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ASLA學生競賽綜合設計類作品解讀丨亞諾瑪米人權利的恢復:植物矩陣治理汞污染

2023-12-01     UniDesignLab

原標題:國際ASLA學生競賽綜合設計類作品解讀丨亞諾瑪米人權利的恢復:植物矩陣治理汞污染

轉自:交大設計

獲獎速遞

近日,一年一度的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揭曉了2023 ASLA學生獎,共有30個項目從全球372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獎。其中,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生薑宇馨、胡瑩婕參與的作品《亞諾瑪米人權利的恢復:植物矩陣治理汞污染》(Reviving Yanomami Rights: Plant Matrix for Mercury Management)獲得綜合設計類最高榮譽——卓越獎。

獲獎頁面

作品名稱:

亞諾瑪米人權利的恢復:植物矩陣治理汞污染

Reviving Yanomami Rights: Plant Matrix for Mercury Management

參與學生:

姜宇馨,桂唯,顏鄭菲,胡瑩婕,萬芸杉,楊史前

指導老師:

李存東

獲獎類別:

綜合設計類:卓越獎

General Design Category:Award of Excellence

作品簡介:

巴西長久以來的的非法手工採礦業所產生的重金屬給當地土著居民及城市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中以小規模採金業過程中產生的汞污染為主,引發了一系列生態問題及當地土著居民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基於該背景,提出了以汞回收為主線的植物生態戰略。

通過研究以懷卡斯河流域為主的的汞生化變化過程,從而確定了汞隨著沉積物在生態系統中經歷的「源,流,匯」三大節點,並採取地形攔截、植物吸收、汞收集和汞回收的策略;輔以土地恢復、森林恢復、土著本地經濟振興等多項策略。

通過地形處理及本土植物的干預,受傷的土地恢復往日的生機。未來的原住民將能夠在這片土地上健康發展。

The illegal ASGM in Brazil has brought disasters to local indigenous people, includ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dominated by 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ASGM process.Based on this, we propose an ecological strategy with mercury recovery as the main line.

We determine the ecological process of mercury in the study area, so as to determine a complete strategy of mercury interception, mercury absorption, mercury collection, and mercury recovery. This is complemented by several strategies of land restoration, forest restoration, and indigenous economic revival.

Through external interventions, the injured lands will be restored to their former vitality. In the future, the indigenous people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healthily on the land.

汞污染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特別是在巴西的手工金礦區,它威脅著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

非法採礦威脅著亞諾瑪米人的領士,加劇了經濟、環境和土著社區之間的衝突

對研究區域進行生態敏感性分析,疊加汞污染情況以輔助治理

研究區域汞流,生物鏈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對分析劃分出的源,流,匯三大區域分布採取不同的治理手段

礦點分布,居民分布及不同治理手段之間的平面關係

場地雨季和旱季的生態變化

「源」區域的場地治理策略

「源」區域的場地生態變化

「流」區域的生態變化

「匯」區域的生態變化

項目詳述

PROJECT DETAILS

1. 項目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亞諾瑪米土著土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手工淘金熱。儘管自1990年以來,淘金熱度大大減弱,但時至2020年,仍活躍著大量非法礦工,這給土著人帶來了諸多問題:

1)手工小規模金礦開採(ASGM)導致大量汞在自然中暴露;

2)汞進入食物鏈,嚴重威脅土著人民的健康;

3)非法金礦留下的裸露地面和尾礦庫導致森林面積減少、土壤侵蝕和瘧疾爆發;

4)非法金礦開採帶來的高利潤泡沫導致亞諾瑪米本土產業受到破壞。

2. 分區分析與策略

本項目以Uraricera河(waikás、palimiu和Urariquera河段)為研究區域。通過疊加分析,獲得不同地點汞的暴露水平以及對森林、土地和河床的破壞程度,並相應確定ASGM的破壞程度。

