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院線十八禁,好猛,好瘋

2023-11-19     桃桃淘電影

原標題:華語院線十八禁,好猛,好瘋

馬上,11月25日,今年我們最期待、或者說近幾年來最期待的華語片之一,曹保平導演的《涉過憤怒的海》就要上映了。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在首映禮之後,這部片的口碑就已經爆了。

我們也很喜歡,很想推薦給大家。

雖然在走進電影院以前,已經對它抱有很高的預期,但還是沒有想到,看過之後它還能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很意外,很驚喜,甚至可以說很震撼。

這種震撼一方面來自於影片的文本。它有很多值得聊的地方,很大的解讀空間。接下來我們也會在儘量不劇透的前提下,跟大家聊聊。

另一方面,震撼也來源於影片本身,那種非常強烈的情緒。

或許也可以這麼說,我們已經太久太久,沒有在一部華語片里,看到這麼強,這麼瘋、這麼極致的情緒了。

以至於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也很久沒辦法走出這部電影,片中的許多畫面都不斷地縈繞在我眼前。

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或許也最能為這部電影作為註解的一幕,還是黃渤所飾演的父親老金,像一條被曝曬的、肚皮發白的魚,獨自坐在漁船上。

他抬頭四顧,只有一片茫茫的海。沒有此岸,沒有彼岸,只有他自己。他孤立無援。

這是憤怒的海,也是虛無的海。憤怒的盡頭,只有虛無。

老金是一名漁民,為了供女兒金麗娜在日本讀書,終日在海上操勞。

他們很久沒有見面,再見面時女兒已變成一具屍體。她在異國他鄉失蹤,被找到時身中17刀,死得很慘。

這個時候,充斥在老金心中的,大概是巨大的迷茫,無數個無法解答的疑問。

女兒為什麼會死,還死得這麼慘?

她是學壞了嗎,是外面的世界太亂了嗎。她談了男朋友,連對方家長都見了,可是根本沒有告訴過自己。

誰該為他女兒的死負責?

名校男朋友玩弄他女兒的感情。男朋友的媽媽有錢有勢,卻養出了這樣的小雜種。

小雜種明明是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沒有人來抓他。老金一路眼睜睜地看著他從日本逃回國,還打算逃去德國。

警察辦案要講程序,就是要等。可是老金的憤怒不能等,他的恨不能等。

問題太多,那就不去想,不要回答。他心裡有一個巨大的空洞,只有暴力和仇人的血,可以將它填滿。

影片的前半段,是一個結構非常經典的「為女復仇」敘事。

黃渤所飾演的底層漁民老金,隻身帶著一把刀,闖進一個更光鮮亮麗的階層。

他要殺的男孩家境優越,被事業有成的母親所庇護。

周迅所飾的母親景嵐,表面有多麼體面優雅,實則行事就有多麼狠厲果決。她清楚自己的兒子是個壞種,但她就是要無條件保護他。沒有人能從她身邊將她兒子奪走。

孤注一擲的父親,遇上了母狼般的母親,兩人棋逢對手,從最開始的言語試探,到後來的爭鋒相對、招招見血,都非常精彩。

我尤其喜歡的是這段交鋒:周迅飾演的母親景嵐急於脫身,將黃渤飾演的父親老金鎖在地下室里。她只想攔住他,不想把事情鬧大,誰知道對方為了阻止她兒子逃脫,竟選擇了一種最不怕死的、接近於玉石俱焚的方式。

那一刻,景嵐站在樓梯上望著對方。

她的眼裡寫著震驚、畏懼和動容。

她知道自己不僅在看一個瘋子,也是在看一名父親。他願意為他的孩子付出一切,這種瘋狂,絕不亞於她對她的孩子。

在那一個短短的瞬間,他們形成了一種仇人的和解。

所謂的階層、財富、一切的社會身份標籤,都變得不再重要了。他們只是一個瘋狂的父親,和一個絕望的母親。

或許也是在那一刻,景嵐意識到了,這場仗老金可能會輸,但她也不會贏。

他們只能兩敗俱傷。

《涉過憤怒的海》絕不是一部「復仇爽片」,因為從一開始你就知道,在現代社會裡,老金這種血債血償式的復仇方式很難行得通。

隨著劇情的發展,現實也的確在他面前鑄成一道高牆。

他的敵人究竟是誰?是景嵐的反社會兒子,是景嵐所代表的階層,還是講求程序和公平的現代司法體系?

