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最近有兩件事情上了熱搜,一是電影《消失的她》,二是台灣娛樂圈爆出的瓜。
這兩件事情的背後,很多人都感嘆:再也無法相信,這個世界,還有什麼真正的感情。
做情感自媒體這麼多年,得到的一個基本結論是:
越是對感情認真的人,越是容易傷得很深;越是對感情抱有美好幻想的人,越是最後弄得自己支離破碎的人。
很多人說,他們真的再也不想結婚,因為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足夠幸運,能夠在千萬分之一的機率里,收穫愛情的幸福和甜蜜——內心越是渴望得到的,其實就越是擔驚受怕,感情就是如此。
而那些經歷過感情重創的人,則更加不敢相信感情,甚至不敢相信人性——不是因為他們不期待人性的美好,而是因為他們不敢再期待人性的美好。
如果一個人曾經被感情深深傷害過,即便ta對感情有各種期待,也不敢輕易再涉足,因為傷不起。曾經所經歷和遭遇的,能夠走出來就已經是萬幸,如果再來一次,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得下去——這就是大多數經歷過感情創傷的人,真實的心理。
在這個年代,感情似乎真的不值一文,你真心誠意對一個人,或許反而會成為這個人傷害你最大的利器,這其實是很可怕,也很可悲的——傷害你的,最後居然是自己的善良、真誠等等,這些原本應該帶給自己正向反饋的好的部分,居然成了傷害自己最大的「幫凶」,想到這些的時候,你是很難原諒自己曾經的愚蠢無知,更是很難知道自己將如何面對往後餘生。
如果你經常看各種媒體,你會發現,接受到的,都是各種不停地衝擊你價值觀、感情觀的社會新聞,不是這個背叛了誰,就是那個算計了誰;不是這個為了上位而出賣自己,就是那個為了低級的慾望而無下限的行為……
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包括曾經我們敬重的那麼多職業中的人,也都已經變得獸性十足;各種直播間、短視頻里,為了一夜成名,獲取利益,各種擦邊,各種無節操——每天看到這些,聽到這些,大概很難有人會相信,這個社會,還有什麼忠誠,還有什麼底線,還有什麼自律,乃至;還有什麼做人基本的廉恥。
活得通透的人說,智者不入愛河。只有傻瓜才相信愛情,世間所有的非血緣關係,說到底都是各取所需而已,男女關係更是如此。靠責任、擔當、自律等維繫感情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復返,那些還念叨這些的人、還期許這些的人,都是秦始皇陵里一尊尊布滿了塵土的兵馬俑,跟不上這個時代,註定要受到這個時代的嚴懲……
為什麼現在背信棄義、背叛感情的故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根本上,不是因為人們「思想開放」了,而是因為,人們內在的觀念改變了,所謂「三觀」,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無所謂的,大家的認知不同了,利益為王,其它算什麼呢?
所以,你還相信真摯的感情嗎,你還敢相信真摯的感情嗎?
是的,這可能就是現實,如果你接受這樣的現實,當然就得做出某種選擇,要麼屈從於現實,這樣就可以讓自己活的相對洒脫;你也可以保持自我,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真正的英雄主義,是看透現實以後,依然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熱愛和真誠」。
物以稀為貴,好的感情,確實已經是一種稀缺品,在這個時代更顯難能可貴;好的感情,不是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得到,她需要兩個同樣具有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人,而你唯一能夠做到的,只有自己的部分,另一半,只能隨緣。
在古代西方的神話中,人本來是四腳四手兩個人的,後來,上帝覺得人太完美了,所以將人一分為二,而我們終其一生,就是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當我們有幸能夠遇到這另一半的時候,我們的人生才是完美了,我們的人生也就完美了。
所以,如果你對感情仍然抱有期待,抱有期許,那麼,希望你能繼續堅定自己,既要有堅持的勇氣,又要有承受得起因為堅持可能遭遇的「代價」——如果你願意相信,世間有一個你,也必然有另一個的「自己」,那麼,就繼續等待這另一半的出現,得之我幸,得不到,我並沒有失去什麼,我仍然還是最初的自己。
人生有很多有趣的邏輯:你想找到一個好的人,你首先得是一個好的人;但如果你是一個好人,就往往容易受到壞人的傷害——這句話,不知你是否認同,又怎麼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