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方面讓利」結束,商務部公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涉2509項商品

2023-08-17     軍事評論

原標題:「單方面讓利」結束,商務部公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涉2509項商品

援引環球時報發布消息,8月17日,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在記者會上公布了對台灣地區貿易壁壘調查進展。束珏婷表示,2023年3月17日,商務部同時收到了3個不同領域進出口行業的申請,請求就台灣地區對大陸採取限制性貿易措施進行調查。

4月12日,商務部發表公告,決定正式對台灣地區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如今經過調查後,商務部初步認定,台灣地區對大陸採取了貿易「歧視性」措施,已經違反了WTO貿易規定。同時因台灣地區禁止進口大陸產品的範圍還在擴大,所以本次調查涉及產品已從立案時的2455項調整至目前的2509項。

雖然過去祖國大陸在WTO對台灣地區的貿易限制性措施提出過異議,但啟動對台灣地區的貿易壁壘調查還是第一次,其根本原因在於雙方貿易往來的不平等性。

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

在2022年台灣加入WTO之前,禁止從大陸進口的商品多達5000多項,在加入之後雖然有所收斂,但對大陸禁止進口的商品依舊高達2000多項。

按照WTO的貿易規則,在台灣地區加入WTO之後,應該對成員採取一致待遇,要允許就全部允許,要禁止就全部禁止。但台當局只對大陸採取限制性措施。

以農產品蘋果為例,台灣作為一個不生產蘋果的地區,所有蘋果都依賴對外進口。台灣所有蘋果進口均來自日本、美國等國家,但卻嚴禁大陸向台灣出口蘋果,而在近期島內的「蛋荒」問題上,台灣依舊選擇從美日澳三國進口,卻禁止近在咫尺的大陸雞蛋出口至台灣。這些措施都說明台灣正在對大陸採取「歧視性」貿易措施。

之所以台當局敢如此猖狂,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是大陸的「惠台」措施。2010年,兩岸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由於當時兩岸達成了「九二共識」,本著一家人的原則,大陸單方面對台灣給予了貿易優惠措施。大陸對台灣539種進口商品實施關稅減免政策,而台灣只需要對大陸267種商品進行關稅減免政策。

在ECFA基礎上,2018年大陸再次出台「惠台31條」,2019年出台「惠台70條」等一系列貿易優惠措施,還構建了全方位的台企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商業體系。

隨著「惠台」力度的加大,兩岸貿易額迎來爆發性增長,同時台灣也藉此從大陸獲得巨額的貿易逆差。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兩岸經貿數據顯示,僅2022年,台灣向大陸出口2380億美元商品,但大陸向台灣出口則僅有815億美元,其中存在1565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台灣水果

2022年,台灣地區人均GDP迎來較快增長,一度超過亞洲四小龍之首的韓國,距離日本僅有1100美元的差距。

台灣取得這一系列的成就不能說大陸居功至偉,最少也是功不可沒。如果兩岸關係持續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些有利於台灣地區的貿易措施我們也能接受,畢竟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

但問題在於,台當局對大陸這種「單方面讓利」當作是理所應當,在拿人嘴短的情況下,台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以及副領導人賴清德卻不斷拋出「台獨」論調,拒絕承認構建兩岸關係基礎的「九二共識」。

蔡英文

去年8月,民進黨當局更是不顧反對,執意推動佩洛西竄訪台灣,今年蔡英文、賴清德等人又先後「過境」美國、不斷推動美國對台軍售。自拜登上任以來,在民進黨當局的配合推動下,美國已經進行了10輪對台軍售。除此之外,美軍派遣200名美軍教官進駐台灣,為台軍提供軍事訓練。而在台灣問題上,美台之間相互勾結,不斷架空建立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基礎上的一中原則。

如今大陸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意味著我們已經徹底對民進黨當局不抱希望,如果台海局勢繼續惡化,大陸將會採取更強硬的措施。所以在對台灣地區貿易壁壘調查結束後,也就意味著以ECFA為基礎的大陸「單方面讓利時代」的結束。

台灣食品工業公會副理事長洪建龍就表示,如果ECFA被取消,這將對台灣食品工業產生致命衝擊。大陸一系列「惠台」措施,讓台灣吃到了不少的經濟紅利,但吃著嘴裡的飯卻想著砸鍋,轉身就拿賺來的錢去獻媚美國,這種行為必須對其進行回擊。接下來,兩岸經貿將漸漸重回WTO框架內,一切經貿交流公事公辦,讓台灣知道「我們的耐心並不是無限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53b915f15539f04e0808bed54368e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