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年內肉眼可見最亮,200年出現兩次爆發,哈勃望遠鏡看到結局

2019-07-31     宇宙印象

雖然我們對19世紀那次爆發的機制並不太了解,但從中可以察覺到X射線衝擊波的存在,這顆伴星最外層流失速度太快,可能是引發船底座艾塔出現類似超新星爆發的原因之一。船底座艾塔背後的物理學機制是令人著迷的,也有一些科學家推測船底座艾塔之前可能還有第三顆恆星的存在。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986期 距離地球7500多光年的船底座艾塔恆星系統終於有了新的發現,NASA哈勃望遠鏡建立其迄今最詳細的圖像,展示了該恆星系統內所發現的電離氣體團以每小時數百公里的速度噴射出來的情景。船底座艾塔的歷史很悠久,19世紀就被航海家所觀測,在過去200年內出現了兩次爆發,這個現象一直到本世紀初才得到解決。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指出,船底座艾塔其實兩顆恆星構成的雙星系統,每5.5年兩顆恆星的軌道會近距離接觸,一旦接觸就會釋放出強大的恆星風並且伴隨著能量爆發。兩顆恆星的質量也都非常大,較大的主星為90倍太陽質量,小一些的伴星有30倍太陽質量,光度更是達到太陽的100萬倍以上。

通過10年以上的連續觀測,NASA基本掌握了船底座艾塔情況。在1840年代,船底座艾塔出現了一次大爆發,噴射出來的物質至少有10個太陽之巨,其原因仍然無法得到全部解釋。關於船底座艾塔的恆星風,卻有一個新的量化值,風速超過每小時160萬公里,每1000年將吹走大約一個太陽的質量,強大的恆星風讓船底座艾塔周圍的空間環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伴星快速圍繞主星擺動,氣體物質勾勒出一個現象級的螺旋腔。

雖然我們對19世紀那次爆發的機制並不太了解,但從中可以察覺到X射線衝擊波的存在,這顆伴星最外層流失速度太快,可能是引發船底座艾塔出現類似超新星爆發的原因之一。船底座艾塔背後的物理學機制是令人著迷的,也有一些科學家推測船底座艾塔之前可能還有第三顆恆星的存在。

2014年7月,斯威夫特空間天文觀察到一系列X射線發射,這意味著船底座艾塔有一顆恆星失去了質量,但問題是到底是哪一顆並沒有確定。哈勃望遠鏡展示出的圖像告訴我們,19世紀那次爆發產生的巨大氣體殼體正在快速遠離船底座艾塔恆星系統,恆星風螺旋腔已經形成,變成了一個我們可見的殼。

對於船底座艾塔恆星系統的未來,也非常明晰,這兩顆恆星遲早有一天會以超新星爆炸結束,由於兩顆恆星質量都遠超太陽,那麼質量就相當非常龐大,超新星爆發在所難免。即便船底座艾塔的命運已經知曉,但其距離死亡還有很遠很遠,沒有現象說明船底座艾塔即將進入超新星爆發早期準備階段,19世紀那次爆發也有可能是一次小範圍的能量釋放,但不代表其進入超新星爆發程序。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gTwWmwBUcHTFCnfxn0A.html