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廣西南寧一初中女生在學校宿舍遭受霸凌,數十位家長聯名要求勸退霸凌學生。聯名信稱,9月12日晚,楊某某撕爛李同學的書扔到衛生間,李同學找其理論時被毆打至幾乎昏厥倒地。9月20日,涉事學校通報稱,楊某某日常沒有校園霸凌行為,雙方衝突純屬偶發,已根據校規校紀給予處分,並組織雙方家長達成和解。學校還呼籲,本事件涉及未成年人,請停止傳播相關信息(據9月21日新京報微信公號)。
家長聯名信中對當時施暴場面的描述十分「慘烈」,然而,學校的調查結果卻說此事「純屬偶發」。兩相比較,難免讓人心存疑惑。即使涉事學校的調查結果屬實,對外通報也表述得過於含糊。從網友的評論中不難看出,大家對涉事學校的回覆並不滿意,也不放心。校園霸凌不是學校、家長、學生之間的私事,而是涉及公共利益的大事,公眾對此關注、關心理所當然。看得出來,學校試圖對此事低調處理,但是公眾所真正關心的不是學校的想法,也不是「家長和解」的結果,而是孩子的安全問題能否得到切實保障。現在,涉事學校僅僅以「純屬偶發」四個字一筆帶過,不得不讓人擔憂此起校園霸凌事件有沒有得到根治,會不會重複上演。
這種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就在今天,一則同樣涉及未成年人的新聞也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央廣網報道,四名未成年人逼迫13歲女孩喝白酒,其中一人幾個月前還曾經強迫一名12歲男孩吃糞便。這一消息令人震驚,也讓人痛心:為何未成年人霸凌事件屢禁不止?究其原因不難發現:有的時候,有關部門在處理過程中本著息事寧人的目的「輕拿輕放」;家長抱著「護犢子」的心態責備幾句了事;而施暴者倚仗著自己是未成年人的身份屢教不改,種種原因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只會讓他們覺得「沒人能管得了他們」。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校園霸凌事件就會以各種方式出現在公眾眼前,這些未成年人施暴手段之殘忍常常令人瞠目結舌。校園霸凌,是法治問題,更是教育問題。學校肩負保護學生的重要責任,必須拿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從源頭上阻斷霸凌事件的發生。就此事而言,調查清楚學生打架的來龍去脈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建立完善的校園霸凌預防、干預和處理機制才是重中之重。此外,問題學生的背後往往是問題家長,據報道,此次霸凌事件中,打人學生的母親在和解時還表示,「打傷你女兒不就賠錢嗎?要賠多少你說個數,多少我都賠得起」,並曾發朋友圈稱女兒是火力全開的「六邊形女戰士」。可見,家庭教育關涉孩子成長,學校在嚴肅批評霸凌者的同時,也要約談家長,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讓其規範言行,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
當然,面對霸凌者我們要通過教育和指引給其改正的空間,但寬容不等於縱容,對於屢教不改的霸凌者必須嚴肅處理,必要時有關部門還應當依法進行法律制裁,令其「痛到不敢再犯」。畢竟,不是每一道被霸凌的傷疤都可以用「對不起」撫平,也不是每一句「沒關係」都能換來霸凌者的真心悔改。
(來源:檢察日報·法治新聞版 作者:石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5fb15ce118ee3378fd287413ccc50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