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換季的時候,氣溫忽高忽低、驟升驟降,不少寶寶開始咳嗽咳痰,而且又碰上新型冠狀疫情肆虐,這可急壞了不少寶爸寶媽,這不,這兩天我們的專家諮詢中,就收到了很多寶爸寶媽諮詢關於「霧化」的相關事情:
寶爸A:我寶寶咳的厲害,又喘,要不要掛水,還是霧化啊?
寶媽B:我家寶寶支氣管炎,醫生說要霧化,但我聽說霧化含激素,危害比輸液還大,我婆婆也說霧化有毒!不能霧化,會上癮,真是這樣嗎?
寶媽C:我家寶寶也是咳嗽,正在糾結要不要霧化
那麼,「霧化」真的有毒?危害真的比輸液還大嗎?真的會上癮嗎?為了解決寶爸寶媽們的這些疑問,特地請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新生兒專科副主任醫師胡勁濤教授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寶寶霧化那些事」!(文末超值福利)
特邀專家
胡勁濤教授
【單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簡介】
新生兒專科副主任醫師,湖南省營養學會常務理事,為湖南省新生兒窒息復甦專家組成員。
什麼是霧化?
很多寶爸寶媽一聽到「霧化」,就好像看見猛虎下山一樣。其實大可不必!
霧化治療主要指氣溶膠吸入療法。所謂氣溶膠是指懸浮於空氣中微小的固體或液體微粒,將藥物(溶液或粉末)通過霧化裝置分散成微小的霧滴或微粒,使其懸浮於氣體中,通過寶寶的口腔和鼻腔,隨著呼吸進入呼吸道及肺內的治療方式,我們就稱之為霧化。
霧化比輸液、吃藥、打針更危險嗎?
我們先來講講同一種藥物用不同的給藥方式的優缺點
1
胃腸道給藥:
口服給藥: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經濟的給藥方法。但某些藥物因本身的理化性質而吸收較差、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或因消化酶和胃酸等而被破壞,最終導致進入體內的藥量減少,療效降低;此外,食物對藥物的吸收也有影響。
2
舌下給藥:
儘管口腔黏膜可用於吸收的表面積不大,但對某些藥物來說,經口腔黏膜吸收有特殊意義。例如硝酸甘油在舌下吸收十分迅速,可迅速產生治療效果。
直腸給藥:在患兒嘔吐或意識消失情況下,經常通過直腸給藥。經直腸吸收的藥物,約有50%不經過肝臟,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但直腸吸收往往不規則、不完全。
3
注射給藥:
靜脈注射:把藥液直接注入靜脈血流中,可迅速準確獲得希望的血藥濃度,因而作用迅速。這是其他給藥方法所不能達到的。但由於高濃度的藥物迅速到達血漿和組織,增加了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
肌內注射:藥物水溶液通過肌內注射吸收十分迅速,適用於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質。
皮下注射:僅適用於對組織無刺激性的藥物,否則可引起劇烈疼痛和組織壞死。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勻而緩慢,因而作用持久。
4
呼吸道給藥:
氣體或揮發性藥物吸入後,由肺上皮和呼吸道黏膜吸收。由於表面積大,藥物可經這一途徑迅速進入血液循環。此外,藥物的溶液可以經霧化以氣霧劑形式吸入。對肺部疾病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主要缺點是藥物劑量不好控制,用法較麻煩。
從上面各位寶爸寶媽可以看出,寶寶生病的情況不同,嚴重程度不同,採取的用藥方式就會不同。
由於霧化吸入可直接作用於發生病變的呼吸道和肺部,相對於口服、靜脈輸液等其他給藥方法,它可以更快抵達病變部位,藥物損耗更少,局部藥物濃度高,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且由於它可以直接抵達病變部位,它所需的劑量比起其他給藥方法更少,相應產生不良反應的機率也會減少。
所以,各位寶爸寶媽不必視「霧化」為洪水猛獸,它只是在寶寶出現呼吸道或者肺部疾病時,醫生根據寶寶的病情給出的最優解而已。
哪些疾病可以做霧化?
不是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要用霧化治療,對於普通感冒的咳嗽一般是不需要霧化治療的,根據2016年9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和2019年5月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發布的《霧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藥物治療中應用專家共識》來看這些疾病可以做霧化:
1
兒科相關呼吸系統疾病
可採用霧化治療的兒科疾病主要包括:哮喘急性發作期和非急性發作期 、咳嗽變異性哮喘 、感染後咳嗽、嬰幼兒喘息急性期和緩解期 、肺炎支原體肺炎急性期和感染後恢復期、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氣管插管術中和術後等 。
2
急性會厭炎
急性會厭炎是耳鼻咽喉科急診常見的危險重症,起病突然、進展迅速,非常容易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如果處理及時,方法得當,多數能夠治療痊癒,但是因急性會厭炎而導致死亡的病例,卻屢見不鮮。
急性會厭炎起病後可發展迅速,治療上應首先全身應用足量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進行抗感染及抗炎治療。
另外,霧化吸入療法在急性會厭炎的治療中也有較為重要的作用。霧化吸入可以起到有效減輕局部黏膜充血水腫、抑制黏液高分泌、緩解咽喉腫痛和稀化黏液的作用。
3
小兒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聲門區為主的喉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兒童常累及聲門下區黏膜和黏膜下組織。好發於6個月~3歲,多為病毒感染引起,可繼發細菌感染。
與成人相比,小兒急性喉炎更容易發生喉梗阻且進展迅速。霧化吸入作為輔助治療,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氣道黏膜,可顯著減輕喉部水 腫和炎症,解除氣道痙攣、稀釋痰液、改善通氣。
霧化一定都是使用激素嗎?
