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觀點 | 《科學美國人》:使用助聽設備竟可降低痴呆風險?

2023-11-06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海外觀點 | 《科學美國人》:使用助聽設備竟可降低痴呆風險?

海外觀點 | 《科學美國人》:使用助聽設備竟可降低痴呆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人對於某些頻段的聲音會出現聽力下降的現象。8月31日,科普書作家莉迪亞·丹沃斯(Lydia Denworth)在《科學美國人》刊文指出,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跟精神和身體問題直接掛鉤,使用助聽設備可降低老年痴呆的風險。

原文:《科學美國人》:助聽設備可降低痴呆風險

編譯 | 李彥文

圖片 |網絡

如果一位60歲出頭的朋友最近發現,他總是聽不到自己電話響,他的高頻聽力可能出現了輕微下降,這往往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即便還不需要助聽器,也應該及時監控情況發展。但這樣做的人很少,大多數醫生也不重視。儘管大約14%的12歲以上的美國人有聽力障礙,但對成年人進行聽力損失篩查並不是常規做法。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率急劇上升,在70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達到50%以上。聽力損失通常是逐漸發生的,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或不在意這種現象。據估計,只有15%至25%的成年人會使用助聽器,而在醫療保健覆蓋程度較低的人群中,助聽器的使用率最低。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是老年人輕度或中度的聽力損失也與認知能力的加速下降有關。有聽力損失的人更容易患痴呆症,且可能性隨著聽力損失的嚴重程度而增加。2020年,《柳葉刀》痴呆症委員會將聽力損失確定為影響老年痴呆症後期發展的主要可改變中年風險因素。今年7月,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年會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耳鼻喉科醫生、耳蝸聽力與公共衛生中心主任弗蘭克·林(Frank Lin)介紹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那些因年齡和潛在健康狀況而患痴呆症風險較高的人,如果戴上助聽器,認知變化會緩解48%。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聽覺神經科學家阿努·夏爾馬(Anu Sharma)說,如果聽力損失得不到治療,大腦的組織就會發生變化。在輕度聽力損失的成年人中,灰質就減少了。夏爾馬發現早期跡象表明,大腦的視覺和觸覺區域會侵占並重新分配未充分利用的聽覺區域。患有聽力損失的成年人在工作記憶區域也表現出更多的活動,他們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來傾聽,夏爾馬說,這可能會耗盡一個人的認知儲備。聽力損失還與更容易跌倒、更高的醫療保健費用、更強的孤獨感和社會孤立感有關。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聽力學家和流行病學家尼古拉斯·里德(Nicholas Reed)說:「聽力下降是衰老的開始。」

聽力損失造成的這些後果促使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去年列出了一種非處方助聽器。但一項調查顯示,即使助聽器是免費的,也只有大約一半目前未使用助聽器的人表示會使用。人們覺得,過早佩戴助聽器會帶來恥辱感,而擺脫恥辱感的關鍵是要有「隨時想要聽清楚」和「人人都在這樣做」的感覺。如果「無線耳塞也能成為助聽器,或將徹底改變使用助聽技術的意義」。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5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73d66803be14532d09bc7ab412e7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