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將至,新的颱風"米娜"也朝我國江浙滬福建等地區氣勢洶洶的趕來。
繼8月份"利奇馬"颱風肆虐我國,造成數百萬民眾受災後,新的第18號颱風"米娜"又來了。
不過此次天賦"米娜"相比較"利奇馬"好了很多,颱風"米娜"的風眼並不會登陸我國大陸地區,不像"利奇馬"。
據中央電視台監測,前兩天今年的第18號颱風"米娜"已經在太平洋西北部洋面上生成,朝著我國東海方向移動,這幾天就會影響到我國台灣、福建、江浙滬等地的天氣。
"米娜"目前移動速度在每小時25-30公里的速度移動,按照"米娜"的預測走向圖可以看到,預計9月30日晚上將路過台灣島北部,然後往浙江沿海過去,10月1號晚上將最靠近浙江和上海地區,風眼在離上海150公里左右的海面上。隨後"米娜"將轉向東北方向移動,朝著朝鮮半島南部和日本西南部一帶過去。
恰逢國慶放假,"米娜"颱風這麼過來一攪局,江浙滬地區都會受到影響。
預計10月1日、10月2日,上海和浙江沿海會有明顯的風雨天氣,陣風可能達到7-11級並伴隨陣雨,江蘇也會有陰天或陣雨,特別是東南部地區有大雨。
靠近內地的地區雖然會受到"米娜"的影響,風力會有增大,下雨氣象倒不是特別嚴重。
颱風的生成主要是在廣闊的太平洋熱帶地區,由於高溫,在大洋上形成強烈的上升氣流,形成氣旋,並帶動水汽不停地凝聚在氣旋內。
氣旋內的水汽和能量越來越大,當氣旋內風速達到33米每秒以上時,就能稱之為颱風或颶風了。
看移動颱風的走向圖可以發現,颱風的走向都是逆時針方向,主要是因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的,北半球的颱風都是逆時針旋轉和走向,而南半球形成的颶風則是順時針旋轉和走向,是不是很對稱呢。
今年是氣候最炎熱的一年,上半年就已經測得今年的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經達到幾百萬年里的最高峰值,上個月地球之肺亞馬遜森林又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了一個多月,使得大氣中CO2進一步增加,世界上第一座消逝的冰川也是今年發生的。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氣候變暖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多的浮出水面,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在急劇的變壞,再不動員起來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