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峰會官宣背後有什麼值得關注?怎麼看待如今中美關係的好轉?

2023-11-13     軍事評論

原標題:中美峰會官宣背後有什麼值得關注?怎麼看待如今中美關係的好轉?

環球網報道,隨著我國外交部宣布中國領導人將出席在舊金山舉行的APEC峰會,也宣告拜登心心念念的中美兩國元首峰會落地。

國際輿論也高度關注中美這場舊金山對話,認為這是這場APEC峰會上最值得關注的一場雙邊會談。

當然,外界對於這場會晤最關注的一個點在於中美是否能夠維持更為穩定的雙邊關係,以及未來中美關係將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顯然,這既是美國政府關注的問題,但同樣也是中國所關注的問題。

APEC峰會

但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仍然道阻且長,甚至從目前雙方的表態來看,之前中美所有高級官員接觸所圍繞的一個核心議題都是「保持溝通」。

在雙方宣布中美元首將在舊金山實現會晤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訪問美國,先後與布林肯、沙利文以及拜登舉行了會談。在這幾場會談中其實已經為這次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奠定了基調,強調最多的詞是「保持溝通」,但「保持溝通」與建立起穩定的兩國關係是存在明顯差異的。比如上世紀冷戰最為激烈的時代,美蘇相互通報情況也極為頻繁,這難道能夠說美蘇建立起了穩定的雙邊關係?顯然這種表態本身就是一種折中的說法。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這就要從美國政府此前的一系列的表態來看。在中美先後宣布中美兩國元首將在舊金山實現會晤之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布林克就表示,美國的對華戰略不會發生改變,競爭仍舊是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方向,美國在在中美關係中會堅持既定立場。

中美兩國

美國財長耶倫緊隨其後,也表示美國未來的對華戰略依舊會遵循「去風險化」原則,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不會妥協。

也就是說,從今年年初以來,儘管拜登政府以及其政府高級官員希望改善中美關係,但是美國對華最高戰略,即遏制打壓中國並沒有發生改變。並且在中美元首會晤即將到來之前,美國還一直在拋出各種阻礙兩國關係繼續緩和的論調。

比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壇拋出了一系列論調,通過抨擊中國的《國安法》,稱此舉已導致大量外企退出中國市場,妄圖藉此唱衰中國經濟。

很顯然,這就是美國在「憑空造牌」,然後以此為籌碼向中國施壓的一種手段,迫使我們在這場中美峰會上做出更大的讓步

拜登政府

所以說,這場即將到來的舊金山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和之前的巴厘島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基本沒有區別,其核心內容依舊是「保持溝通」。可以預料到的是,如果美國在對華戰略問題上不鬆口,這次會晤也仍能取得部分實質性成果,但對中美關係能有多大的影響或者說改善,就不好說了。

撥開現象看本質,不論美國做什么小動作,都無法改變中美元首會晤是由美國主動發起的,這說明美國已經按捺不住,但又不想以犧牲「既得利益」來換取與中國的和解,只能創造新的「籌碼」,這背後本質上反映了美國「既要又要」的矛盾心態。

實際上自「無人氣球」事件以來,中美圍繞政治、經濟、外交乃至軍事領域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激烈較量。政治領域主要集中在俄烏戰爭、東北亞局勢以及巴以衝突上。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可以說是和美國截然相反,但美國卻又無可奈何。隨著時間和局勢的發展,拜登政府在這幾個問題上表現得越來越有心無力,指責中國的聲音也越來越小,說明中國在這一系列的問題上的立場都經受住了來自外界的壓力。

而在經濟問題上,儘管美國提前開啟「美元潮汐」收割歐洲和日本,但中國依靠強大的經濟韌性成功抗住了美元潮汐的衝擊,反而是美國飽受通脹以及經濟和金融上的雙重危機。在軍事問題上,中美軍機在亞太地區「頻繁遭遇」,美國沒有占到半點便宜。

可以說中美關係回暖是因為美國黔驢技窮,一切手段均告失敗,加上最近內憂外患,必須要做出調整。而從這一點而言,美國主張緩和中美兩國關係,其實就是以空間換時間,在拖住中國的同時,繼續擴大對中國的領先優勢,尤其是在高技術領域對中國的領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c3c477bfd7a3175df620aed1952fb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