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澀
周迅新劇《不完美的她》出師不利。
集結了周迅、惠英紅、趙雅芝這樣的神仙陣容,將虐童、遺棄、縱火等具有社會話題或者現實意義的事件交互穿插,不得不說,《不完美的她》從一開始,就帶著進一步推高網劇天花板的野心而來。
然而,實力配不上野心。截至目前,《不完美的她》豆瓣評分已經降至6.8,據貓眼網劇熱度榜單顯示,其熱度值僅在上線第三天占據top2,大多數跌出前三之外。強大卡司、精良製作、嚴肅敘事,一次次提升了觀眾的期待值,人們急需一部「高配劇」為略微低迷的市場響徹一劑悶雷。而《不完美的她》從播出效果來看,如同匯入汪洋的一泓細流,未激起千層波浪。
《不完美的她》改編自豆瓣9.4分的日劇《母親》,另外還有評分8.6的韓國改編版,以及在今年三月份上線的泰版,可見原作文本魅力之深,以及講述「母愛本性」這一故事價值觀的普世性。不同的是,其他三個版本的「母親」皆是孩子的代課老師,而《不完美的她》則捨棄了這一設定,其一是避免了不必要的爭議,其二是增加了林緒之(周迅飾)與穆蓮生(陳思諾飾)之間彼此選擇的戲劇性和宿命感。
而拋開卡司光環與原版神作,《不完美的她》到底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周迅飾演的林緒之為觀眾構建了一個壓抑、封閉的精神異托邦。
我們先來看林緒之的人設,「由養母撫養長大,被親生母親拋棄的經歷讓她性情孤獨,不善與親人朋友相處。直到在一次偶然遇見了蓮生,才覺得『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從此開始與蓮生相互溫暖、彼此救贖」。
如福柯所說,現代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規訓機器,人們被眾多的規則所束縛。因此,林緒之為求得一絲自在的生存空間,就不得不向內挖掘,為自己搭建一個精神異托邦。而穆蓮生就是這個精神異托邦里,她唯一的夥伴與救贖對象。
一個本就支離破碎的人,去拯救另外一個脆弱的靈魂,既傳達出了外在世界的危機四伏,又拋給了觀眾值得追蹤的故事線索——兩個如此缺乏安全感的人能否相互拯救?她們又是憑藉著怎樣的力量彼此支撐?
其實,異托邦的文本構建有較多實例。比如韓國懸疑劇《信號》以平行時空為概念,通過一部老式對講機連通兩個不同時空,懸念不僅僅是案件本身,還有因為兩個時空的連接不斷改變的歷史,以此偵破韓國真實存在懸而未決的案件。《信號》雖廢棄了時間的流逝,但仍不妨礙將其歸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不完美的她》則是以存在於兩人之間的精神勾連搭建異托邦。觀眾在觀劇時可以忽略林緒之與穆蓮生屢次偶遇的合理性,也可以不在意穆蓮生繼父對其較為變態的虐待方式是否會發生在本土。因為螢屏前的我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穆蓮生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絕望與無助,周迅的演技也可以讓我們相信她與穆蓮生的宿命感,甚至將穆蓮生看作世間的第二個林緒之或者是內心的小林緒之。
但為何《不完美的她》沒有同《信號》一樣,以其事件的社會性與話題度成為一部具有現實力量的口碑作品呢?
如果《不完美的她》是一部僅有「林緒之與穆蓮生彼此救贖」這一條主線的120分鐘的電影或者八集短劇,那或許會成為一部很好的心理劇或藝術電影。但是劇中插入了以田放(黃覺飾)為中心的男性角色,為主線故事做輔助或形成反面力量,則敲碎了林緒之搭建起來的異托邦,將觀眾拉回「懸浮」的危機現實。
從精神夢境走向現實世界,觀眾就不得不直面劇中多處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比如田放作為自媒體人為何比警察消息來源還要靈通,比如林緒之的父親與穆蓮生繼父等「反面角色」是如何順利合作的……一切經不起推敲的現實劇情與林緒之精神救贖的主線,產生了割裂感,虛幻空間的建立並沒有一個足以相對應的真實空間,衝散了《不完美的她》整部劇的氣質與主題。
《不完美的她》真的一無是處嗎?並不,這部劇繼「大女主劇」之後,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劇集,無論對女性生存狀況的關注,還是對當代女性思想的反映,都是在立意上的一次創新。
「瑪麗蘇」劇曾經紅遍一時,這種女主在故事進展中往往一路綠燈,在男主與男配的幫助下屢獲新生,最終愛情事業雙豐收。這類「瑪麗蘇」女主只不過由灰姑娘過渡成了「大女主」,實則並無二般,是創作者打著「女性主義」的招牌為觀眾創造的海市蜃樓,忽視了女性在現實社會中通過自我奮鬥獲取的尊重,粗暴地將其歸結為「金手指」或者某些情感關係的建立才得以實現的自我價值。
