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必須德才兼備嗎?Heatherwick的十大「人性化」建築

2023-12-11     UniDesignLab

原標題:建築必須德才兼備嗎?Heatherwick的十大「人性化」建築

建築必須德才兼備嗎?Heatherwick的十大「人性化」建築

轉自:建道築格

知曉圈內事

2023/11/28

在人才輩出的當代建築圈,Thomas Heatherwick絕對算得上自成一派。他不到三十歲就嶄露頭角,作品橫跨建築、時尚、家具、雕塑等各個領域,被譽為「設計鬼才」「當代達文西」。

Lev Radin / Shutterstock

近日,Heatherwick出版了名為《人性化》(Humanise)的著作,並推出系列廣播節目與宣傳活動。在書中,他把矛頭對準了無趣的建築,呼籲業界將「情緒視為核心功能」、設計更多「人性化」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此書出版後引起了大量關注,支持者們認為Heahterwick的發聲與勇氣是對建築藝術責任感的體現,反對者則稱其「過分簡單化」、「具有危險的誤導性」。

作者|可達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和立場

Heatherwick十大「人性化」建築

針對《人性化》的出版和引起的廣泛討論,Heatherwick接受了Dezeen雜誌的採訪。

"

科學研究表明,周圍世界需要具有一定的視覺複雜性,這樣我們的大腦才能得到滋養,以免陷入匱乏狀態……因此我們的建築要具有充分的可感知的複雜性,並在三種感知距離層面都具有吸引力 —— 觀看整個城市的距離,隔著街道注視的距離,站在門前注視的距離。

"

Heatherwick Studio

《人性化》中包含了Heatherwick對當今建築的思考結晶。他對當代建築問題做出了簡潔易懂的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築應拒絕無聊的表達,擁抱結構複雜性。

Heatherwick認為,當今世界正在失去「人性」。太多開發商更關心股價與股東,而不是社會;太多政客更關心權勢,而不是投票給他的人;太多城市正失去靈魂 —— 因為建築為商業而設計,而不是為人類。

香港住宅建築PropertyGuru

那麼我們從哪裡能找到希望呢?Heatherwick給出的答案是:改變周圍的世界能夠改善我們的健康,重建我們的幸福,是時候讓人類的情感重回設計的核心。

為了進一步解釋他所認為的「人性化」建築,Heatherwick挑選了十座建築來展示他欣賞的特點。

01-既永恆又充滿未來感

The Arches,英國倫敦

The DHaus Company,2023年

Matthew White

這座六套聯排別墅所在的位置以前是一座老加油站,各個磚塊砌成的拱形並不是簡單的二維曲線,而是越往後半徑越小的弧形組合,增加細節,柔化邊緣。

「弧形房屋的整體效果會讓你想到維多利亞時期的鐵路拱門,這些拱門在倫敦四處可見,被改造成了廠房車間、儲存空間、咖啡廳和酒吧等等。這個小型商業開發項目採用日常熟悉的元素並加以改變,打造了高性價比、可重複的住所,既永恆又充滿未來感。」

02-非凡的情感力量

15 Clerkenwell Close,英國倫敦

Groupwork,2017年

Timothy Soar

15 Clerkenwell Close 的外立面採用石灰石原料,視覺效果驚人。設計團隊成功利用了便宜的大塊邊角石料,堆積建成實惠的建築框架,並且用廢石塊本身的天然粗糙稜角作為裝飾。

「這座建築風格大膽,充滿未來感,對於數量相對較少的內部使用者來說,體驗感一定很棒。但更重要的是,對於每周經過這座建築的數千人來說,它顯得慷慨大方、平易近人、輕鬆有趣。」

03-對路人慷慨大方

皮克林賓樂雅臻選酒店,新加坡

WOHA,2013年

Patrick Bingham-Hall

新加坡皮克林賓樂雅臻選酒店,以細柱子支撐深色玻璃磚,本身看起來平平無奇,但連結二者的熱帶花園帶來了勃勃生機。底層部分未採用平直的面板,而是採用不同色調的「絲帶」呈現出無法預測的曲線,隨著光影變幻莫測。

