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照文學藝術家
九九重陽節,10名70歲左右的老人不在家過節,而是從北京、濟南、東營等地聚集到嵐山區中樓鎮兩山口村。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給村裡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過重陽節。這群人,老家不是這裡,村裡的老人也不是他們的親屬,那他們為何要千里迢迢而來呢?原來,他們是51年前到村裡下鄉插隊的老知青。
9月9日上午,雖然天氣很涼,但兩山口村敬老院內卻熱火朝天。「老山水老傳統揚中華美德,老知青老鄉親重人間晚情」的條幅格外顯眼。村裡的老人們早早地來到院子裡,等待著當年的小青年。10點鐘左右,知青們陸續趕到。小青年已經是70歲左右的老人了,兩代老人一見面,頓時熱鬧起來,他們又回憶起當年的老故事,交流著老感情,絮叨著互相的關心。
80歲老人何永登對記者說:「當年呀,與村裡人相比,這些知青確實是有知識。他們在村裡,有的擔任了教師,有的當了村赤腳醫生,給村民幫助不小。」
老知青們則紛紛講述起當年村民關心他們的老故事:
「當年鄉下插隊,什麼也不懂。老鄉手把手教我們使用農具。他們的土地,但從來沒有嫌我們來『爭』他們的口糧。」
「有的村民家裡來客人,就叫知青去陪客,為的是讓知青吃頓好飯。」
「下鄉插隊的第一年,恰逢罕見的大雪。是村民扒開房門,才讓我們從屋裡出來。」
「第一年回城,是村民用小推車把我們送到車站。」
10點59分,敬老活動正式開始。他們為村裡35名80歲以上的老人辦了一場敬老宴,每人發了一件暖心襖和一個200元的敬老紅包。知道老人們牙口不好,老知青特地精選了德州扒雞、日照深海魚等可口細軟菜品,可見其用心之細用情之深。
老知青楊琪說:「今天,我們來了10個人,但卻是12個人的心意。我的愛人是和我一起來兩山口插隊的知青,我們在這裡相識相愛,但她幾年前癱瘓在床不能前來。另外,老知青劉波於今年1月因病去世,遵照劉波遺囑,由同為本村知青的劉波遺孀路傳玲攜子將4000元遺體捐獻補償金全部贈予給兩山口的老人。
老知青鄭孔強與何生老人
對於因身體原因不能到場的老人,知青們還登門看望。在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人何生家中,老知青鄭孔強與臥床的老人抱頭痛哭。鄭孔強流著淚說:「老哥,去年見你時你還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怎麼今年就病倒了了!」說著,何生老人用盡力氣又哼唱起來。來訪的老知青並沒有告訴老人知青劉波已經去世,當得知自己的1000元救助金是劉波的捐助款時,老人挂念地問:「劉波呢?」劉波的家屬路傳玲與兒子強忍著淚水說:「他有事沒來,我們代表他來看您。」
老知青於勇接受採訪
據悉,當年這些老知青在兩山口多數呆了三四年時間,他們為什麼會對村民有這麼深的感情呢?本次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中國文化國際合作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老知青於勇說:「當年,我們雖然在村裡呆得不長,但那時正是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老百姓淳樸的、無私的關愛。在這裡,我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怎樣做人。」
老知青合影
據悉,老知青們回城以後,始終不忘兩山口的老鄉,回報山村成為他們堅持20多年的自覺行動。2008年他們捐資10萬元建立了老知青助學基金,10多年來獎勵了該村考上大學的30名農家學子,幫扶了5名瀕臨失學的兒童和孤兒。2018年11月他們又建立了15萬元的敬老扶貧基金,並把每年重陽節定為老知青敬老日。他們的敬老活動,還將一直持續下去;他們與兩山口的情誼,也會越來越濃。
老知青董瑛,當年放棄回濟南機會,嫁給了村民,一直工作生活在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