1)汞源區

根據數據總結了汞源區的幾種地形組合:(1)森林和土壤型:未來5至10年是形成森林基質的恢復期,以提高森林對外部干擾的抵抗力;(2)坑和尾礦庫:將斜坡地形改造為梯田地形以保持水土;坑中的土壤結合了物理和化學手段來收集汞;(3)河濱尾礦庫:在低流量水域建立浮島並種植豐富的植物以吸收汞。對於高速水域,設置水下除塵裝置以攔截受污染的土壤。

2)汞流動區

對汞流動區的功能設置:(1)植物修復和微生物:微生物促進植物生長,植物生長過程分離汞離子;(2)汞吸附廠址和隔離屏障區:汞吸附廠址與隔離區相結合來引導污染物,避免污染物進一步擴散;(3)植物緩衝區:設置多個植物緩衝區並調整微觀地形以促進汞沉積;(4)汞和污染物回收:旱季回收積累了大量汞的植物根系,過渡期則對元素汞含量高的植物進行輪作,雨季將植物床的一部分沉入水中以吸附汞。

3)匯流區

提出了一個基於生態恢復和工業發展的平行戰略:(1)中間輪作農業:選擇馬鈴薯和玉米作為間作以滿足土著人民的飲食。大部分汞積聚在玉米葉片中,可以回收利用,防止汞繼續參與自然循環;(2)生物修復:建立果樹-吸附汞的植物-生物(蚯蚓等)的生態結構;(3)河流修復:汞被水生植物吸附,阻止其最終進入食物鏈;(4)昆蟲凈化:通過植物吸附土壤中殘留的汞,凈化昆蟲棲息地。

1. Project Background

A large-scale artisanal gold rush has developed in the Yanomami indigenous land area since the 1980s, and although the intensity of the rush has diminished considerably since 1990, by 2020 there are still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illegal miners, which poses multiple problems for indigenous

1) Artisanal small-scale gold mining (ASGM) leads to significant mercury exposure in nature

2)Mercury enters the food chain, causing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for indigenous people

3)Bare ground and tailings ponds left by illegal gold mines have resulted in reduced forest areas, soil erosion and malaria outbreaks

4)The high profit bubble from illegal gold mining has led to the disruption of the Yanomami industry.

2. Zoning Analysis and Strategy

The Uraricoera River (waikás, palimiu, and Uraricuera sections) was identified as the study area for this study. Through superimposed analysis, th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level of mercury exposure and the level of damage to forests, land, and riverbeds at various locations within the study area, and to determine the ASGM damage accordingly.

1)Mercury source area: waikás

For the mercury source area, we summarized several types of topographic combinations in the mercury source area based on the data. (1) Forest and soil type: The next 5 to 10 years is the restoration period to form a forest matrix to improve the resistance of the forest to external disturbance. (2) Pits and tailings ponds: Sloping terrain is transformed into terraced terrai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in pits combin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ans to collect mercury. (3) Riverside tailings sites: Floating islands are set up in low-flow waters, where highly enriched plants are planted to absorb mercury. For high velocity waters, set up in-water dust removal devices to intercept contaminated soil.

2)Mercury flow area: palimiu

Our functional settings for the mercury flow area mainly focus on: (1) Phytoremediation and microorganisms: microorganisms promote plant growth and plant growth process isolates mercury ions. (2) Mercury adsorption plant sites and isolation barrier zone: mercury adsorption plant sites combined with the isolation zone to guide pollutants to avoid further spread of pollutants. (3) Plant buffers: Set up multiple plant buffers and adjust the microtopography to promote mercury deposition. (4) Mercury and pollutant recovery: In the dry season, recover plant roots that have accumulated large amounts of mercur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rotate plants that are highly enriched in elemental mercury. In the rainy period, sink part of the plant bed into the water depth to adsorb mercury.