2018年的一部爆款「爽劇」《延禧攻略》便是如此。細究看來,劇中的一眾嬪妃其實皆缺乏內在的情感邏輯,扮演著幫女主過關斬將的功能性角色,最終以女主獲得了皇上的真心,進而獲得了權力的勝利,而取得角色的進階式成功,踩中了觀眾的審美風向,實則無法使觀眾產生任何內在共鳴,只能成為一時的靠情緒買單的作品。
其實周迅的上一部網劇(後台播)《如懿傳》其原著文本,也有與《甄嬛傳》《延禧攻略》類似的故事線索,但是由於導演對主題的重新定位,以及周迅的表演方式,讓《如懿傳》換了一種劇作氣質。周迅在演繹如懿這一角色時,以雲淡風輕的旁觀者姿態與困在局中的悲劇宿命,將故事引向對「蘭因絮果」的悲劇婚姻與扭曲人性的殘酷皇權的哀嘆上,算是為「大女主劇」換了個樣貌。
當然,因為《如懿傳》故事本身的背景束縛,還無法更好地展示女主的現代思想與眾生平等的價值觀念。但可以看出,周迅在選劇時,有意避開掩人耳目的「偽大女主」作品,而選擇更有深度、更值得挖掘的女性劇集。
在《不完美的她》中,當田放想要勸阻林緒之歸還蓮生時,林緒之反問道:「希特勒小的時候你會殺了他嗎?」得到肯定回答後,林緒之又追問道:「所以你會殺一個小嬰兒?」田放急忙否認後,林緒之卻說,「他可是希特勒啊!」一連串的逼問,把田放問蒙了,然後轉身離開。這雖然是個老舊的梗,但是不得不說,國產劇中卻極少出現這樣智商在線,自己解決問題的女性角色。
袁玲(惠英紅飾)的丈夫讓她放棄養女時,她選擇獨自撫養三個女兒;林緒之的生母鍾惠(趙雅芝飾)雖是隱忍堅強的傳統女性,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也不會隨便求人幫忙,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保護女兒;林緒之的閨蜜高山(童瑤飾),發現男友感情不專一,她果斷分手,不給「渣男」任何PUA的機會……《不完美的她》這些將女性作為個體的性格體現,是值得鼓勵的創作手筆。
不過,也因為國產劇對此類女性角色刻畫的陌生,《不完美的她》出現了部分偷懶,比如男友向女友炫耀自己在外面很受歡迎,女友反問,「你只是沒出軌,還要我給你發朵小紅花嗎」等台詞,疑似抄襲《公關危機》。這也說明,此類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但在國產劇中鮮見的女性形象,需要給予更多塑造的空間,將女性作為個體平等對待的「她劇集」也應鼓勵創作。
「她本該是更偉大的演員的一生。」這是黃磊在形容周迅時說的一句話。至於為何是「本該」,而不是「將來」,這裡面或許隱藏著對好劇本難求的認知,或許還有資本綁架下的影視行業「只有產品無作品」的無奈。
近期播出的《不完美的她》和《重生》比較類似,影后和影帝的加持,原作或前作的高口碑鋪墊,文藝懸疑風的運用,都具有深度的故事內核等,除此之外,口碑也都與預期值不符,呈下滑態勢。
周迅與張譯的網劇進擊之路都未能走得順暢。但這其實也並不是他們兩個人的困境。
幾年前的一檔演員類綜藝節目,讓很多人感嘆「好演員的春天來了」,去年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更是讓觀眾看到了「巔峰」的演員陣容,「好萊塢的寵兒」李冰冰、「國寶級演員」張國立、「金馬影后」馬思純、多次入圍國際電影節的秦昊等演員的加盟,被網友稱為「大神下凡」。但尷尬的是,當節目真的集結了這樣一批演員後,最終發現並沒有多少相匹配的文本可以給到他們。
《夏洛特煩惱》《無名之輩》《半生緣》《秋菊打官司》《王貴與安娜》……一系列用不同的方式演繹過數次的劇本片段再次搬上「巔峰對決」,複製與模仿著甚至算不上經典的劇情,還有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文本價值取向,以及演員本身氣質不適配的角色等,都在揭示著再豪華的陣容也難以促成一部好作品,配得上他們的劇本少之又少。
這些早有成就傍身的演員,他們的年紀才正值盛年。我們沒有理由將這些演員奉上神壇,然後束之高閣,他們的演藝生涯是值得被珍惜的。只是不知道,等待他們的下一個優質劇本什麼時候可以出現。
不過好在,他們這樣的頂級演員是有藝術追求的。回顧周迅近幾年的作品,文藝動作片《明月幾時有》,與秦昊領銜主演的劇情電影《你好,之華》,與吳鎮宇、祖峰領銜主演的懸疑犯罪電影《保持沉默》等,皆不屬於熱門類型,甚至偏冷門,但只有拋開這些商業因素的影響,才能真正碰到一個值得付出的作品,貢獻下一個讓觀眾留在心裡的藝術形象。
希望這樣的劇本,不要讓他們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