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
2月3日的A股市場,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向下跳空缺口,且盤中跌幅超過了8%,個股更是上演了近年來罕見的跌停潮現象。但是,在市場大幅調整的同時,作為嗅覺靈敏的外資資金,卻又一次出現了大手筆買入的現象,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單日凈流入近200億元,外資似乎又一次在A股市場中撿到了便宜。
在A股市場春節休市期間,最大的不確定風險,莫過於疫情的蔓延擴散速度。受此影響,在A股市場休市期間,港股市場以及A50期指等敏感指數,同樣出現了大幅下行的走勢,在市場看來,2月3日A股開市首日出現下跌的行情,也是大機率的事件。
但是,似乎誰也不敢想像,2月3日A股市場的全天跌幅卻達到8%左右,這遠遠超出了市場的心理承受預期。按照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測,A股下跌3%以內屬於比較樂觀的表現,普遍覺得A股下跌5%左右可能會是調整的極限。由此可見,對2月3日的A股市場走勢,讓不少投資者乃至基金機構感到了不知所措。
經歷了2015年A股市場大起大落行情的投資者,也必然感受到當時市場的高波動率以及高投機性。然而,平穩運行四年多的股票市場,如今又一次上演單日大幅調整的走勢,難免會加劇市場的悲觀情緒。
實際上,經過了2月3日市場的深度調整,已經又一次將股票市場的估值水平進一步壓低,市場的恐慌拋售力度卻弱化了股票市場自身的基本面以及估值優勢。由此可見,針對2月3日的大幅下跌行情,更大程度上屬於市場恐慌情緒的集中釋放,A股市場也瞬間成為了一個情緒化的市場。
在悲觀情緒占據主導的背景下,市場卻弱化了基本面的特徵,更可能關注市場流動性強弱以及恐慌情緒釋放的力度。其中,以流動性為例,2015年A股市場曾經一度陷入了流動性危機的局面,時隔多年,在千股跌停的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問題卻再度展現,市場大量的流動性以及活躍度也轉移至部分醫藥股以及藍籌股身上,這也是2月3日A股成交量未有實質性放大的原因之一。
疫情發展至今,我們仍在等待著數據拐點的出現。但是,就目前而言,在疫情擴散的背景下,市場恐慌情緒仍在蔓延,市場多方也正耐心等待著那一個拐點的形成。或許,這也是市場行情實質性回暖的關鍵所在。
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次疫情的覆蓋面較廣,無論是對實體經濟還是對金融市場等領域,都會構成或多或少的衝擊影響。其中,針對旅遊、航空、院線等行業,更是有著沉重的衝擊影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影響終究還是階段性,待疫情得到實質性穩定後,相關行業也會呈現出加快復甦的狀態,業績波動也會明顯加劇。
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大幅調整的同時,我們卻再次看到了外資大手筆買入的身影。在外資大手筆買入的背後,實際上意味著外資依舊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並未因疫情的蔓延而產生大量拋售的需求。相比之下,國內機構資金卻顯得相對謹慎,但針對外資大手筆買入的現象,仍需要觀察其持續性,若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外資仍採取積極凈買入的動作,那麼將會是一個積極參考的信號。
經過了單日大幅調整之後,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再度回落至前期的低點區域,從中長期的角度出發,這一位置附近的投資風險已經比較低,更可能承受的是時間成本的因素。不過,考慮到2月3日的跳空缺口很大,若市場短時間內無法回補缺口,那麼市場在缺口下方難免會有較長時間的震盪需求,投資者仍需要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