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根據央視網10月27日報道,當天,伊朗軍隊宣布在位於中部省份的伊斯法罕,舉行代號為「力量-1402」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據稱演習要持續兩天,從伊朗官方公開的演習畫面看,伊朗軍隊出動了掛裝接觸-1反應裝甲的T-72S型主戰坦克,BM-21型火箭炮系統,UH-1型通用直升機等,看起來兵強馬壯。毫無疑問,此次陸軍演習和目前正在激化的巴以局勢有著直接的關係。
那麼,伊朗軍隊(尤其是陸軍和革命衛隊)的編制和裝備如何,作戰實力又如何,在當前形勢下能否對部署到中東的美軍和以色列軍隊形成威脅呢?
伊朗軍隊體系
先說伊朗軍隊的軍政、軍令體系好了,在伊斯蘭共和國武裝力量體系下,伊軍形成了兩個基本並行,但是又相輔相成的體系,也就是伊朗軍隊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兩個系統。
伊朗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人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而軍令體系則由伊朗伊斯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領導。值得注意的有兩點,首先是伊朗革命衛隊儘管自成體系,但它的軍令系統理論上是歸屬於伊朗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這減少了其自行其是的風險;其次是伊朗軍隊的軍銜體系非常獨特,最高軍銜僅為少將,比如擔任伊朗軍隊總參謀長的巴蓋里將軍,或大名鼎鼎的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這兩位高級將領的軍銜僅是少將,但事實上這是伊軍的最高軍銜。
蘇萊曼尼
從伊朗武裝力量的編制上看,咱們主要看看伊朗武裝力量的陸軍編制哈,目前伊朗武裝力量總兵力在50到60萬之間,相比於伊朗8000萬的人口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數量,陸上作戰部隊似乎已經放棄了軍編制,以師作為基本戰役軍團,師下轄旅作為高級戰術兵團,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獨立旅的存在,由於伊朗武裝力量較為強調特種作戰能力,因此在其編制表內存在大量的諸如特戰旅一類的編制,以革命衛隊尤甚。
目前伊朗武裝力量的編制表不明,但從2012年左右的編制表看,當時伊朗軍隊編制內下轄四個裝甲師(第16,第81,第88,第92裝甲師),6個步兵師(第21,第28,第30,第64,第77,第84步兵師),2個空降師(特種作戰,第23,第58空降師),兩個獨立機械化旅,兩個獨立步兵旅,三個獨立裝甲旅和六個空降特戰旅,裝甲師和步兵師編內均下轄多個步兵旅和裝甲旅。
伊朗革命衛隊的編制表和伊朗軍隊比較類似,在2012年左右下轄兩個裝甲師,兩個步兵師,五個步兵旅和五個特戰旅,此外革命衛隊還有兩個特殊單位存在,其一是負責伊朗政界、軍界、宗教界和科技界高層警衛工作的馬赫迪輔士隊,其二就是近年來橫行中東,在蘇萊曼尼將軍的領導下建立起了橫貫伊朗,穿過伊拉克到敘利亞,南延到巴勒斯坦和葉門的抵抗之弧的聖城旅(Quds),該部雖然名義上只是旅,但事實上編制規模龐大,內部機構設置合理嚴密,完全是一支具備極強的海外情報和作戰能力的、可以獨立遂行戰略任務的戰略軍團。
伊朗武器水平
伊朗武裝力量地面作戰部隊的裝備如何呢?目前伊朗軍隊的主戰裝備,還處於第二代和第三代混用的狀態下,有少量自行研製和組裝的產品,但大多裝備都依賴進口,或者依然在使用巴列維王朝時期的舊貨,比如作為其主要裝甲作戰裝備的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車:
目前伊朗地面作戰部隊的主戰坦克主要包括480台T-72S主戰坦克,這是T-72B型主戰坦克的外貿版本。剩下的基本都是從蘇聯進口、或者從伊拉克繳獲的T-54/55中型坦克,還有巴列維王朝時期剩下的「奇伏坦」坦克、M48/M60坦克等老式型號,總數大概在1000輛左右。
伊朗卡拉爾坦克
伊朗地面部隊正在試圖開發自己的主戰坦克,比如外形和美製M1A1迷之相似,但是仔細一看使用了一門125毫米2A46M型坦克炮的佐勒菲卡爾坦克,比如外形和俄軍T-90M有些類似,但是在反應裝甲外形上大相逕庭的卡拉爾主戰坦克等。伊朗軍隊可能打算用這些坦克,來整體替換那1000多台舊式坦克,但在替換完成之前,坦克部隊裝備整體落後的現狀無法改變。
伊朗BMP
