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地區正副領導人選舉登記即將在11月24號關閉,「藍白合」的最終命運如何,成為了島內輿論關注的焦點。根據近日藍白兩大陣營釋放出來的消息,民眾黨對於國民黨在民調方面「以大欺小」的舉動極為不滿,民眾黨更是傳出柯文哲要退出「藍白合」的意向。但是根據台媒23號援引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辦公室提供的消息,柯文哲已於23號上午向侯友宜發出邀請,希望雙方可以在當天見面。
有趣的是,柯文哲在向侯友宜發出邀請之前,曾在23號早些時候,同競選團隊的核心層一同前往鴻海創始人郭台銘的家中做客。雖然郭柯團隊均拒絕向外界透露交談內容,但台媒普遍認為,這極有可能是郭台銘在瞄準「藍白合」出現裂痕之際主動向柯文哲示好,用副領導人來換取「郭柯合」。畢竟,以獨立身份參選的郭台銘,依然有自己的支持者,雖然和藍白綠三大陣營無法相比,但由於近段時間民進黨醜聞不斷,賴清德的民調支持率有所下滑。
郭台銘作為「關鍵第四方」,很有可能會在選戰進入膠著狀態時,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但從現實角度去看,即便侯柯二人還沒有就「正副手」問題達成共識,郭台銘相較於侯友宜而言,也稱不上是下架民進黨的最佳人選。最直接的差距,就在於郭台銘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個人影響力去聚攏支持者,雖然選民的黏著度很高,但奈何規模實在是過小,能夠讓郭台銘發揮的空間很小。相比之下,有國民黨護航的侯友誼不僅同樣有個人支持者,國民黨的基層動員能力也是遠超郭台銘,而這恰恰是郭台銘無法靠砸錢就能解決的短板。
這也意味著,除非侯柯二人之間的矛盾真不可調和,雙方寧願頂著「同歸於盡」的風險也無法合作,否則雙方只要還存在著些許合作空間,「藍白合」就仍然有一絲希望。從這個角度去看,所謂的「郭柯合」更像是民眾黨在利用郭台銘去倒逼國民黨作出讓步。
不過被柯文哲寄予厚望的這位「救兵」,能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恐怕還要打上巨大的問號。一個尷尬的現實是,藍白各自陣營的支持者中,都存在著「侯正柯副」或者「柯正侯副」的聲音。這其中尤以民眾黨聲量最大,原本民眾黨就希望獨自應戰民進黨,就是吃准了國民黨根本無法吸引年輕選民,僅僅靠鐵票倉根本無法戰勝民進黨。這意味著就算藍白最終能夠勉強撮合在一起,但仍可能會觸怒到一部分選民,甚至不排除會有持激進立場的選民因此而放棄投票的可能性。
由於現階段還無法確定擅長打選戰的民進黨,還能動員多少力量投入到即將開始的選戰,因此藍白陣營的每一張票都格外珍貴,稍有不慎就可能讓民進黨絕地翻盤。屆時,藍白合不僅會成為島內的笑話,更會被渴望政黨輪替的中間選民們指責為民進黨的幫凶。
但是從兩岸整體大局上看,島內大選所引發的一系列爭論,都只是「茶壺裡的風暴」。畢竟,當大陸開始將反獨促統的大政方針調整為以我為主時,就已經不再寄希望於島內的各路政黨,因此柯侯二人的最終選擇,更多的應該考慮台灣民眾的前途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