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 同一種標準的慈善發展指數並不適用於全世界
▋建言
如果對於回鄉修橋修路、社區好人好事等都視而不見,如果家家不和、關係疏遠,戶戶不濟、鄰里不睦,即便是組織化慈善再發達,也不是中國慈善的發展目標。
原文:慈善事業發展指數需要立足本國國情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生 王海漪
圖片 |網絡
如何評價和比較各地區慈善事業的發展水平是全球慈善事業議題之一。世界各地的各類機構發展出各類指標,以期對慈善發展水平做一個橫向比較,這也是慈善事業科學化的表現之一。例如,從2009年開始,英國的慈善援助基金會(CAF)委託蓋洛普公司對百餘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每年發布世界各國的捐贈指數。其核心指標共有三個:是否幫助過你不認識的但需要幫助的人;是否向慈善組織捐贈過;是否為一個組織提供過志願服務。在評價慈善事業發展環境方面,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禮來家族慈善學院發布全球公益慈善環境指數(GPEI),通過運作公益慈善組織的便利性、稅收優惠、跨境慈善流動、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六個因素來評估公益慈善環境。2022年6月,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CAPS)發布了《好公益指數2022(Doing Good Index)》報告,通過對17個亞洲經濟體在政策法規、財稅政策、生態系統及政府採購四個方面的評估,以反映慈善事業的環境及發展態勢。
慈善活動歸根結底是社會活動
慈善事業由慈善活動構成,慈善活動歸根結底是社會活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社會活動與當地的社會關係密切相關,而社會關係又厚植於當地的文化沃土之中。現有的國際慈善發展指標在反映東方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等)慈善事業狀況時存在一定的文化偏向,無法全面體現社會關係和文化背景對慈善活動的影響。具體而言,上述指標無論簡單或者複雜,均體現出一種傾向,即認定只有通過慈善組織以及幫助非特定受益人(陌生人)的慈善活動才屬於慈善,進而才能反映出當地的慈善事業發展情況,而這與重視社會關係的東方國家的真實情況是有出入的。例如,若以上述英國的世界捐贈指數(World Giving Index)統計,僅僅將幫助陌生人,向慈善機構捐款和(向組織)提供志願服務算作慈善,不僅中國,包括日本、韓國等國家東亞地區的國家,甚至是義大利都是慈善事業不發達的國家。但事實並非如此,正是由於具有文化差異,東亞文化更傾向於通過家庭責任和機構福利滿足有需要者的需要,對具有社會關係的個體的幫助則十分慷慨,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以中國為例,公眾參與慈善主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熟人圈子來展開。人們懷著惻隱之心,自發地通過家庭、社區、或小範圍群體行善。這種慈善行為多數不是為了追求官方認可或享受稅收減免等激勵,而是源於文化傳承和社會關係的重要性。
實際上,中國公眾通過慈善組織捐贈至今仍然並非首選。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抽樣的公眾捐贈樣本(共6786人)中,通過騰訊公益、輕鬆籌等網絡平台捐贈的數量占比50.4%,而通過基金會、慈善會等慈善組織捐贈占比僅為5%,通過民政部等政府部門捐贈的比例為5.5%,通過所在單位捐贈比例為15.3%,直接捐給受助者占比18.3%,其他渠道為5.5%。需要說明的是,2018年,通過20家網絡募捐平台的募款總額為31.7億元,而當年水滴籌和輕鬆籌兩家網絡大病個人求助平台的募款總額為超過174億元,至少占網絡募捐的85%以上。網絡大病個人求助平台捐贈占總體捐贈的42%以上,而慈善組織的捐贈排在單位捐贈和一對一捐贈之後,僅占所有捐贈人數比例的13%。因此,可粗略估計,2018年,全國通過慈善組織或者是針對陌生人的捐贈與通過非組織化及熟人幫助的比例為1:6左右,儘管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慈善的發展,組織化慈善事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然沒有出現顛覆性變化。
理性看待慈善捐贈排名
因此,我們當然可以通過上述指標去考察中國慈善事業及其在國際慈善發展進程中的位置,但我們更需要明確這類指標衡量的僅是組織化慈善的規模及環境。中國特色的慈善事業要真正獲得大的發展,就需要將傳統慈善與西方慈善融合,不能簡單地認定現代慈善必須是組織化、專業化的慈善事業,更要推廣傳統的針對特定受益人的非組織化、非專業的慈善精神和活動。這是結合我國的國情做出的實事求是的判斷,如果對於回鄉修橋修路、社區好人好事等都視而不見,如果家家不和、關係疏遠,戶戶不濟、鄰里不睦,即便是組織化慈善再發達,也不是中國慈善的發展目標。
中國的慈善事業發展指數需要立足中國國情,需要將基於社會關係的、針對特定受益人的慈善活動納入其中,不僅如此,全球慈善也應當考慮這一實際情況,至少不應當排斥。具體而言,第一,在設計指標時不應當排除對於陌生人以外的捐贈和幫助,這是基本原則。第二,針對一些學者提出的將所有社會關係的捐贈納入是對贈予與捐贈的混淆,而且在實踐中無法實施的質疑,可以將除親人之外的社會關係納入其中,通過設定幾個寬幅和窄幅指標,以不同層次考察這類慈善行為。第三,對於通過非慈善組織捐贈無法統計的問題,可採取地區試點統計或者納入全國大型調查等途徑,通過抽樣的形式獲取數據,以對整體情況進行估計。總之,應當理性看待世界慈善捐贈排名,並構建能夠真實反映中國慈善事業之特色的指標體系,以指引中國慈善事業大發展。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9期第3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治國理政 | 共同富裕目標下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建言 |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