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只活了31歲,只捐了780英鎊,卻造就了世界最頂尖的大學

2020-09-24     萬象歷史

原標題:哈佛:只活了31歲,只捐了780英鎊,卻造就了世界最頂尖的大學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寧馨兒)

哈佛:只活了31歲,只捐了780英鎊,卻造就了世界最頂尖的大學

約翰·哈佛,1607年11月26日出生於英格蘭的南華克(今倫敦泰晤士河南岸地區),是家裡9個孩子中的第4個。父親是一個屠戶和酒館老闆,據說與莎士比亞是朋友。

1625年(18歲),一場大瘟疫奪去了父親和4個兄弟姐妹的生命,母親改嫁,哈佛繼承了父親非常可觀的遺產。

1627年(20歲),哈佛到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學習。這是一所信奉清教教義的學院,哈佛是學院的模範生。1631年(24歲),哈佛畢業後繼續深造,1635年取得碩士學位,成為職業牧師,即將被派往美洲新大陸傳教。

(歷史畫家Rita Greer所繪大瘟疫時期倫敦街頭的慘狀)

1636年10月28日(29歲),美國麻薩諸塞州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決定每年撥款400英鎊,仿照英國劍橋大學,籌建一所高等學府。學校命名為「新學院」或「新市民學院」,是全美第一所大學。

(1767年,保羅·列維爾筆下的哈佛學院)

1637年冬(30歲),剛新婚不久的哈佛,漂洋過海來到美洲新英格蘭地區的查爾斯頓,即今天的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地區,在該鎮的教會任職助理牧師和教導長老。

1638年9月14日(31歲),哈佛不幸患肺病去世,年僅31歲。

臨終前,他做了兩件事情:一是留下一半財產給太太,並勸她改嫁;二是將自己另一半財產(約值780英鎊)和所有的圖書(約400本),捐贈給了正在建設中的「新市民學院」。

(哈佛大學校園)

這筆780英鎊的巨款,為學校的建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1639年,麻薩諸塞州議會一致決定,將學院改名為「哈佛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哈佛大學。

雖說哈佛學院沒有明確是宗教學校,但事實上學院的領導一直是清教徒,早期的畢業生也均是神職人員。直到70年後,1708年,才有第一個非清教徒的校長上任,哈佛才稍稍從宗教角色中獨立出來。

1869年,查爾斯·艾略特當選為哈佛大學校長。他將課程中的基督教內容刪去,讓學生自願選擇學習宗教內容。他將哈佛的各個機構進行整合,轉為研究型大學,並設置小班授課和入學考試等。他當了40年的校長,使得哈佛大學成了美國最知名的大學。

(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

1884年,為了紀念約翰•哈佛,哈佛大學邀請雕塑家佛朗齊,塑造一座真人尺寸的銅像作為紀念。然而,約翰•哈佛已去世近250年,也沒有他的任何畫像傳世,該如何雕塑呢?

佛朗奇靈機一動,從校園裡找了三個人做模特,塑成了約翰·哈佛像。塑像底座刻著三行文字:約翰·哈佛,創始人,1638。

這座約翰•哈佛的塑像,從此成為哈佛大學具有標誌性的景觀。

(約翰•哈佛的銅像)

但這僅僅三行字,卻一直被人詬病有「三大謊言」:一、銅像並不是哈佛本人;二、哈佛並不是哈佛大內學的創建者,只是一個捐贈遺產的牧師;三、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而不是1638年。

但這並不妨害哈佛大學成為世界最優秀的大學之一。截至目前,哈佛大學共培養了8位美國總統 ,158位諾貝爾獎得主,18位菲爾茲獎得主,14位圖靈獎得主。哈佛大學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大學。

誰能想到,這一切都源於一個31歲的牧師,臨死前捐贈的400本書和780英鎊呢(今約合6700人民幣)?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777篇作品,營員「寧馨兒」的第71篇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hJFv3QBd8y1i3sJkY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