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辰星)
馬德華:中國最成功的丑星,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演活了豬八戒
86版《西遊記》自開播以來,火爆至今,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是世界上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它創造了影視神話,成為了幾代人的童年回憶。
《西遊記》的四個主角,各有特點,唐僧的儒雅,孫悟空的正義,豬八戒的憨厚,沙和尚的忠誠,每一個角色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
(86版西遊記劇照)
1945年8月11日,馬德華出生於北京,籍貫山東武城,回族人。家裡經商,父母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非常希望孩子有學問,出人頭地,特意取名「德華」,寓意「厚德載物、才華橫溢」。
父親特別喜歡武術,於是也督促馬德華無論冬夏,堅持練習。生性活潑的馬德華很快就愛上了這項舞刀弄槍的運動。父親見狀更是興奮,帶他到處拜師學藝,參加體校、武術隊等。
(年輕時期的馬德華)
馬德華練武后不久,一次無意接觸到了京劇。他立刻被光彩奪目的戲服和角色所吸引,看得如痴如醉,還曾因聽戲耽誤了上課,被父親暴揍一頓。
1960年(15歲),馬德華瞞著父親,報考了中國京劇院學員班。幾個月後,他被錄取。父親知道後,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經過家裡人輪番勸說,父親才勉強同意,但提出要求:「無論多遭罪,你都不能從京劇院退回來!」
(馬德華劇中和現實照對比)
於是,馬德華進了京劇院學習。1963年(18歲),馬德華畢業,分配到北京京劇團。後來,中國京劇院與北方崑曲劇院合併,馬德華被調去學習崑曲。馬德華沒有如願當上他夢想的武生,而一直安排演不起眼的丑角,心情十分低落。
馬德華在成名後說:「「我非常感謝一位昆丑老師,他對我說,這戲台和世界一樣,沒有那麼多英雄好漢,咱們雖然是丑角,但我們是詼諧、可愛,只要你用心演,丑角也會發光。」馬德華聽後深受啟發。
從此,他放下包袱,努力觀摩學習前輩的資料,琢磨怎麼把角色演活。功夫不負有心人,馬德華一上台,就能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
(86版西遊記劇照)
1982年(37歲),北方崑曲劇院決定排演《孫悟空大鬧芭蕉洞》,急需一名丑角豬八戒,馬德華當仁不讓,第一次飾演了「豬八戒」。演出相當成功,馬德華在劇團里名氣大振。
同年,電視劇《西遊記》公開招選演員,大家都推舉馬德華去試一試。《西遊記》導演楊潔面試馬德華非常滿意,當場定下由馬德華飾演豬八戒。
(86版西遊記的豬八戒)
拍攝《西遊記》是漫長的過程,長達6年。在這6年里,他們輾轉了19個省市進行拍攝,無比艱辛。
相比而言,豬八戒的角色是最辛苦的。光豬八戒的「大肚子」就有10斤多,就好比裹了幾層棉被,夏天起滿痱子。除了「大肚子」,還有大耳朵、大鼻子,都是用膠水粘在皮膚上的。每次補妝,都要從皮膚上撕下,補好妝後,再重新粘上去。所以每次補妝,都是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馬德華在補妝)
最難的還是經常一天不能吃東西。由於面具的特殊性,為了省得反覆化妝,馬德華和「猴哥」只能一起挨餓,直到一天的拍攝完成後,才能卸妝吃東西。
在拍攝過程中,馬德華非常「玩命」。一次「飛行」時,鋼絲突然斷裂,馬德華被狠狠地摔在地上;一次在與妖精打鬥時,他的後腦勺被「武器」砸傷;一次牽「白龍馬」時,被踢到骨裂;一次他掉進都江堰,險些被江水沖走.......
(馬德華險些被沖走)
在孫悟空降服豬八戒時,有一幕是孫悟空火燒豬八戒住所。為了使大火逼真,導演在馬德華身邊點著了兩桶汽油。火浪迅速撲向馬德華,燒得他連蹦帶跳。馬德華強忍疼痛,直到導演喊停,才就地打滾,把火給滅了。
在被工作人員救起後,他笑著說道:「我差點就變成烤乳豬了。「
拍攝《西遊記》的6年,馬德華可謂真的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
(30年後的師徒四人)
1988年2月1日,《西遊記》正式開播,好評如潮,轟動全國。幾乎每年的寒暑假,都會重播。《西遊記》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是世界上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成為了幾代人無法忘懷的童年回憶。
馬德華把豬八戒的憨厚、貪婪、好色的性格塑造的淋漓盡致,深受人們喜愛。由於豬八戒的角色太深入人心,此後馬德華很少再接其他角色的戲,基本上一直圍著豬八戒打轉。
2019年(74歲),馬德華完成自傳《悟能》,繼續書寫著豬八戒的傳奇。
(86版《西遊記》劇照)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753篇作品,營員「辰星」的第14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