可能不止於此。冥冥中有另一種力量在阻止著他,也推動著他。走向毀滅,也走向真相。

但無論如何,他必須付出一切,毫無保留,甚至於將自己的血肉都變成炸藥,才有可能走下去,走到最後。

很少有華語片能做到這種程度的極致。極致的憤怒,極致的復仇。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雖然它無法給你提供一種打臉的快感,但也製造了另一種「爽」,一種極致的宣洩和發瘋。

影片所講述的,是玉石俱焚,不死不休的憤怒和瘋狂。藉由老金這個角色,影片表達了一種巨大的憤怒,它之所以如此強烈,就因為它無法反抗、無處宣洩。

而影片的「狠」就在於,它從不試圖去追求一種虛假的和解。因為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和解,很多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不死不休。他和景嵐的關係是不死不休,他和他女兒的關係、甚至於他和他自己的關係,都是不死不休。

老金的身上沉積著這個時代的情緒,一種無來由也無法被回答的憤怒。

其實如果電影拍到這裡,我已經會覺得很棒了。

但這部電影之所以這麼讓人驚喜,最狠的一點就在於,影片的憤怒最後竟指向了自身。老金反抗的是自己,他的敵人也變成了自己。

「為女復仇」只是故事的第一層核,繼續挖下去,會發現影片真正想要講的,是對於原生家庭的反思,對於父親這個角色的反思,甚至於說是審判。

而這就涉及到了故事的另一條主線:父親對於女兒的發現。

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悲哀的隱喻。

似乎老金從來都沒有真正看到自己的女兒是誰。他供她讀書,將她養大,卻對她的精神世界一無所知。只有在女兒死了之後,他才開始試圖去理解她。

直到最後,明白女兒為什麼死,他才知道她一直是如何活著。於是女兒從敘事的客體,變成了自我的主體,她不再只是一個被復仇的符號。她的世界在關閉之後,以撕裂的形式向老金打開。她的痛,終於變成了老金的痛。

由此出發,老金也終於認清了自己作為父親的失職和無能。

他愛她的女兒嗎?應該是愛的。像所有的東亞父母一樣,他覺得自己是為了女兒而活著,為了女兒每天在漁船上風吹雨曬,為了女兒舉刀對向他人。

但如果真的愛他的女兒,他為什麼永遠都不在場?

他為什麼會缺席她的成長,為什麼會看不到她被其他男人傷害,為什麼會沒有接到那個至關重要的電話?

他是真的太愛她,才選擇為她復仇。

還是不敢回答這些問題,不敢面對這些錯誤,才舉起手中的刀?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景嵐對兒子的愛。

老金永遠缺席,景嵐則永遠在袖手旁觀。老金看不到他的女兒在被人傷害,而景嵐明知道兒子在傷害別人,卻從不去糾正他。

她包容他,放縱他,讓他不需要為任何的錯誤承擔後果。她愛她的兒子嗎?應該也是愛的。

但正是她親手織就的巢,困住了她的兒子,讓他永遠無法成長。她過於旺盛的,強悍的愛,讓他變成了一個虛弱的,無法共情的,無法理解愛與傷害的怪物。

所以,這也是這部電影很厲害的地方。它讓一個父親,去對抗一個母親。它讓你看到了兩種殊途同歸的錯誤和兩種有毒的愛。

他們都同樣地愛自己的孩子,但最終他們的愛以不同的形式變成了暴力,也製造了一對悲劇的產物。

兩個不完整的孩子,在異國他鄉相遇。或許他們也嘗試過治癒彼此,但治癒也是一種能力,他們從未學會,就只能互相傷害。愛的暴力演變成了一種遺傳的厄運。

最終,復仇作為敘事的主體,本身也被消解掉了。復仇、或者憤怒,他們本來就只是虛無的。

從最開始老金的為女復仇,就不過是一種徒勞無功的自證。因為女兒已經不在了,血債血償是一種宣洩,是對於他自身父權的權威和尊嚴的捍衛。

但說到底,這些能證明什麼呢?能彌補什麼呢?他的女兒已經死了。從死亡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復仇,並不是他的女兒所需要的,而是他需要的。只是到最後,老金終要明白,復仇也不是他需要的。

在不敢將刀對向自己的時候,他將刀指向了別人。可是他不能逃。他終要面對自己的怯懦和無能。

無論在女兒活著、或是她死了的時候,他都是一個失職的,無能的父親,也僅此而已。

暴力不能替代愛。而虛偽的愛、有毒的愛,本就是一種暴力。

許許多多的東亞家庭里,都上演著這樣以愛為名的傷害。這是原生家庭的病,更是整個東亞社會的病。

第一次有人敢於揭開東亞父母以愛為名的遮羞布。

從沒有哪一部華語片這樣審判過父親。

我也相信,很久以來,我們都在等待著這樣一部華語片。

這的確是一部十八禁電影,但震撼的不是尺度,更是對於現實的揭露,對於三觀的顛覆。

我們生活在一個摺疊的世界,被許許多多種扭曲的現實包圍著,這裡面不僅有美好的現實,歌舞昇平的現實,也有無法被回應的現實,無法去挽回的現實。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和解。去承認它,撕裂它。

這個時代已經有太多的假面,只有《涉過憤怒的海》是一把刀,一場火。它會刺痛你,淹沒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4308f160ea797ad9bad61369d9799fe.html

















他將改變世界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