「當你走到建築跟前,更多有趣的細節會顯露出來。不同高度的音樂噴泉環繞整個建築,兩旁樹木林立。還有主路旁邊特別的人行道,採用的鋪裝材料包含不同種類和顏色,邊緣曲曲折折,難以預測。」

04-令人吃驚的非常規形狀

MaoHaus,中國北京

AntiStatics Architecture,2017 年

AntiStatics Architecture

MaoHaus 原本是一座簡單的建築,卻盡最大努力為路人帶來了有趣的體驗。混凝土立面打造了如波浪般起伏的穿孔網,為白天路過的人帶來歡樂。到了晚上,燈光會從後方投射過來,把這些網洞組成的圖案轉變成三幅相連的圖像,效果非同尋常。

05-讓你驚奇地駐足觀看

Walden 7,西班牙

Ricardo Bofill Taller de Arquitectura,1975 年

Ricardo Bofill Taller de Arquitectura

Walden 7 是一座 14 層高的保障房大樓,建於 1975 年。這座建築為深土紅色,外形不同尋常,帶有摩爾式地域感。它的入口氣勢恢宏,利用陰影和生動的藍色瓷磚製造了戲劇性的穿透效果。

」Walden 7 不是採用奢華材料為身世顯赫的人建造的豪宅。但近半個世紀以來,這座大樓不僅為住戶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也為繁忙街道上路過的數百萬人帶來了快樂。」

06-極富個性

John Lewis,英國利茲

ACME,2016年

Jack Hobhouse

這座百貨公司極富個性,充滿細節。從遠處看,它的立面由雕刻的分層陶磚製作而成,網狀的造型靈感來源於利茲紡織製造歷史在白天的光線和陰影以及夜晚的城市燈光下變換無窮。

「一般來說,新的百貨公司大樓都是沒有窗戶的,外表扁平沉悶,像個四四方方的大盒子,給路人帶來可怕的觀感。但是這座建築真的在回饋社會,無論大家是否有興趣在此購物。」

07-我見過的最棒的建築之一

The Lloyds building,英國倫敦

Richard Rogers & Partners,1986年

Richard Bryant

「十幾歲時第一次見到它時,我正騎自行車在深夜穿過空無人煙的倫敦金融城。看到這座被藍光照亮的建築時,就像走進了一部科幻電影。」

「人們一般會在藝術中心、博物館或劇院投入更多精力,這裡卻是一個容納數千人的私人工作場所,它為更廣泛的社會帶來價值。」

08-戲劇性和趣味性

Edgewood Mews,英國倫敦

Peter Barber Architects,2022 年

Morley von Sternberg

「這個鼓舞人心的範例展示了日常經濟適用房對住戶、近鄰和路人可以多麼慷慨。建築外形不是最基本的盒子,而是擁有凹凸不平的輪廓,富有戲劇性和趣味性。不同方向擺放的磚塊形成的插入式補丁增加了人性化的一面,即使從遠處看,也極為引人注目。」

09-美得驚人

朗香教堂,法國

勒·柯布西耶,1955年

Duncan Standrige

「勒·柯布西耶是建築業最大的矛盾體。他的著作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促成了一個時代的平直、樸素、通常缺乏人性的建築。但是他自己的建築作品往往令人驚艷,其中最特別的就是他在法國設計的朗香教堂。」

「這座教堂規模不大,採用日常平價材料,但帶有弧度的傾斜牆體結合一系列不同大小和顏色的窗戶,以及令人驚嘆的深色彎曲屋頂,實現了秩序與複雜性的平衡。最終的效果美得驚人。」