很多寶爸寶媽一聽做霧化,第一反應都是使用激素藥物,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喲!
在2019年版《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對霧化藥物做了特別說明,主要有以下包括3類:
1、支氣管擴張劑,主要作用就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擴張支氣管,緩解氣流受限。
2、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目前最強的氣道局部抗炎藥物,它通過對炎症反應所必需的細胞和分子產生影響而發揮抗炎作用,有效控制寶寶的喘息及咳嗽症狀。
註: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當然不是百分百安全無副作用,它會有不良反應。但是與全身用糖皮質激素比較,ICS 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較好。但由於給藥方式的特殊性,ICS 吸入後沉積在口咽部、喉部可造成局部不良反應,使用後立即漱口和漱喉,可有效減少局部不良反應。長期研究並未顯示小劑量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對兒童生長發育、骨質疏鬆、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黏液溶解劑,具有較強的黏痰溶解作用,而降低痰液的黏滯性,並使痰液化而易咳出。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用於霧化治療的支氣管擴張劑、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和黏液溶解劑大部分是處方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各位寶爸寶媽不要自己隨意使用!
註:處方藥(Rx),是指有處方權的醫生所開具出來的處方,並由此從醫院藥房購買的藥物。這種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潛在的影響,用藥方法和時間都有特殊要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而且霧化吸入的應用、用法、用量,會根據疾病的不同和個體差異而不同,還需要經過醫生診斷指導才可以使用!還有非霧化吸入製劑是不能用於霧化吸入治療喲。
家庭可以使用霧化嗎?
在家庭中開展霧化吸入治療,可大大提高給藥的及時性、方便性和舒適度。與大部分醫院採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器一樣,在家庭中實施霧化吸入治療,其療效與在醫院霧化治療一致。
寶爸寶媽們不需要帶著寶寶每天來回跑去醫院,節省時間的同時,也避免了交叉感染。寶寶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進行治療,能更好地配合吸入,避免因恐懼造成的哭鬧。
當寶寶出現喘息等症狀時,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予霧化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霧化的用藥、用法、用量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要自己隨意增減藥物種類和劑量,也不要隨意縮短和延長霧化使用時間。
家庭使用霧化的注意事項
1
霧化吸入治療前:
霧化吸入治療前一個小時不應進食,要清潔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殘渣,以防霧化過程中氣流 刺激引起嘔吐。
不抹油性面霜;以免藥物吸附在皮膚上。
寶寶要保持情緒穩定,不要大吵大鬧,要保持呼吸平靜,如果寶寶哭鬧不願意進行霧化治療,應該暫時停止霧化治療,待寶寶安靜後再進行,因為寶寶哭泣時呼吸短促,無法使藥物到達肺部。
2
霧化吸入治療時:
採用舒適的坐位或半臥位,用嘴深吸氣、鼻呼氣方式,進行深呼吸,使藥液充分達到支氣管和肺部。並且密切關注寶寶霧化吸入治療中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
寶寶出現急劇頻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如是霧化吸入過快或過猛導致,應放緩霧化吸入的速度。
如寶寶出現震顫、肌肉痙攣等不適,不必恐慌,及時停藥。恢復後隨訪時告知醫生。
如寶寶出現呼吸急促、感到睏倦或突然胸痛,應停止霧化治療並立即就醫。
3
霧化吸入治療後:
使用面罩者,及時洗臉或用濕毛巾抹乾凈口鼻部以下的霧珠,以防殘留霧滴刺激口鼻皮膚,引起皮膚過敏或受損。
特別小的寶寶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後,再適量喂水,特別是使用激素類藥物後,以減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積,減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及時翻身拍背有助於使粘附於氣 管、支氣管壁上的痰液脫落,保持呼吸道通暢。
最後霧化吸入裝置應該專人專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後需要根據儀器說明進行清潔,並乾燥存放以防受到污染後成為感染源而影響治療。
關於霧化各位寶爸寶媽們都了解嗎?如果記不住上面這麼多內容,那就記住下面這段話:
寶寶生病要不要霧化治療?霧化只適用於寶寶的一些特定疾病,至於哪些特定疾病,七大姑八大姨、網上。。。他們說了都不算,醫生說了算!
寶寶霧化要用哪些藥物?霧化藥物大多是處方藥,代購、微商、長輩。。。他們說了不算,醫生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