3)Converage area: Uraricuera

In the converage area, we propose a parallel strategy based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1) Intermediate rotational field agriculture: potato and maize are chosen as intercrops. To alleviate the hunger of indigenous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most of the mercury accumulates in corn leaves, which can be recycled to prevent mercury from continu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ural cycle. (2) Bioremediation: build an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fruit trees - plants that adsorb mercury - organisms (earthworms, etc.). (3) Restoration of rivers: Mercury is adsorbed by aquatic plants to stop it from eventually entering the food chain. (4) Purification of insects: By plants adsorbing residual mercury in the soil and purifying insect habitats.

評委點評

JUDGE CRITIQUE

圍繞一個擁有較大集水區域、但並不具體指定的場地如何減輕汞污染進行了精彩的研究和明確的敘述。有趣的成果效果圖漂亮地展示了策略的應用。該項目具有明確的策略、良好的研究和優秀的圖形圖表來解釋過程。

Wonderful research and narrative clear processes that mitigate mercury contamination no specific site is identified but a large catchment area. interesting outcomes renderings beautifully show application of strategies. Project has a good premise and proposal. Clear strategies, good research, and excellent graphic diagrams to explain process.

獎項介紹

ABOUT LI AWARDS

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成立於1899年,它既是美國風景園林師專業協會,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專業協會,涉及全美50個州和全世界42個國家。協會的使命是通過宣傳,交流,教育等推動風景園林的發展。ASLA獎是風景園林專業中最古老和最負盛名的獎項,其中包括學生獎及專業獎,旨在通過競賽手段對成員和公眾科普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性和復原力的,精心管理和巧妙設計的文化和自然環境。ASLA學生獎起源於2004年。目前,ASLA學生獎已作為專業判定的一個標準,而被全球廣泛關注並得到一致認可。

往屆ASLA會議現場(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註:更多獲獎信息詳見https://www.asla.org/2023studentawards/

素材來源:上海交大設計學院風景園林系

撰文:姜宇馨、胡瑩婕

審核:王雲,常湘琦

編輯:徐暢、王丹序

作品解讀丨當海嘯再來的時候...2022eVolo二等獎獨家專訪

作品解讀丨2022年第二屆 Active House Award中國區空間競賽鉑金獎:北京三里河三區家裝改造

作品解讀丨綠色蔓延

作品解讀︱塘頭振興:未來農業生產與居住一體化的城邊村設計

作品解讀丨《New Spring》——一枝「禾苗」從春日開啟了它的一生

作品解讀︱暢想生命起源,打造未來人類的海底居所。

作品解讀|基於媒介生態學的數字與物質學習環境建構

作品解讀丨在北歐,用建築抵禦季節性抑鬱

作品解讀丨虛擬現實技術嵌入城市環境的遊戲化機制

作品解讀丨2021eVolo一等獎佳作回顧丨持續新生,蘊含生命力的自然之樹!

作品解讀丨哈佛GSD城市設計論文獎:自主的城市主義,邁向交通烏托邦

作品解讀丨競賽作品《半園》

作品解讀丨香港大學優秀課設:曾出現在「古惑仔」系列電影里的社區,現在怎麼樣了?

作品解讀丨2021eVolo一等獎佳作回顧丨持續新生,蘊含生命力的自然之樹!

作品解讀丨想在高密度住宅區實現蔬菜自由?耶魯大學提供新設想

作品解讀丨進擊的磚塊!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生打破傳統,從一塊磚到一棟房重塑不太一樣的磚房

作品解讀丨「2022年成都公園城市國際花園季暨第五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周」三等獎

作品解讀|基於英國女王形象的園藝精神重塑與包容性城市設計

作品解讀丨咱家門口小菜園【中國礦業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青春有幾年 疫情占三年」建築師開始放大招!!!這款動動動動感學生宿舍了解一下...

作品解讀丨被TUD選出代表學校參賽的建築優秀畢設:馬西洛穀倉改造

作品解讀丨2021EVOLO競賽營優秀作品專訪:The Fantasy of Eden 伊甸園狂想

作品解讀丨珊瑚的冬天,以最小干預力復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海洋世界!

