充分地接納自己、欣賞自己,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才能自信的與人交往,才能出色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

小劉可以嘗試通過欣賞自己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每得到一點小小的收穫,做出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自我鼓勵一下、欣賞一下自己的成果。

讓自己有足夠的熱情去進行下一步的工作,而不致產生厭倦。

當然,欣賞自己並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狂妄不羈。

它是一種醒悟,一種覺察,一種境地。

它是給予自己信心的源泉,一種推動自己想挫折挑戰的動力。

人生自古多磨難,

但只要我們學會欣賞自己,品評自己,看到自己的優勢,看到自己的內在,看到自己的資源,你就會覺得幸福其實是那麼簡單。

4

愛自己,可以激發無限潛能

我們相信,

無論是事業有成還是事業平平,

無論是年老者還是正當年,

無論是做行政工作還是做銷售工作,

只要你愛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就一定會有所作為。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生下了一個女兒。

遺憾的是,女孩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 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

無意中聽到船長的太太說,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她被這隻鳥的精彩描述給迷住了,要求去看一看。

於是,保姆把女孩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

女孩耐不住性子等,看到服務生,請求他帶她去看。

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就只顧著在前面帶路。

奇蹟發生了,女孩因為過度地渴望,竟慢慢地走了起來!

從此, 她便痊癒了。

長大後,她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

她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茜爾瑪·拉格蘿芙之所以能夠痊癒,一方面是她潛意識裡沒注意到自己不能走,另一方面就是忘我的投入到自己渴望的事情中去。

美國學者詹姆斯研究發現,

普通人只開發了他蘊藏能力的10%,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嬰兒,我們只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20世紀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在他死後,科學家對他的大腦進行了研究。

結果表明,他的大腦無論是體積、重量、構造或細胞組織,與同齡的人一樣,沒有區別。

這說明,他的成功,並不在於他的大腦和別人不同,而是他充分開發了自己的潛能。

5

寫在最後

不要把自己當成弱者,

不要說"我不行,我不能",

請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投入生活中,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

你的工作就會越來越輕鬆,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輕快。

成功沒有捷徑,

如果有,

那肯定是愛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然後開發了自己的潛能。

忘我的投入,

你會超越自身的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你會擁有健康的體魄,愛人的勇氣和能力。


作者簡介:阿湯,民營龍頭企業HR高管、生涯規劃師、教練。關注個人成長、心理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PBhGWwBmyVoG_1Zky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