伊朗陸軍的步兵戰車和裝甲車問題也是一樣的,目前只有400多台BMP-1/2型步兵戰車,200多台作為美國剩餘產品的M113系列裝甲車,還有幾百台BTR系列輪式裝甲車,所有的步兵戰車和裝甲車總數加在一起不超過1200輛。且相比坦克,伊朗的步戰車、裝甲車基本為第二代裝備,技戰術水平更為落後。
伊朗地面部隊的炮兵和防空兵(伊朗的防空軍屬於獨立軍種)裝備也不好,目前伊朗地面部隊的炮兵還沒有實現自行化,主戰裝備以各種牽引炮為主,型號也是新老混用,美蘇口徑混雜。比如在旅屬壓制火炮上,伊朗軍隊就同時裝備有美105毫米口徑榴彈炮和蘇D-30型122毫米口徑榴彈炮,在師屬壓制炮兵上,伊朗軍隊又同時裝備有少量的蘇制152毫米榴彈炮和美製M114型155毫米榴彈炮,而且還自己研製了雷霆-2型155毫米自行火炮,性能估計和M109A2/A3比較類似。
巴瓦爾-373
在防空部隊上,伊朗武裝力量的防空部隊同屬伊朗軍隊、伊朗革命衛隊兩個體系,防空系統也一樣雜七雜八,既有巴列維王朝時期剩下的MIM-23「霍克」防空系統,也有從俄羅斯進口的S-300PT/PM系列防空系統,還有比如自行研製的、據說性能對標S-300PM2的「巴瓦爾-373」防空系統等。值得注意的是,伊朗革命衛隊似乎還專門搞了一套自己的防空系統,比如伊朗武裝力量的道爾-M1全部都歸革命衛隊所有,又比如伊朗的「三月三」防空飛彈系統等,也都是伊斯蘭革命衛隊自己搞出來的。
伊朗軍隊的作戰能力
弄清了伊朗地面作戰部隊的大致編制和主戰裝備後,我們對伊朗地面作戰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有怎樣的評價呢?大伊萬的觀點是作戰能力在中東地區尚可,但是在大規模地面戰的情況下,面對以色列軍隊尚有差距,如果面對以色列軍隊和美軍的空地火力,則伊朗地面作戰部隊的劣勢較大:
首先是單件裝備性能較為落後,部隊機械化率不高。伊朗地面部隊中還有大量諸如T-54/55和M58/60一類的東西充數,作為第三代主戰坦克的T-72S和「卡拉爾」數量較少,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且難以快速補充,打大規模陸戰的能力差。步兵戰車和坦克之間的比例不恰當,步兵戰車的規模太小,比如真正能稱得上步兵戰車的BMP-1/2甚至只有400來台。這讓伊朗陸軍的諸多裝甲師,機械化旅等等,從裝備上來看,大機率都是只有一個坦克營作為核心,剩下靠少量步兵戰車或者裝甲運輸車,甚至直接坐著卡車機動的,合成化較低,裝甲進攻能力較弱的准機械化旅。至於剩下的步兵師和步兵旅等等,估計就是單純的有點T-54/55坦克,剩下的是乘車甚至徒步步兵,這些部隊的合成化程度較差,機動作戰能力不強,裝備性能相比以色列和美國陸軍存在較大差距。
其次是伊朗陸軍的炮兵和防空兵作戰體系建設存在較大問題,伊朗陸軍炮兵部隊自行化能力很差,數字化炮兵建設和炮兵精打能力聊勝於無,嚴重缺乏堪用的身管式火炮和遠程火箭炮。以俄烏軍事衝突的經驗來看,炮兵作為現代戰爭中陸軍的主要火力輸出端,需要將機動戰和火力戰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實現高度整合,以最大限度壓縮炮兵火力殺傷鏈的構築速度。以伊朗地面作戰部隊炮兵的信息化、自行化程度,很難做到這一點,戰場表現不會超過烏克蘭陸軍炮兵;
伊朗洞庫里的F-4
防空兵的建設更是問題巨大,伊朗防空部隊最大的問題是伊朗防空軍,革命衛隊防空部隊,伊朗空軍三足鼎立,互相都各成體系,似乎無法實現空防信息態勢感知的高度整合。這對於極其強調信息整合、形成統一的空情態勢感知圖像、實施高度集約化的作戰指揮的防空作戰,帶來的問題是非常致命的。不僅會出現裝備重複建設的問題,在防空火力運籌、火力銜接、敵我識別方面都會遭遇許多原本不存在的問題,這個水準的伊朗防空部隊,想要對抗美國空軍和以色列空軍,問題還是非常大的。
因此整體來看,大伊萬並不認為,如果要在正面戰場打正規作戰,伊朗地面作戰部隊能夠在大規模交戰中擊敗以色列軍隊,尤其是有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介入的情況之下,伊朗軍隊更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其戰場表現怕不會比薩達姆的伊拉克軍隊好到哪裡去。伊朗軍隊在伊斯法罕搞的這次軍事演習,當然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但也僅僅是只有一些威懾作用了。伊朗軍隊要成功介入目前的中東局勢,而且還要做到有所作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和以色列、美國打大規模的正面交戰,還是要按照持久戰、消耗戰的思路,來持續對這兩個耗不起的對手的作戰能力進行消耗。
從這個意思上,大伊萬認為,目前對伊朗最為重要的武裝力量,並不是它的軍隊,而是伊斯梅爾少將領銜的革命衛隊聖城旅,還有遍布中東地區的游擊隊,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