作品解讀丨打敗孤獨,設計師在行動

作品解讀丨消費主義逆行者:一個購物中心是如何做到循環利用的

作品解讀 | 橋上的街市:舊鐵道橋改造【南通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紫金獎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獲獎優秀作品訪談(一)

作品解讀 | 今天你發電(運動)了嗎?【東南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 | 遊牧計劃【南京市第二建築設計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城市充綠寶【蘇州園林設計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 | 蒸騰時光【中國礦業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 | 下個屋頂見!【江蘇政泰建築設計集團】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 | 為希望做頓好飯——共享廚房幸福的家【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重建邊緣:以蘇爾莫納-卡爾皮諾內鐵路和吉齊奧河畔的佩托拉諾鎮為例

作品解讀丨清涼一下,快來冰島看看洞穴中的瑰麗景象

作品解讀丨漁火相傳——浙江省大陳島鎮區鄉村設計

作品解讀丨UCL UD畢設銀獎質疑CBD空間使用權?用大數據分析與AI算法實現城市重構和空間平等!

作品解讀 | 從前有座煤氣罐——氣罐社區營造記【中通服諮詢設計研究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 | 傘林間——城郊地上站區共享綠用【東南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 | 都市「手環」【東南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 | 循級利用—H₂O與CO₂變奏曲【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 | 碳路記【蘇州園林設計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萬物皆有靈:為小動物而設計

作品解讀丨崖壁窯洞映斜陽,朱小地設計團隊繪製榆林恢弘圖景

作品解讀 | 對北荷蘭循環農業的可能性進行的深度景觀空間探索

作品解讀 | 「擠」出來的空間【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新園公社——對青年居住模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微觀分形——城中村居住新解【鄭州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廢棄鐵路搖身一變成為綠色走廊!

作品解讀丨虛擬與現實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讀|城市中綠色生產空間的不同方式-公共空間中央景觀

作品解讀|Isomatic 異構體-充斥著色彩和虛構人物的混亂遊樂場

作品解讀|AQUAVILLE 應對水平面上升的建築策略

作品解讀|一個不完整的無邊界地圖集 An Incomplete Atlas of Non-borders

作品解讀|「kikai Shien Robotto」生態和能源可再生主題公園

作品解讀|Blind Park 盲人公園-把無法看見的變成可感知的

作品解讀|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變化,新的時代,新的居民

作品解讀 | 為了農業土地更好的未來(構建農業景觀與農業定居點)

作品解讀|伊斯坦堡防災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作品解讀 | 為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個新的維修中心

作品解讀|生產環境:「鹿特丹自給自足」(城市農業綜合體)

作品解讀|「kikai Shien Robotto」生態和能源可再生主題公園

作品解讀 | 虛擬與現實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讀|你知道廢棄的電子產品去哪了嗎?

作品解讀丨探討婚姻與建築的適配性-致我即將分離的戀人

作品解讀丨跨越20年的思念, 致我摯愛的Mircioiu

作品解讀 | 人類回歸海洋的日子真的不遠了嗎?

作品解讀丨台達杯一等獎競賽作品解讀|積木·樂園

作品解讀丨第五屆天華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三等獎:流動製造

作品解讀丨崇禮OOW競賽獲獎作品賞析:西坡·歸去來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逸境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清園春韻---「新宋潮「特色文旅體驗中心設計

作品解讀丨崇禮OOW競賽獲獎作品賞析:不止於居

作品解讀丨國際建築設計競賽獲獎作品:福建土樓(南靖)保護與活化利用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移動創客營地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游宋

作品解讀丨渭南競賽獲獎作品賞析:相見故里

作品解讀丨開封競賽獲獎作品:開封時間 TIME ON/OFF

作品解讀丨渭南競賽獲獎作品賞析:銀色田茂 情動預愈--全齡友好的村落式銀髮小鎮再塑

作品解讀丨UIA-霍普杯 2020 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二等獎深度解讀——衍聚-倚巷折坊

作品解讀丨UIA-霍普杯 2020 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三等獎深度解讀——迷宮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79b5940844185934cdf7c7994bec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