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的年輕人,需要《緊急下班》

2023-07-20   十點讀書

原標題:不想上班的年輕人,需要《緊急下班》

你的手機有多久沒有關機了?

英國創意影響集團創始人、《緊急下班》的作者法布·喬瓦內蒂注意到一個現象,和我們的生活非常類似。

他記得自己第一部手機是諾基亞3330,電池待機時間很長,但是一到天黑就會關機。

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關機」這個行為也消失了,我們會在電池低於50%的時候尋找充電器。

不久之後,我們也不再關筆記本電腦了,只是合上電腦螢幕,讓它進入睡眠模式,這樣一來,第二天就省去了一分鐘的開機時間。

法布·喬瓦內蒂|江蘇鳳凰文藝出版集團

和電子產品不再關機同步發生的,是我們的工作模式也不會下線。

睜開眼,我們馬上拿起了手機,一邊喝著這一天的第一杯水,一邊查看消息,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下班之後,我們依然會查看工作信息,也許做晚餐的時候還會思考一下明天要做的事。

有了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我們可以把將家裡的客廳當作辦公室,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之間的界限越發模糊不清,也讓「休息」這件事變得格外奢侈。

法布·喬瓦內蒂曾經問兩位客戶:「休假這種想法,讓你有什麼感受?」他們一個是營養飲食店鋪的老闆,一個是私人健身教練。

答案看似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當對方認真思考時,答案卻讓人意外。

他們都覺得在休假時,大腦難以切換狀態,擔心休假會錯失商機,或者好的創意。所以「休假」兩個字帶來的感受不是放鬆,而是焦慮。

越來越多人把忙碌作為努力生活的標誌,被別人認為是「懶漢」的話,你的其他優秀品質就都會被掩蓋。

我們常常聽年輕人喊累,也很難找到一個喜歡上班、享受工作的人,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的千禧一代正面臨比他們父輩更嚴重的職業倦怠。

在《做不到:千禧一代如何成為過勞一代》里,作者安妮·海倫·彼得森這樣定義「倦怠」:對繁雜瑣事或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外的任何事都缺乏動力。

安妮認為,他們的父輩有意識地在早期開始就為孩子做好教育投資,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期待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這種教育也讓千禧一代的童年失去了閒暇時光。

他們從小就相信,只要足夠努力,就可以戰勝惡劣的環境,獲得個人的穩定。但是經歷過金融危機,讓這一代人產生了永久的焦慮。

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薩納姆·哈菲茲說,工作與生活的不平衡是讓人產生倦怠感的一大原因。 「大部分人都習慣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他們都花一個小時在辦公室之外吃午餐。」

在網際網路、手機和郵件出現之前,人們出去度假或者休病假,是真的在休假,其間不用忙於工作。而現在,工作總希望員工無論身處何方都不能失聯。」

儘管我們在嘗試用各種努力來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這種平衡在現代社會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瓊·科福迪莫斯在《維持平衡》一書中,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做出了這樣的定義:「一種令人滿意的、健康的、富有成效的生活方式,包含了工作、玩樂和愛,並將一系列關注自我和精神成長的活動結合起來,表現了個人獨特的願望、興趣和價值觀念。」

英國商業、企業和改革部這樣定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調整工作模式,使所有人,無論他們的年齡、種族、性別如何,都能把握住工作節奏,以確保他們更容易將工作與其他責任和抱負聯繫起來。」

簡而言之, 職場生活與非職場生活如果沒有健康的互動關係,人就會失去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就會感到煩躁不安、不知所措,就會焦慮和擔憂。

諷刺的是,適度的休息對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是有益的。

研究表明,那些通過工休讓自己更放鬆的人,對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更高,即便是再度投入工作中,感受到的心理壓力也相對更小,而人腦在放空的情境之下也更容易產生創新的想法。

休息並不意味著躺下來睡覺、什麼也不做,而是意味著優先做你想做的事情,不去管那些應不應該、必不必須做的事情,要專注於做好手中的事情。

在無法「關機」的工作模式里,我們會忘記自己想做的事情,沉迷於無需思考的追劇、玩遊戲、刷手機,而這些事情無法讓大腦獲得真正的休息。

在一段空閒的時間裡, 你可以一個人獨處,列一張清單,記錄一下你在不忙的時候可能會做什麼。

作者小時候最喜歡的活動是讀書、寫作、探險和烹飪,長大之後在不用工作的空閒時間裡,他最喜歡的休閒方式依然是這四樣。

去年6月,70家英國公司的3300名員工開始試行一周四天工作制,工作量不變、薪水不變。

為期半年的「每周工作4天」實驗後發現,與每周5天工作制相比,每周工作4天讓員工身心更健康、工作效率更高。

實驗期間參與企業收入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24家企業收入同比增幅超過34%。

92%的參與企業打算繼續實行每周4天工作制,約三成企業打算把這一工作制度永久固定下來。

可見,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而言, 工作效率高不高,不在於工作用了多少時間,而是利用好了多少時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不可改變的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對工作本身還是培養工作習慣都很重要。

法布·喬瓦內蒂建議, 詳細寫下你理想中的上午是怎樣度過的。

比如你會在什麼時間起床?住在什麼地方?穿什麼衣服?早餐會吃什麼?是一個人待著嗎?工作空間是什麼樣子?你的工作地點周圍是否有植物,是否有一扇大大的窗戶?

在你理想的職業生活中,你每天工作多少個小時?會花時間休息嗎?如果休息,那麼休息的頻率有多高?每次休息多久?你理想的一天會在海灘旁度過,還是在林間度過?

接下來, 想一想這樣的生活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覺,你會興奮嗎?你真能感受到這種生活氣息嗎?

沉浸在這種感受中,將會讓你有動力去把理想化作現實。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適時「關機」停下來,不是放棄,而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配速,跑得更遠。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