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今天,華語影視業第一人,達則兼濟天下的邵逸夫逝世

2020-01-07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長大不成人)

6年前的今天,華語影視業第一人,達則兼濟天下的邵逸夫逝世

1907年11月19日,邵逸夫出生於浙江寧波,共四兄弟。家裡世代為商,父親在上海商界頗有影響力。1920年父親在上海病逝,康有為等人還為他題辭致哀。

父親去世後,邵家逐漸敗落,最後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劇院。四兄弟商量後,毅然賣掉了僅有的房子,舉家搬進了「笑舞台」。他們決定破釜沉舟,不繼承父業,轉而投身於娛樂圈。1925年(18歲),邵家兄弟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

(邵逸夫年輕時)

1927年(20歲),6家電影公司聯合起來,成立「六合影業」,目的是為了圍剿天一電影。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場記錄在案的商戰——「六合圍剿」。

六合與發行商簽訂合約時,要求「六合、天一」只能取其一。六合占據當時中國大半的電影市場,各個發行商都不敢得罪,只好紛紛拒絕經銷天一的影片。

(邵氏兄弟)

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和三哥,決定南下新加坡開拓南洋電影市場。邵氏兄弟帶著僅有的一架破舊的無聲放映機和「天一」的影片,在舉目無親的南洋鄉村進行巡迴放映。

邵氏兄弟備嘗艱辛,歷經了很多磨難,二人背著放映機,幾乎跑遍了當地的每個橡膠園、每個村莊。

1929年(22歲),邵氏兄弟決定拍攝有聲電影。1930年,邵逸夫與三哥倆人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邵逸夫與李小龍合影)

1931年(24歲),邵逸夫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途中輪船觸礁沉沒,命不該絕的他抱著一塊小舢板,在茫茫大海上飄了一夜後獲救,並從美國好萊塢買回所需的「講話機器」。邵逸夫從美國回到新加坡後,在他的電影院裡安上了有聲設備。

1932年,「天一影業」決定遷往香港發展,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他高價請來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自任製片和導演,拍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時。

1948年(41歲),「南洋影片」改名「邵氏父子」。1957年,邵逸夫新建了邵氏影城,規模宏大,氣勢恢宏,被稱為「東方的好萊塢」,從這裡拍攝的影片源源不斷地流向邵氏電影發行網,每年高達40多部影片。如今,這裡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視拍攝製作基地。

(邵氏的標誌)

邵逸夫非常勤奮。他號稱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平均每年看700多部電影,曾經一天看9部完整的電影。他精通電影全過程,從導演到化妝,樣樣在行。他經常親自上陣,對於影片的質量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邵氏出品,必屬精品」深入人心。

70年代,邵逸夫創辦了TVB,邵逸夫是最大股東。他前後執掌TVB40年,在香港歷次收視大戰中屹立不倒。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香港華語影視名人,或多或少都跟邵逸夫這個名字有聯繫。

後來,邵逸夫集中力量經營明珠台和翡翠台,其收視率長期在香港獨占鰲頭。此後,邵逸夫開展多元化經營,投資房產物業、股票市場等,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的前列!

邵逸夫被稱為「華語影視大亨」,邵氏電影(SB)主宰亞洲電影市場長達半個世紀。邵氏的經典作品、明星演員層出不窮,如《上海灘》《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等巨製,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苗僑偉、湯鎮業等「五虎將」,汪明荃、趙雅芝、鄭裕玲、陳玉蓮、劉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

TVB的演員

同時,邵逸夫「達則兼濟天下」,心懷中華,多年來為內地、香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捐助,達數十億。邵逸夫捐贈的教育資金,遍布神州大地,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逸夫樓」,達3萬座,令人不可思議!

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四川雅安地震時,邵逸夫各捐贈一億港幣。

(遍布全國的逸夫樓,達3萬座)

邵逸夫捐建的逸夫樓

2002年,他創立「邵逸夫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獎金100萬美元。後來獎金增至120萬美元,巨額獎金足以媲美被視為國際最高自然科學獎項的「諾貝爾獎」,因而被稱之為「21世紀東方的諾貝爾獎」。

邵逸夫獎

2014年1月7日上午6時55分,邵逸夫於家中安詳去世,終年106歲。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59篇作品,營員「長大不成人」的第25篇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HXCgm8BMH2_cNUgsi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