10-紋理令人讚嘆

L'arbre Blanc,法國蒙彼利埃

藤本壯介,2019年

Cyrille Weiner

蒙彼利埃公寓樓的紋理令人讚嘆,毫無扁平大樓的特徵。白色陽台為每個公寓帶來了寬敞的室外空間,它們的形狀和位置也促進了不同樓層住戶之間的互動。

「這種設計不僅打造了不同尋常的建築外觀,懸垂的陽台更打散了海洋吹來的風,以及充當立面的環境防護面紗,遮擋歐洲南部的炎炎夏日。」

建築有力量讓我們振作起來

Heatherwick本人的作品也在踐行著他對建築的看法。二戰後「國際主義」風格建築征服世界,反裝飾性、強調功能、高度理性化、簡單的網絡結構和近乎標準化的版面公式,探索多元化設計的努力衰落,到了60年代末,世界的大都會幾乎變得一模一樣。成長於70年代的Heatherwick,立志要做不一樣的設計。他的童年在媽媽的珠寶店裡度過,耳濡目染中學到了美學的第一堂課。

Heatherwick的母親Stefany Tomalin 圖源網絡

"

每當我望向身邊那些巨大的建築時,總覺得它們非常無神而冷酷。而當我觀察那些小型作品時,像是耳環等等,反而會發現這些東西非常實質化而且充滿神韻。這對我以後的設計影響非常大。

"

Heatherwick從不以某種風格粗暴的界定自己,而是不停地探索、成長、創新。他的作品自成一派,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VesselMichal Moran

Learning HubHufton+Crow

UK PavilionHeatherwick Studio

憑藉30年的從業經驗,Heatherwick相信建築能夠滋養我們的健康和幸福,建築有力量讓我們振作起來,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

建築必須德才兼備嗎?

「人性化」建築的局限性

Heatherwick對「人性化」建築的解讀,也體現了他對公眾審美的認可。受過多年藝術教育的建築師,常有一套業內的美學邏輯,「最醜陋的建築「評選了一年又一年,但大眾無法理解的設計依然層出不窮。

圖源網絡

從Heatherwick「建築滋養生活」的觀點來看,這些醜陋建築不但對健康無益,更將荼毒人們的心靈

Heatherwick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於他優渥的出身。祖母是布藝設計師,母親是珠寶設計師,父親從事建造行業。富裕的經濟條件,充滿藝術薰陶的童年,讓Heatherwick在23歲就創立了獨立工作室。藝術世家的關係網絡,給初出茅廬的他帶來項目機遇;雄厚的資金,則讓Heatherwick自由大膽地追求設計理想。

或許這一切讓Heatherwick認為卓越是一種理所當然:建築僅僅做到功能完善遠遠不夠,討喜的外觀也至關重要 —— 建築必須德才兼備。

然而在《人性化》這本書中,Heatherwick並未給出推廣「人性化」建築的解決方式。建造成本的限制,城市空間的短缺,法規條例的束縛,使用功能的制約...這些「反人性化」的要素,或許對從不缺項目的Heatherwick不值一提,但卻是大多數設計師的困境。

由於「人性化」建築依舊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不少網友都對Heatherwick的傲慢提出了批評,並指出了他對柯布西耶的誤解

「這十大建築沒有一個是Heatherwick自己的作品。這大概就是他的謙卑吧。」

「Heatherwick對柯布西耶的看法是錯誤的。柯布從未說過建築必須看起來像機器*,他認為建築必須像機器那樣能夠解決問題,而非放棄風格與裝飾。柯布正是這樣實踐的,現代主義建築亦是如此」

*「住宅是居住機器」的理論出自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築》

結語

Heatherwick告訴人們,不應再忍受沒有靈魂的建築。他的觀點也許存在局限,也沒能提供有效的解放方法,但他拋出了一個火花,點燃了關於如何為每個人建立更美好世界的對話。

這或許將成為一個契機,讓城市從「無聊建築」的泛濫中找回活力。

發文編輯|Qicy

專欄/審核|Mel

審核編輯 | Mirand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953aa4cb276790d47920a8c2be44e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